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陈玉勋当时和吴念真一通电话后者就一口答应出演了该片;
柯一正导演甚至连剧本都还没看到就马上说没问题!都是“义气相挺”。
古早味的菜繁复难做,很多年轻的总铺师已经不愿意去传承。眼看这些东西快失传了,陈玉勋及他的团队决定做这一部电影,要把这个办桌文化沿续下去。办桌文化代表的不是只是吃,还有台湾人的互助精神。以前总铺师办完这一摊宴席之后不领酬劳,顶多就是主人看今天的猪剩下这一块肉,切给总铺师带走,继续去下一个村庄办桌。这种生活型态,完全仰赖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因为你帮助我,我感谢你,因为我感谢你,所以我要想办法回馈东西给你。这部电影要传达的是这样一个温暖的人际情感。为此,陈玉勋导为本片苦写剧本近半年,前后改了几十次,全片落脚美食文化最出名的台南拍摄,将道地传统办桌文化结合喜剧元素,以及小人物的奋斗精神,期望拍出好吃好看又好笑的台式喜剧。
导演在詹小婉挑战不可能任务的过程中,塑造出一个一个性格鲜明立体,极具深度的角色,穿插其中,笑闹之馀,又将深刻的人情注入角色的灵魂中,常在几句台词间,惹得观众鼻酸,且颇具省思。省思那些现代人在“速食文化”中已经遗忘的“食的真谛”,不只是“好吃”,而是“好心”─“心若欢喜,菜就好吃!”不仅是“色、香、味”俱全,而是再加上“心”,整部作品,可以说是导演精心炒出的一桌飨宴,让人看完后带著一种精神饱满的感觉走出戏院。但是剧本相对来说就比较失色,在相当程度上模仿了香港的食神,特别是评审的部份,这是非常可惜的,不但没有画龙点睛的功能,反而还让食神的阴影渗透到本剧中,而且被早期的台湾电影饮食男女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