真一酒歌
宋代苏轼诗作
《真一酒歌》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真一酒歌 并引①
布算以步五星,不如仰观之捷;②吹律以求中声,不如耳齐之审。③铅汞以为药,策《易》以候火,不如天造之真也。④是故神宅空,乐出虚,蹋趵者以气升,孰能推是类以求天造之药乎于此有物,⑤名日“真一”。⑥远游先生方治此道,不饮不食,而饮此酒,食此药,居此堂。予亦窃其一二,⑦故作《真一酒歌》。其词曰:
空中细茎插天芒,不生沮泽生陵冈。⑧
涉阅四气更六阳,森然不受螟与蝗。⑨
飞龙御月作秋凉,苍波改色屯云黄。⑩
天旋雷动玉尘香,起溲十裂照坐光。⑪
跏趺牛嚼安且详,动摇天关出琼浆。⑫
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⑬
酿为真一和而庄,三杯俨如侍君王。
湛然寂照非楚狂,终身不入无功乡。⑭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总案》:“吴复古再渡海报公内迁,出子由所赠诸什以示公,为和二诗亦赠《真一酒歌》。”
②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史记》正义:张衡云:“五星,五行之精。” 布算:即推算。按一定的规律和公式推导。徐干《中论》:“圣王之造历数也,原星辰之迭中布算以追之。” 步:指距离,位置。古人以步为长度单位。这句是说,按算式算法来度量五星的距离和位置,不如抬头观测来得快捷。
③律:即音律,古人区分自然音响的规定和方法。《史记》索隐:“案,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这就是说,用各种材料制成测音律的乐器以定音。 吹律以求中声:就是吹响测定音律的乐器以定声音的高低清浊。 不如耳齐之审:比不上用耳朵来辨别更详明。齐,排列,这里指区别音律。审,详明。
④铅汞以为药:道家以铅汞为原料按一定的方法提炼成为金丹之类的药物。 策《易》以候火:指炼丹时以《易》的卦理术数来指导用药,掌握火候。 不如天造之真:意谓比不上天然生成的真灵可靠。
⑤此句承上,意谓:因此神、乐皆寄托于虚空之天,而踢鞠则凭借天然之气而升起。谁能根据这一原理而求得天然生成的药呢?按神,指人的精神。古人以为人的神是阴阳的精气相搏而成。《灵枢经·末神篇》“古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而精是人禀受先天的元气形成的,故神本源于天。乐,即天地阴阳之气的和合。《史记·乐书》“乐者,天地之和也。” 蹋:即踢。 踊:同鞠。古代游戏用的鞠以皮缝制,里面填以羽毛。
⑥这句是说:假如果然从中得物,便可名为“真一”。《抱朴子·地真》:“夫长生仙方,则唯有金丹;守形却还,则独有真一。”又《云笈七签》:《三元真一经》云,变气布结,神得以灵,众真归一,而元功成焉。此元气之根始也。
⑦窃其一二:意谓也稍为获得其中的方法与体验。
⑧插天芒:指麦穗像剑锋一样直指苍空。麦为造酒的原料,故从此写起。 沮泽:沼泽。 生陵冈:《庄子·外物》“青青之麦,生于陵陂。”
⑨涉阅:经历。 四气:指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四个节气。 六阳:指从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共六个月。这两句写麦的生长情况。
⑩飞龙御月:指五月。稻以八月、九月为秋,而麦则以四月熟时为秋。《札记·月令》“孟夏之月,麦秋至”是也。《乾卦》“九五飞龙在天”,飞龙御月,则五月也。“苍波改色”句:谓麦熟如黄云。
⑪天旋雷动玉尘香:谓以磨磨面粉。天旋,磨转动。雷动,磨转动的声音。玉尘香:面粉的香味。 起溲十裂:谓面粉做的蒸饼。《东京梦华录》卷四注: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六:释名曰:饼,并也。溲麦使合并也。蒸饼,汤饼之属。随形而名之。束皙《饼赋》日: “起溲牢丸。”何曾蒸饼,不拆作十字不吃。
⑫跏跌牛噍:喻和尚吃饼。噍,同嚼。 《楞严经》云,“有牛叼病,同吐而噍也”。和尚素食,以饼为美味,故云“安且详”。 天关:指口。道家以口为天关。 琼浆:即口水。这两句意谓蒸饼之美,令人垂涎。
⑬壬公喻水,丁女喻火。这两句意谓真一酒成,令人生津止渴。
⑭楚狂:《列仙传》:“陆通者,楚狂接舆也。好养性,游诸名山。尝遏孔子而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无功乡:即醉乡。唐王绩,字无功。因他写有《醉乡记》一文,故云“无功乡”。这句是说,真一酒,和而庄,令人不醉。
作品鉴赏
名家点评
查慎行:以为“取道家三一还丹之诀,借题以寓言。‘空中细茎插天芒’以下六句,言麦得四时之气以成,故性温和也;‘天旋雷动玉尘香’二句,屑麦造曲法也;‘跏趺牛噍安且详’至末,杂记蒸米酿酒及酿成后,品格香味饮之可解渴而不可醉也。通篇大指如此,但前后错落,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坛举足轻重的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7 16:5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