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沿用
后周的《
钦天历》,此历原为
王朴造于显德二年(955)。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因《钦天历》不够精确,诏司天监王处讷等别造新历。王处讷等受命后经三年而制成新历,宋太祖为之作序,赐名《应天历》。建隆四年(963)颁用。
《应天历》行至太平兴国时,推验气候渐差。宋太宗诏王处讷对历法重加详定。太平兴国六年(983),新历制成。正当此时,吴昭素、徐莹、董昭吉等也都分别制成了新历,并献于太宗,王处讷的新历最终被更进步的《乾元历》(吴昭素所作)所淘汰。
在《应天历》中,已有推算每年冬至日和十一月
朔日所值星期序数的方法,也就是说,以七日为周期的星期制度正式引入了中国传统官历之中。这是为适应中国境内穆斯林的生活和宗教活动之需求而作出的,此后的《乾元历》和《仪天历》也都沿用这一方法。后世学者认为,来自西域的回回天文学家马依泽(921~1005)也参与了编撰,星期制度的引入,大约是马依泽参与制历所作的贡献。
此外,《应天历》也运用了实测历元法。从表面上看,《应天历》取用的是上元积年法,但是,在推算气、朔、月亮过近地点和过黄白交点的时间之时,均需加上某一特定的改正值。这实际上是给这四种天文量的计算另设起算点,与唐代
傅仁均为《
戊寅历》曾设立的“加减差”相类似,即是实测历元法的隐秘应用,是对唐代曹士蒍和后晋
马重绩关于历元改革的延续。在其后的《乾元历》和《仪天历》中,也都采用了相似的方法。
王处讷,五代、北宋天文学家。河南洛阳人。先仕后汉,累官判司天监事。后周
广顺中迁司天监少监,
国子博士。入宋,迁
少府少监,
司农少卿并判司天事,后拜司天监。建隆二年(961)奉诏造新历,四年成,是为《应天历》,次年颁行。又以
漏刻不准,重定水秤及候中星,分五鼓时刻。
马依泽,宋代天文学家,号渔叟。西域鲁穆国(今小亚细亚地区)人。信奉伊斯兰教。精于历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来中国居
汴(今开封),将鲁穆文字姓氏音译为汉字马依泽,遂以马为姓。参与修撰《应天历》,授司天监正,袭侯爵。老年喜欢秦地山水,于是携子孙居西安府泾阳县,卒于其地。
从总体上看,《应天历》是一部保守的历法。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它既完全中止了唐代曹士蒍开拓、
边冈重大发展了的高次函数新算法的运用,也对王朴《钦天历》的若干创新未予理睬。此外,《应天历》所取诸天文数据和天文表格的精度均平平,几乎没有特长者(它取
近点月长度为27.55455日,误差为0.8秒,是惟一较佳者);其计算方法基本上取自唐代
一行《
大衍历》或
徐昂《
宣明历》或
边冈《
崇玄历》,至多作小的改动,可以说没有什么进展。《应天历》仅仅保持在唐代徐昂《宣明历》的水平上,大约是对它合适的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