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迎亲》是
王汶石原著,吴其柔改编,
盛亮贤、
沈悌如绘画的一部连环画,是根据《延河》1958年2月号王汶石著《大木匠》一文改编的。
内容简介
一向重视人情往来的桃叶妈,因为未婚女婿上门相亲,一早就打发丈夫大木匠上集市去给女婿买见面礼;谁知丈夫到了集市后,竟在铁匠炉旁搞了一天的拔棉花秆的器械,把买见面礼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桃叶妈怕女婿笑话,拼命忍着气,不敢和丈夫吵架,偏偏就在这时女婿不见了。经过一场虚惊后,才发觉女婿在大木匠的房里看机械图上了迷。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在实际贯彻中被发展成盲目求快的指导思想。之后的“
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这一行为推向极端。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快速发展的高指标为目标成为各行各业的主题。因此这时期相继面世的一批连环画都是以各种宣传口号为题材,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为了跟上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各出版社还专门组织了一些相关题材的系列连环画出版,影响较大的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旗画库”、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群英会画库”等。当时整个文艺界都受到感染,文艺作者们在作品中都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在连环画坛也产生了大量类似作品。但是此时也有个别的画家创作了一些显得较为“艺术”的连环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而较少政治意味,如根据《延河》1958年2月号王汶石著《大木匠》一文改编的《木匠迎亲》。
角色塑造
盛亮贤、沈悌如创作《木匠迎亲》时,一拿到脚本,便考虑大木匠这个人物。在家中,考虑不出来,便到生活中去。为了使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可信的人物形象,赴河南七里营体验生活。一路上,他们留心火车上的旅客;到了农村,又留心周围的群众。对作品中的男女角色,进行模拟性速写,对当地的环境、道具,也作了充分的收集记录。后来,在一个邮电局门口,发现一个代写书信的老人,这老人工作认真,眼管笔,笔管心。过往行人吵吵嚷嚷,也惊动不了他。画家从他的身上,发现与大木匠有共同的地方——工作全神贯注,如醉如痴。画家观察他工作,观察他吃饭。吃饭时,他也是那样专心。后来,塑造大木匠形象时,画家从这老人身上,得到许多借鉴。
艺术鉴赏
图文特征
《木匠迎亲》由文到图,幽默、诙谐、生动、补质,它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其绘画传统写实,用笔用线自然、朴实。画面中简陋的屋宇、简单的家具、白羊角头巾、大绑腿、篾制的提兜等,都突出了北方农村的特点。
人物刻画
《木匠迎亲》人物个性刻画典型,特别大木匠和桃叶妈,从外形、表情、精神气韵都能拉开距离,并各显特色。而刻画的大木匠和女婿两个废寝忘食的革新迷的形象,描绘出了农村开展的技术革新的新面貌。
作品影响
所获荣誉
1963年,《木匠迎亲》获得“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三等奖。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原著
王汶石(1921年—1999年),原名王礼曾,又名王仲斌,山西省万荣县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毕业于陕西省凤翔县东北竞存中学,1942年到延安,参加西北文艺工作团,长期从事革命文艺工作。曾任延安西北文艺工作团副科长、第二团团长。解放后历任《群众文艺》《西北文艺》副主编、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第一任秘书长、中共陕西省顾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及第五届名誉委员。代表作有《黑凤》《风雪之夜》《边境上》《战友》《亦云集》等。
绘画
盛亮贤(1919年6月—2008年5年),上海青浦人,擅长连环画。1940年后曾从事电影动画及中学美术教学工作,1949年后历任上海新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科长、秘书。主要作品有连环画《枯木逢春》《木匠迎亲》《寻人》《三字经》,国画《三国演义》人物50余幅等。
沈悌如(1925年—1982年),现代连环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桐乡人,世居上海。1946年始学连环画,1951年上海连环画研究班结业后,长期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事连环画创作。长于表现农村题材,注重深入生活。用笔线条遒劲、简洁、淳美。代表作有连环画《木匠迎亲》(与盛亮贤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