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广注》是清历史学家、藏书家吴任臣的著作,是在晋朝
郭璞《山海经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注解了《山海经》这部奇书,故称《山海经广注》,在书中的注解中,有“郭曰”的即是郭璞注文,“任臣案”的即是吴任臣的注文。全书共十八卷,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五卷,记录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山脉共二十六条,包括山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河流走向等。《海经》十三卷,分《海外》《海内》《
大荒》三个部分,记录的则是一些未被中原人们认识和开化的异国,它们大部分奇形怪状,如结匈国、不死民等。《山海经广注》在清朝的时候被编入《
四库全书》的异闻之属,从它的本身内容来看倒也是合情合理的。
国朝吴任臣撰。任臣有十国春秋,已着录。是书因郭璞《山海经注》而补之故曰“广注”。于名物训诂山川道里皆有所订正,虽嗜奇爱博引据稍繁,如堂庭山之黄金、青邱山之鸳鸯,虽贩妇佣奴皆识,其物而旁征典籍未免赘疣。然掎摭宏富多足为考证之资,所列逸文三十四条,自杨慎丹铅录以下十八条皆明代之书所见,实无别本。其为稗贩误记,无可致疑。至应劭汉书注以下十四条,则或古本有异,亦颇足以广见闻也。旧本载图五卷,分为五类:曰灵祇、曰异域、曰兽族、曰羽禽、曰鳞介。云本宋咸平舒雅旧稿雅本之张僧繇,其说影响依稀未之敢据其图,亦以意为之。无论不真出雅与僧繇即说,果确实二人亦何,由见而图之故今惟录其注图则从删,又前列引用书目,五百三十余种多采自类书,虚陈名目亦不琐录焉。干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吴任臣(1628~1689),清历史学家、藏书家。本名吴志伊,
以字行,改字志伊,一字尔器。初名鸿往,号托园。其先为
福建莆田籍,随父至仁和(今浙江杭州),遂补仁和弟子员。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
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授检讨,曾担任《
明史》纂修官。好读奇书,家贫无资购书,时兵乱起,江南富户皆走窜,他一钱换书一帙,日加辑补,于是吴中书籍多归于他。藏书印有“志伊父”、“仁和吴任臣印”等。精天官、乐律、奇壬之书,为顾炎武所推重,与
吴农祥齐名。武林称“
二吴”。取家藏图书,搜唐代后诸霸国事为《
十国春秋》114卷。该目称:是编所采古今书籍无虑数百种,如《
册府元龟》、《
太平御览》等书,愚辄荟萃成书。著有《周礼大义》、《
字汇补》、《
春秋正朔考辨》、《礼通》、《托园诗文集》,另有《山海经广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