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泉(拼音:quá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泉水从泉穴中流出。泉本义是地下涌出的水,即水源,又引申为地下水。因为泉水出自地下,所以泉又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有的学者认为泉水是流通的,货币也是流通的,因此,古代把货币叫泉。
文字溯源
象形字。甲骨文(图1)的外形像一个三面围绕,一面开口的泉眼,中间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像泉水从中流出。泉的本义就是泉水。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同,但笔画有所减省。小篆(图4)形体有所变化,像泉水流成一条小河的样子,但仍然像有泉水从泉眼中流出。隶书和楷书楷书失去了泉水原来的象形,上部变为“白”字,下部变为“水”字。整个字虽然不像泉眼、泉水了,但“白”下面却明显地有个水字,表明了泉的本质。
泉的本义指泉水,即从地下涌出的水。由泉的这一意义,可以组成不少与泉相关的词,如泉眼,指泉水流出的洞穴;温泉,指喷出的水为温热的泉水;甘泉,指带有甜味的泉水,等等。泉由泉水又引申指泉水喷出的地方,如虎跑泉、月牙泉。
泉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就是借指地下。大概在古人眼里,泉水通常是从地下的黄土中汩汩而出,因此,他们亦称泉水为黄泉;而人死后也要埋入地下,与黄泉为伍,这样,黄泉就成了葬身之处的代名词。除了黄泉,人们也常常用九泉、泉下、泉台来表述相似的意思。
在古代、由于泉的读音与钱相近,人们又借用它来指代作为流通货币的钱,如泉布、泉币等,都是指钱。不过,也有人认为,钱之所以也称为泉,是因为钱能像泉水一样广泛流布。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一下】【泉部】疾缘切(quán)
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凡泉之属皆从泉。
说文解字注
“水厡(原)也”注:《释水》曰: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xuán)出。县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毛传》亦云:槛泉正出,侧出曰氿泉。许作滥泉,?泉。召旻曰:泉之竭矣,不云自中。《传》曰:泉水从中以益者也。引申之,古者谓钱曰泉布。许云: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象水流出成川形”注:同出而三岐,略似巛形也。疾缘切。十四部。
广韵
疾缘切,平仙从 ‖ 泉声元2部(quán)
泉,水源也。又钱别名。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泉;部外笔画:5
古文:洤
《唐韵》疾缘切。《集韵》《韵会》从缘切。《正韵》才缘切,竝音全。《说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
又《尔雅·释水》: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又同出异归曰肥泉。《诗·卫风》: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又醴泉。《礼·礼运》: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泉有光华曰荣泉。《前汉·郊祀歌》:食甘露,饮荣泉。
又瀑布曰立泉。班固《终南山赋》:立泉落落。
又州名。《广舆记》:周时为七闽地,隋曰温陵,唐曰泉州。
又天泉,星名。《甘氏星经》:天泉十星,在鼈东。一曰大海,主灌漑沟渠之事。
又龙泉,剑名。即龙渊也。杜甫诗:三尺献龙泉。
又姓。南史有泉企。
又货泉,即钱也。《周礼·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徧也。
又《地官·泉府注》:泉,或作钱。
又《集韵》:疾眷切,全去声。义同。
又《韵补》:叶才匀切,音秦。李尤《东观铭》:房闼内布,疏绮外陈。是谓东观,书籍林泉。《集韵》或作灥。
又𤽄、𤿁、𤆁。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白”小“水”大。❷“白”,居上偏左,底部在田字格横中线。❸“水”,居下居中,亅(竖钩)写在竖中线左侧,フ(横撇)在亅(竖钩)左侧,撇、捺两笔在亅(竖钩)右侧,两笔相接于竖中线。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1 08:24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