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
美国2004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灾难电影
《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出品,罗兰·艾默里奇编剧并执导,丹尼斯·奎德杰克·吉伦哈尔艾米·罗森、莎拉·沃德主演的灾难电影,于2004年5月28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显然已经太晚。杰克·霍尔博士于是急告美国副总统宣布北纬3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速向赤道方向撤离,该线以北民众要尽量保暖。
而就在此时,霍尔博士得知儿子山姆(杰克·吉伦哈尔饰)只身前往纽约去营救女友,于是决定冒险前进纽约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救援行动。这时候灾难从纽约开始,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摧毁。突然间,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
当镜头再次回到美国时,那些侥幸生还的美国人都逃往墨西哥,请求进入那里的难民营。影片末尾处美国总统不得不叹息承认道,他所奉行的气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败笔。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注:演职员表的参考来源)
国内译制
角色介绍
注:角色介绍参考来源
音乐原声
这张电影原声找来将近两百人的唱片制作和乐手队伍,从头到尾以低音打击乐器和管乐烘托恐惧压抑的气氛,跟那些“浩然正气”的史诗片不一样,“The Day After Tomorrow”让整个空间都充满了邪恶的空气,“Superfreeze”是首阴沉郁闷的曲子。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曾读过一本书叫《即将来临的全球超级风暴》 ,是由惠特利·斯特里伯和亚特·贝尔写的,而《后天》这部影片建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书中有一个理论说未来会出现一次巨大的风暴,对气候变化如何到来的形容有点不是非常现实,但在导演眼中成为了一种非常棒的表达方式。
寒冷拍摄
为了拍出影片中严寒冰封的效果,制作人员选择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冬季拍摄。由于当时蒙特利尔的冬天是纪录以来最冷的冬天之一,不论在录影厂内外,温度都冷得令人受不了,尤其是要拍摄遇到暴风雪的场景,演员虽穿着四五层厚厚的保护衣物,但面对着人工喷雪机,受着每小时八公里的风速吹袭的时候,不论口鼻都盖着厚厚的雪,即使戴着眼罩,也几乎睁不开眼睛。
特效制作
为了拍摄好影片中的洪水肆虐纽约的画面,拍出逼真的水灾效果,录影厂特别设有一个大型的水箱,将纽约市街头以及曼克顿公共图书馆“搬入”水箱内,再注入25加仑的水,把纽约市被四尺深的水重重围困着。
为了造成暴风雨的效果,在大型水箱的旁边再设第二个较小的水箱,并注入15加仑的水。当拍摄时一声令下,连接两个水箱的匣门打开,15加仑的水以每分钟五千加仑的速度流入大型的水箱内,并加设强劲的吹风系统,吹起浪花高达二十尺,从而成功做出暴风雨的效果。
为了将蒙特利尔的录影厂布置成印度新德里的街市模样,剧组人员特地从印度空运手工艺品、人力车、汽车等道具,并聘请了过千名印度裔侨民作为临时演员。除了将整个场景铺满雪,还要动用人手营造雪花飘扬的效果。
为了造成冰雹侵袭东京效果,制作人员大量购入冰粒,并将每个打磨成葡萄般大的冰雹,然后从高空洒满地面,效果相当逼真。为了暴风雨袭夏威夷的画面,透过装置大型吹风机、多部制造雨水的机器,再加上高超的特技效果,制造出破坏力相当强、能够横扫夏威夷所有民居的暴风雨。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上映日期
制作公司、上映日期参考资料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正面观点
尽管影片整体显得笨重无味,但《后天》这部电影将畅销商品。(《好莱坞记者》评)
导演艾默里克的破坏创作,让观影的每个人连连称赞。(《帝国》评)
是的,这部电影是非常愚蠢的。让人吃惊的是影片的场面很吓人。影片的特技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电影作品,尽管滑稽但效果极具震撼。(《芝加哥太阳时报》评)
作为灾难电影,从《海神号历险记》到《高耸的地狱》整体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影响。而《后天》采用“天”的题材,成为了一个快速变化“世界末日”的养眼花瓶。(《纽约邮报》评)
负面观点
灾难的制造,只会使无知的观众给予肯定地认为,夸张了全球变暖,变成是一个民主的“恐吓策略”。(《纽约杂志》评)
一个老套的情节彻底粉碎了对影片的幻想,平庸的对话和笨重的感伤,最糟糕的是影片呈现出一种叙事的随意性。(《华盛顿邮报》评)
一个非常愚蠢的电影。(《芝加哥读者》评)
参考资料
后天-更多资料.Mtime时光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02:08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