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是当代女作家
九夜茴创作的长篇小说,2007年4月起在
晋江原创网连载,2008年1月首次出版,2013年8月出版修订本。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生的张楠因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而留学澳洲,在那里他认识了同样留学的方茴。就在他被方茴的神秘感深深吸引的同时,却阴错阳差的与方茴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并且通过其他朋友知道方茴曾经深受伤害,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张楠的房间里,方茴给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方茴的回忆让人仿佛回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北京,在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叙述中有美好的青春校园生活,有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探讨警示,有建国50年大庆、迎接21世纪、
北京申奥成功等历史事件,有大学时代的颓废迷茫,有工作以后的艰难奋斗,有婚姻生活的现状等。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九夜茴大概还在她的“匆匆那年”就开始构思这个故事,2001年她曾经写过一个类似的雏形,只有几万字。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这个故事有了重新的认识,2005年着手准备资料,2006年基本设计好框架,2007年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小说。
人物介绍
方茴
方茴长发披肩,清秀可人,因初中时遭到霸凌、父母离异而变得敏感孤僻(这在高中同学眼里成了神秘感)。她从来不去麻烦任何人,但别人拜托她的事情一定会好好地帮忙。有时有点笨拙,却不会刻意地掩饰。每当她抬起头的时候,眼睛总是瑟缩着躲闪。她虔诚、认真地爱着陈寻,拒绝了乔燃迟来的告白。在陈寻移情别恋后,她提出了分手。分手后她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最后选择和邝强发生关系、自我放逐的方式折磨自己。
陈寻
高中时担任班长,长得帅,个子高,学习好,会打球、会唱歌、会逗女孩子笑。他被方茴神秘的气质所吸引,开始主动接近方茴,并最终确立男女朋友关系。高考时为了和方茴上同一所大学,放弃了一道13分的大题。大学时喜欢上
沈晓棠,并因此与方茴分手。在方茴怀孕后,他陪方茴去堕胎。因他始终带着对方茴的一份爱,与沈晓棠的恋情也以分手告终。
乔燃
文质彬彬的男孩,任班里的生活委员兼考勤员。学习认真,人又温和,在男生女生里人缘都好。乔燃对方茴有意思,但对方茴有意思只是他高中生活很多事情中的一件。可能是腼腆,也可能是没有危机意识,他并没有怎么表现。在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错过了让他牵肠挂肚很久的人。他没有参加高考,毕业后去了英国留学。
赵烨
篮球特长生,一米九几的个儿,头发有点自来卷,长得跟
樱木花道似的,一口白牙,笑起来特灿烂。赵烨喜欢林嘉茉,但表白遭到了拒绝。后来到东北上大学,倒腾着开网店,成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先驱。
林嘉茉
时尚的女孩,高中时喜欢篮球队队长苏凯,后来与方茴、陈寻上了同一所大学,喜欢上陈寻,但她不想伤害方茴,最后跟宋宁产生感情在一起。
沈晓棠
陈寻的大学校友,漂亮、活泼,与陈寻一见如故,有着共同的音乐爱好。因陈寻刻意隐瞒恋爱情况,沈晓棠无意中成为了“寻茴恋”中的第三者,促成了陈寻与方茴的决裂。此后沈晓棠与陈寻的关系迅速升温,发展到同居。最终她因无法忍受陈寻对方茴的惦记,毅然选择了分手。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情感记忆
感情是处于青春期男女关注的核心。在《匆匆那年》中,“80后”的爱情带有更多的唯美色彩,是形而上的。他们的爱情没有以身体占有为目的,似乎爱情与身体无关,呵护、守候、记挂、想念等便是他们爱情的全部。在张楠、陈寻、方茴、林嘉茉、赵烨等人的青春情感记忆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君子之风”,不论是张楠、陈寻对方茴更似兄妹之情式的守护,还是林嘉茉和苏凯、赵烨间的情感纠葛,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关爱而非两性情感间的占有。这个情形的出现一方面是他们青春年少的年岁决定,同时也与成长记忆和写作者叙述追忆视角的过滤有关。
“80后”是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较早的一代,在成长中享受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和心理上的孤独,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他们行为选择的差异性方面——心理上的晚熟与行为早熟交相呼应。较之于“70后”他们的成长中缺少责任意识的规塑;与“90后”相比,他们也无法像“90后”那么自我。作者九夜茴以缅怀青春的诉求建构这部小说,提纯了“80后”青春的情感记忆。
两性话题
《匆匆那年》通过“90后”女孩七七与“80后”陈寻展开了对两性话题的讨论。在中国社会,“处女”二字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深层次中是父权文化男性等级观和优越感的体现。女性在这种文化语境中是被规约和被审视的,身体上不洁往往成为耻辱,伴随一生。正是因为如此,男性在文化中通过“处女”二字直接获得了居于女性之上的等级,迫使女性成为“第二性”。就“处女”二字文化中的存在看,有资格谈论和提及这两个字的应该是男性,因为只有男性才掌握着审视的权力,女性只能是被审视者。男性掌握着言说权,女性只能遵从约束,男性说、女性做才是这个词本来的核心意指。
七七在陈寻面前公然谈论“处女”,抛开其本意的戏谑嘲弄意味不谈,这个行为已经改变了这个词的文化内涵。在七七眼里,处女可以获得更大利益,是女性要挟男性的重要砝码,男性在这个词面前成为实际上的弱者。荒诞的是,不断谈论处女,试图用这个词要挟男性的七七早已不是处女,丢失了处子之身。丢失了处子之身的七七一方面用处女增加自己谈话的砝码,消解了“处女”一词的深层意义;另一方面,她又表现出对处女的羡慕。当陈寻讲起已经近十年没有见到方茴还不能忘记她时,七七的直接反应是“十年!大叔!都快十年了你还记得这么清楚!甭说,她肯定是处女!”七七对“处女”的耿耿于怀或反应超出常态有自己经历上的原因,也是不同成长年代和环境影响的结果。
艺术特色
《匆匆那年》使用追忆的叙述方式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这种叙述方式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多样化,既避免平铺直叙,又构成伏笔,令小说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匆匆那年》语言独具特色,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标准。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灵魂式的存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的使用特点记录着一代人的思维轨迹、生活方式。青春小说中饱含青春气息的语言,表现出年轻人所具有的梦幻与想象。以北京为背景的《匆匆那年》,人物操着一口地道的京腔,呈现的是“京式幽默”。该小说语言具有时尚化、鄙俗化、幽默化的特点,不仅符合当时的年轻人,也使小说表达更为直观,别有一种韵味。
《匆匆那年》以独特的悲语衬伤感,悲景衬悲情的审美追求,勾起读者对自己青春的怀念之情。如乔燃在班上念的《一朵丁香花》的作文,发现自己和方茴之间从来都没有过爱情的交集,一切只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乔燃悲伤的话语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让读者的情绪完全融入其中,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方茴在夜深人静时,将身边的空气都当作是乔燃,她张开手臂紧紧搂住自己的肩膀,回应了那个最终未能成形的拥抱。方茴这个举动,包含了她对乔燃出国的遗憾与内疚,字里行间流露出方茴深深的悲伤。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2014年8月4日,由《匆匆那年》改编的同名网络剧播出。
2014年12月5日,由《匆匆那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
2019年6月6日,由《匆匆那年》改编的同名泰剧在中国播出。
出版信息
《匆匆那年》于2007年4月起在晋江原创网连载,2008年1月首次出版,2013年8月出版修订本。
作者简介
九夜茴,本名王晓頔,北京人,当代女作家,《私》小说主编,创作的小说《匆匆那年》《花开半夏》《初恋爱》均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