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
陈忱著长篇小说
《水浒后传》明末清初时陈忱著长篇小说,又名《混江龙开国传》《三续水游传》,八卷四十回。成书于清初。
内容简介
宋公明、卢员外俱被奸臣假传圣旨用鸩酒药死,吴学究、花知寨俱缢死在楚州墓上之后,梁山兄弟一百八人,死者过半,尚有三十二人。回到石碣村居住的阮小七备些酒肉,重到梁山泊山寨祭莫宋江等亡灵,见昔日热闹的山寨变作满地荒草、几堆乱石,好不伤感。在回程路上,遇到前来巡视的原蔡京爪牙张干办。由于阮身边没有利器,张干办一伙得以逃脱。狼狈逃回的张干办不肯善罢甘休,第三天夜里带人到阮小七住处滋事,不提防被阮小七用柳叶枪从背后左肋下搠死。阮小七杀了张干办,扶母亲上马逃走。母亲口渴,阮小七去寻些火种烧水,回来却不见了母亲。在寻访过程中,遇上扈三娘的哥哥扈成。两人商定互相帮助,先寻找小七母亲,再一起夺回扈成被劫的货物。两个人赶到三五里外的一座酒店,邂逅开酒店的孙新、顾大嫂。孙新引着阮小七、扈成,趁着星光,取路到登云山,在邹润那里找到了老娘。他们联手到当年横夺解珍、解宝兄弟老虎的毛太公之孙毛豸家里,杀死毛豸一家妻小,抢回了扈成被劫去的货物。庄客见人命关天,到州衙杨太守处首告,太守请原为祝家庄上的教师栾廷玉来剿灭孙新等人,他们决定先从孙新的哥哥孙立下手。孙新来到哥哥家里,正要说杀了毛豸,叫他出城避祸。不期杨太守、栾统制已来,趁孙立不备将其拿下。杨太守让众兵役把孙立推到监里,派栾统制领兵前往登云山征剿其他绿林好汉。扈成听说自己的师傅栾廷玉带兵而来,设下调虎离山计谋,救出孙立。栾廷玉命扈成领兵守护城池,阮小七、邹润趁机打进内衙,杀死杨太守。栾廷玉见事已至此,只好到登云山入伙,被推为首领。
七位好汉在登云山聚义,但取贪污不义之财,不杀孤穷无罪之辈。因此地方慑服,官军不敢轻来撩拨。一天,他们在打劫中遇上梁山泊地煞星数的鬼脸儿杜兴。杜兴受到款待,急于下山,孙立托他带信并三十两银子给自己的舅舅乐和。杜兴寄信乐和不着,反陷囹圄,在牢城营内取十两银子送与差拨,二十两银子送与管营,免除了皮肉之苦。那管营姓李名焕,是东京人,其大奶奶亡过,只有一个小奶奶,名唤赵玉娥,一见“身躯雄健,衣服干净,又会逢迎”的杜兴,就像当年潘金莲见了武松,时常差他买东买西,赏酒赏食,甚是亲热。
杜兴是个直汉,不肯拈花惹草。玉娥与管营的表侄冯舍人烈火干柴,一拍即合。玉娥诬陷杜兴,欲要他性命。杜兴又说玉娥与冯舍人勾当。管营一时难辨真假,思量遗开杜兴,打发舍人回家,以察看究竟。杜兴像当年林冲一样,同差拨一起被打发到西门外去看守草料场。冯舍人借口害腰酸腿软,迟迟不动身。老管营发现舍人不仅与玉娥私通,而且算计自己,推门捉奸,反被推而跌倒,顿时毙命。玉娥一面忙唤差拨来,假说管营中风身故,申报上司,取银子置办衣衾棺椁治丧;一面与舍人相约逃亡东京。路上,杜兴授意杨林、裴宣两个响马,先后将他们结果了。冯舍人伴当到彰德府首告,差人捉拿杜兴。杜兴下落不明,知府寻杜兴主人李应下手,将其抓捕入狱。李应得杨林等帮助越狱,日夜兼程,到了饮马川裴宣、杜兴接着,不胜之喜。李应众人在饮马川聚义,樊瑞、蔡庆朱武、公孙胜先后来到,群英相聚兴旧业。
张雄、郭京领兵搜山,公孙胜朱武被迫奔赴饮马川。童贯派兵围攻饮马川,朱武献计痛歼官兵。赵良嗣向宋王献“联金抗辽”之计,引起后患。乐和改名到建康访友,遇郭京,为避嫌,权且投奔王朝恩。在万柳庄游春时,王朝恩起歹意,在雨花台,郭京假奉圣旨捉拿无辜。郭京与混世魔王樊瑞斗法,结果被击败,丢尽颜面。隐居太湖捕鱼为生的李俊,则和花逢春、乐和等与湖霸、贪官斗争,因大湖地盘不足发展,终效古虬髯客故事,出海谋取王业。不久金兵南侵,陷汴京,掳徽、钦二帝。李应、呼延灼等众英雄遂以报国勤王为已任,加入以李纲、宗泽为首的抗金阵营,抗击金兵,并处死祸国奸臣蔡京、高俅等四凶。后迫于形势,他们冲破金兵重围,弃寨出海,与李俊会合,立李俊为暹罗国主,重新开始了新的事业。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此书是陈忱感明亡之痛,发愤所作。据该书第一回序诗中“千秋万世恨无极,白发孤灯续旧编”句推断,此书应为其晚年的“泄愤之书”。最初付梓于康熙三年(1664),其写作年代当在顺治、康熙之交。
人物介绍
【阮小七】征方腊后 ,被削除官职,重回碣石村打鱼。因怀念在梁山泊的岁月和众弟兄,到忠义堂基址凭吊,遇曾随陈太尉来招安现署济州知守印的张干办上山寻事。他一怒之下将张痛打,当张夜间带兵来捉时,又杀了张,然后投奔登云山,与顾大嫂、邹润等重新聚义。他与众人一道,帮助扈成夺回被恶霸毛太公之孙抢去的财物,打破登州城,杀了杨太守,再次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一如在梁山泊,但取贪污不义之财,不杀孤寡无罪之辈。又打退登、青、莱三路兵马会剿,劫救被官府捉拿的黄信,使“官军魂~飞魄丧,不敢正眼相觑”后与啸聚饮马川的李应等会合,夺得金兵打造的战船百艘,出海投李俊,开创新的事业,做了暹罗国兵马正总管,武烈将军。
【扈成】梁山兵打祝家庄,妹子扈三娘被俘,一家老小被杀,他只身逃脱,流落异乡。后漂洋出海做生意,归国时遭飓风翻船,被人救起,打捞得一担货物,想去京师变卖后回乡重整家业。但在过登州时,却被当年陷害解珍解宝的毛太公之孙抢去,恰逢阮小七、顾大嫂,帮他夺回财物,随之上了登云山。因杀了毛太公之孙,孙立被牵连下狱,已为登州统制的栾廷玉统兵攻山,他设计赚得栾的令箭禀帖,带义军打破登州,救出孙立,并说服栾廷玉亦投山寨入伙。当青、莱、登三路兵马会剿登云山时,他又出主意让人假扮青州统制,打着官军旗号去合营,同时献假降书麻痹敌人,然后里应外合劫营,杀得官军只轮不返。后随众好汉泛舟出海,到暹罗国开创事业,做了兵马总管,武烈将军。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与《水浒传》相比,《水浒后传》更侧重表现作者的民族意识,更时常流露作者作为“亡国孤臣”的悲愤与感伤心情,显露浓郁的时代特征。如写燕青、柴进在吴山看四周景物,山川秀丽,宫阙参差,城内街市繁荣,柴进感叹说:“可惜锦绣江山,只剩得东南半壁!家乡何处?祖宗坟墓远隔风烟。如今看起来,赵家的宗室,比柴家的子孙也差不多了。对此茫茫,只多得今日一番叹息!”作者再现了金兵南下后“四野萧条,万民涂炭”的情景,也揭发了金兵虏杀良民,贩卖人口的罪行;抨击徽宗、钦宗的昏聩无能和蔡京、童贯等人的祸国殃民,颂扬了关胜、朱仝、呼延灼等人英勇反击外来入侵者的行为,隐约流露出作者抗清复明的希望。
《水浒后传》继承了《水浒传》的反抗精神,书中对金兵南下大屠杀罪行的揭露,对李纲等爱国将领坚持抗战精神的赞扬,对徽宗、钦宗昏庸无能的谴责,对蔡京、童贯等权奸祸国殃民行径的鞭笞等,都体现了反抗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思想。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既能照顾这些人物在《水浒传》中的性格特征,又写出了他们在斗争中的发展变化,如李俊、阮小七、燕青等人物的性格都有发展。但总的来说,该书的思想性艺术性都不如《水浒传》。作者并没有按照农民起义的性质来表现水浒英雄的再次反抗,而是更多地将它写成了忠奸斗争,并大肆宣扬了封建皇权思想。如李俊等立国海外之后,本来与宋朝断绝了关系,自立一国,但他们还是要尊宋朝为正统,接受“真命天子”宋高宗的册封。这实际上仍然是对朝廷最高统治者的妥协与投降,与宋江的受招安并无二致。
艺术特色
在艺术方面,《水浒后传》虽然与《水浒传》一样,属于英雄传奇一类,但它的叙事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物与故事情节不再具有鲜明的传奇色彩,更加趋向日常生活,因此它的抒情写意性增强了。作者有比较高的艺术修养,在描画景物、表达感怀方面真实自然,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具有比较强的感染力。另外,小说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生动,体现了通俗小说文人化的新的艺术素质。如第24回燕青探视被俘的宋徽宗,献青子黄柑一节,没有突出写燕青身履险境的智勇,主要是写燕青和成了阶下囚的老皇帝的十分动情的对话,似极平淡,却意蕴深沉,表露出较为浓郁的感伤情绪。书中写人物活动往往加进几笔景物描写,如第8回写乐和登雨花台,第9回写李俊太湖赏雪,第14回写戴宗泰山观日出,等等,都是就实地实景写生,真切而自然,造就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有些地方还进而由之引出人物的感慨、议论,以深化作品主题。这种借小说人物抒情写意的笔法,也就使小说带有了几分抒情写意性。当然,它是以牺牲英雄传奇原有的粗犷质朴为代价的。作为一部独创的通俗小说,它的故事结构相当完整,人物性格鲜明,语言虽比不上《水浒传》那样生气勃勃,却也平易流畅,生动传神。而作者作为“亡国孤臣”的悲愤心情,常常流露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使读者受到感动,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后世影响
《水浒后传》影响较大,其中写混江龙李俊太湖捕鱼反抗豪绅巴山蛇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京剧《庆顶珠》(即《打渔杀家》)就是以此为素材改编而成的。
金庸小说《碧血剑》的结尾,袁承志避居海外,去国异乡,正承袭《水浒后传》之遗韵。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三年(1664)刊本,藏英国伦敦博物院;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序刊蔡元放评本,藏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绍裕堂刊本,藏天津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三年(1877)申报馆石印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五年(1879)大道堂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3年北京宝文堂书店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清乾隆三十五年序刊蔡元放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绍裕堂刊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白话小说名著续书》丛书”排印绍裕堂刊本。
作者简介
陈忱(1615~1671?),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县)蝻浔镇人。明亡后,他“以故国遗民,绝意仕进”,“穷饿以终”。曾与顾炎武、归庄等人结“惊隐诗社”,以民族气节相激励。除《水浒后传》外,另著有《雁宕诗集》等,均已散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6 12:3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