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拉克为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术视角,让读者的视线不止局限于那些让人惊心动魄的战争过程,而转向政治家的政治决策和避免战争的努力。众所周知,两次世界大战为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欧洲政治矛盾上升至顶点的体现。正是一战,使欧洲衰落。作者的纪实文字风格,展示了战前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和贝尔格莱德这些政治决策中心的动态,借助翔实的资料深入剖析战前几个星期的欧洲政治格局。尼尔?弗格森评价此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作者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有关一战的作品中,本书堪与著名作品《八月炮火》相媲美。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000多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
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
萨拉热窝事件会引起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是如何成为如此重量级事件的中心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联盟的?……
著名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现了在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他匠心独运,将重点放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身上,包括德皇、沙皇、奥匈帝国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他最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克拉克提醒我们,在21世纪,世界渐趋多极,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与“一战”前的欧洲颇为相似,那段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欧债危机,乃至
全球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