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描绘的是这样的情景:一只颈上圈套着粗绳的猕猴,被系于地。两只小虎斑猫结伴路过此地时,被这个正闲得无聊的“怪客”挟持住了其中一只,另一只则惊避回顾。被猕猴环抱在怀的小猫,侧脸瞠目,惊惧地张嘴直叫,已走避至另一侧的小猫,全身拱起,充满警戒地回头对着顽猴怒目嘶叫,猕猴却是神态自若,鼓吻闭唇地斜视着,一副你奈我何的神气顽皮模样。
此图无款印。卷首有宋徽宗签题“易元吉猴猫图”,钤“内府图书之印”。卷后接纸上有赵孟颗题跋:“二狸奴方雏,一为孙供奉携挟,一为怖畏之态,画手能状物之情如是。上有祐陵旧题,藏者其珍袭之。子昂。”钤“赵子昂氏”印。又,张锡题跋:“猴性虽猿,而愚于朝四暮三之术;狸虽日卫田,而不能禁硕鼠之满野,是物之智终有蔽也。是理姑置,今观易元吉所画二物,人圣造微,俨有奔动气象,又在李迪之上,信宋院入神品也。后有文敏小跋,字虽不多,而俊逸流动,遂成二绝矣!今为吾友郜君世安所藏,世安善鉴画能书,其得于是者必多矣!尚永宝之。张锡跋。”钤“张”、“天锡”、“天府谪仙”三印。又,毕泷题跋,不录。钤“宣和中秘”印、梁清标“蕉林”诸印。《故宫书画录》等著录。
猴性虽然躁急犷悍,但在其凶蛮中仍有调皮的一面,尽管被人圈绑着,行动受限,却也无法阻挡它活泼捣蛋的本性。这幅画展现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他不但勾画出二猫一猴间生动的神情,也将合于本性、出乎自然的瞬息动态,铺陈出一幕富有戏剧效果的画面。精谨的笔墨、纤巧的刻画,作者传神体物的绘画表现,足以成为宋人写生写实艺术风格的代表。
《猴猫图》构图简洁、明快。画面画一猴二猫,极富生活情趣。画面正中为埋人地下的木桩,木桩上有串连之二铁环。一根长长的皮条,一端拴在铁环上,一端系在猴子的脖颈上。猴子全身皆为黄黄的茸毛,怀抱小猫,悠然自得地坐于地上,眼鼻朝天,一副得意称心的神态,似乎在为自己从老猫身边抢得小猫而自豪。那小猫,两耳倒竖,两眼瞪得大大的,似在咪咪高叫,想挣脱猴子的搂抱,尽快回到母猫身边。图之右方,老猫呲牙咧嘴,两耳倒竖,尾巴直竖,两眼瞪得大大的,似乎要同猴子决战一场,抢回小猫,而力有未逮,又急又怒。此图系采用工笔重彩画法,将猴猫的特征都细致人微地绘了出来。猴子满身黄黄的毛发富于质感,二猫黑白相间的皮毛与黑色上的斑点都画得十分逼真。就在这种极其工致的笔法中,画家却传达出了二猫一猴各异的神态甚至心思,堪称妙绝。
徐建融:画法纯用细笔轻色勾勒、梳渲,精细入微,一丝不苟。毛色的鲜润,形象的准确,神态的生动,显示出画家精湛的功力。特别对于猴子善意的恶作剧心理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于生活真实的深入细腻的观察,是不可能画得如此丝丝入扣的。
《猴猫图》画上并无作者题款,但是有宋徽宗“易元吉猴猫图”的题签,还盖着“内府图书之印”,历代的传承印章皆可追溯。该图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