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当家》是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
滕进贤执导,
王玉梅、
高保成等出演,于1982年上映。
剧情简介
大河北大队社员李秋兰爽朗、能干,人称“内当家”。为了解决用水的困难,李秋兰和丈夫锁成决定在庭院中打一口井,一切准备就绪,破土动工,邻居们也赶来帮忙。突然传来过去压迫他们的地主、爱国华侨刘金贵要回乡观光的消息。县办公室的孙主任安排李秋兰家接待刘金贵,还认为打井有碍观瞻,命令秋兰家把井填上,并从县里运来家具为刘金贵布置房间。秋兰和锁成对孙主任的做法十分反感。为此,秋兰让女儿新妮写信,她去县里反映情况。此事引起了锁成和秋兰对往事的回忆。原来,秋兰12岁时就失去了父母,孤苦伶仃。在一个风雪之夜,她饥寒交迫地晕倒在雪地上,被长工锁成救活。锁成央求东家收留秋兰做个丫头,并像亲哥哥一样照顾秋兰。秋兰长大后,同患难与共的锁成产生了感情,她渴望建立一个美满家庭,要锁成娶她。地主刘金贵发觉这件事后,便与人贩子勾结,欲卖掉秋兰。秋兰急中生智,谎称自己已和锁成同居,致使这笔买卖未能成交。恶霸刘金贵气急败坏地拿起水烟袋狠狠砸在秋兰头上,秋兰至今还留有伤疤。在县长的启发和帮助下,秋兰理解了党的政策,接受了接待刘金贵的任务。同时,县长也批评了孙主任弄虚作假的错误。刘金贵流亡异国,怀念故土,带着孙女思园回到家乡。李秋兰以主人翁的姿态和坦荡的胸怀,接待了刘金贵,陪同他们参观学校、果园等地.刘金贵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分。一天,秋兰全家冒雨找回了外出迷路的思园,这使刘金贵更是感动不已。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过去深感愧疚。临行前,刘金贵提前为锁成祝寿,并赠照片留念,秋兰也以照片和土特产回赠。刘金贵激动无语,老泪纵横,依依不舍地乘车而去。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王润滋的小说《内当家》发表后,导演滕进贤反复阅读,爱不释手,产生了将其尽快搬上银幕的创作冲动。在深入烟台农村,和王润滋进一步交谈后,他拍摄《内当家》的决心更大了,因为小说有着深厚、坚实的生活基础。
改编要点
在改编时,滕进贤着力表现李秋兰思想发展和性格成长的过程,为丰富和升华主题,他与原作者研究后,加上了“上告”、“吃包子”“磨镰刀”、“参观”“送姜汤”、“风雨救思园”、“要照片”等十几场戏。
演员选择
从阅读小说开始,滕进贤脑子里就想到由王玉梅来扮演李秋兰。他认为王玉梅的表演风格和比较单薄的身型正适合他所设想的李秋兰。由八一厂演员高保成演锁成也是滕进贤一开始就决定的。他喜欢高保成憨厚、朴实的气质。在选择扮演刘金贵的演员上,滕进贤煞费苦心。一开始,他根据小说描写,想找一位“干巴老头”扮演风烛残年的刘金贵,寓意刘金贵那一代人作为一个阶级已日薄西山了。后来,他经过认真思考,听取了其他主创人员的意见,觉得上述概念化的解释并不符合刘金贵这个具体人物。所以,最后他选定了王秋颖。
影片评价
该片是一部有突破、有新意的好作品。影片通过农村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努力探究生活的底蕴,深入开掘人物的心灵美,塑造了一个胸怀宽阔、豁达大度、有胆有识的农村妇女形象,把一个过去银幕上不多见的社会主义新人——“内当家”李秋兰引进了电影画廊,这是故事片创作的可喜收获。编导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塑造人物,精细地刻画了李秋兰思想激烈斗争和转化的过程,让人看了感到真实可信。(《文论报》主编龚富忠评)
比起小说,该片更丰富、更深刻了,它不仅在艺术上有创新,更重要的是它站在时代的高度,形象地提出并回答了在阶级关系变动时刻的种种问题,很有深度,具有相当的认识价值。在团结与忍让、原则与斗争、国际关系与家恨私仇等问题上,几个性格演员的表演分寸掌握得很好,不温不火,既有相当的深度,又很有艺术说服力。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编导还调动了电影特有的艺术手段,通过音响、画面、画外音交相配合,运用回顾、对比、映衬等手法,将时代、情绪的变化和理智的克制等反复渲染,让镜头始终准准地、紧紧地对准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心理,因此常常呈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境,使人们从清新明丽的画面中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强烈的轰鸣和震撼。影片是成功的,但音乐穿插不够理想,有的对话还可以再精炼、含蓄些。(《电影评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