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庄严
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书籍
《佛宝庄严》是2005年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夏景春。
内容简介
《佛宝庄严(夏景春藏金铜佛像)》是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夏景春先生藏佛专集的第四集,该集收录了夏景春先生近年收藏的汉藏佛教造像、法器、佛塔等类佛教文物的全貌及特写照片。全书共分七部分:依次为密修上师、密修本尊、密修佛、密修菩萨、密修护法、密修满佛、密修器物。藏传佛教造像为《佛宝庄严(夏景春藏金铜佛像)》的重心,收入的造像不仅数量多、时间跨度长,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多样,造型备并,工艺精湛,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特点。《佛宝庄严(夏景春藏金铜佛像)》每件文物都配有专家撰写的介绍文字,语言精炼,见解独到,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每件文物的认识和理解。总之,《佛宝庄严(夏景春藏金铜佛像)》是一本集学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高品位的大型佛教艺术图典。
图书目录
《佛宝庄严(夏景春藏金铜佛像)》是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
图书目录
自序
密修上师
密修本尊
密修佛
密修菩萨
密修护法
中原佛
密修器物
后记
后记
自收藏藏传佛教文物以来,计得汉、藏佛教造像、法器、佛塔等约数百件。本书是我十余年来收藏的数百件佛像和佛教文物的撷精选粹,其中收录了我所收藏的汉藏佛教造像、法器、佛塔等文物近百余件。可以说是我个人佛教造像和法物收藏的集大成。蒙万卷出版公司垂顾,拟竭我所藏,结集出版,不胜感激。我想,这不仅是对我十年收藏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佛教文化的发扬和光大。结集既是对佛教文化艺术的记录和展示,也是我多年来对佛教文化研究和保护的所倾注的心血和情结的写照。结集出版的目的就在于向人们展示佛教文化的魅力及其艺术价值性,同时唤起人们对佛教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倾十年心力,殊非易事。然犹乐此不疲者,或亦因缘之所系。
佛教文物乃是时代文化的凝结、民族文化的交汇,其可跨越时空,超越古今。于此,无上智慧得以有相呈现;其善其美,得以形象表达,形上与形下遂合而为一。则般若之所蕴,真如之所藏,如之印月,岂可遍言!
收藏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研究和弘扬文化。此乃我多年来的收藏哲学!因此,我的收藏不是商贾的渔利和囤积居奇,而是依靠一定的佛学理念和个人情趣,对佛学文化历史的浓缩再现。从本书中,人们可能会发现,我在尽力通过所收藏的造像,展示藏传佛教在不同时期的特点、风格、影响和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内涵。通过我的收藏展示整个藏传佛教文化及其工艺发展和嬗变的历史,亦是我终生收藏的奋斗目标。
收藏文化也是自我修炼和学习文化的过程。这本藏传佛像收藏集记录了我对藏传佛教理论和历史从无知到熟悉乃至崇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凝聚着很多著名佛学家、史学家、文化学家、民俗学家和收藏家对我的指点,把我从一个普通的器物收藏爱好者,引导成为对藏传佛教文化和民族历史具有偏爱、鉴赏能力和责任感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收藏改变了我的人生和信念,它是我生命的净化和提升的中介与依托。
不能不令我感激的还有各位大师级的学者如启功、周绍良、王世襄、杨仁恺、冯其庸、丹迪·冉纳班朵、孙守道、秦公、金申、黄春和、黄夏年等等,以及出版社和其他各界朋友。若不是得到他们的教诲和帮助,不可能有此书的出版。昨日结缘在先,今日结果在后。佛说因果,信不诬也。众生是我父母,各位大师和助成此事的朋友,就是慈航普渡的菩萨。我在此顶礼!
我真心希望结集出版的藏佛造像专集,能为藏传佛教和藏传佛像研究者、爱好者、收藏家提供一份研究、鉴赏和欣赏的资料,同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藏传佛像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我国佛教文化的璀璨绚丽、博大精深。是为我愿!是为后记!
序言
在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先后出版了四本关于藏传佛教造像以及佛教文物方面的专著。特别是北京的丁山先生、黄春和先生、金申先生,以及天津的赵强先生,从诸如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造像的地域特征、时代特征等专业的领域给予了我许多支持。我感觉,作为一名收藏家的收藏过程,乃是与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和共同提高的过程。有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仔细推敲、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不断地整理总结,假以时日,才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后,我较早进入藏传佛教造像收藏的领域,那时主要是机缘巧合,所以,早期的收藏数量相当多,也比较杂。近几年,我把目光转向那些更具观赏价值和更有时代与地域特色的精品上,数量上虽然大幅度减少,但感觉总体质量却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我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可我非常喜欢佛教造像所反映出的那种深邃、理性的神韵。虽然我在收藏初期对于西藏佛教传承中那些复杂的教派所知甚少,可我也非常珍爱那些祖师、上师像中折射出的宗教的庄严与人性的风采。我认为,佛教造像与天主教雕塑,甚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相似,很多都是借助于宗教题材来反映当时人们对于人性美的理解和塑造。希腊人最初将他们对于人体美的理念倾注到他们创造的天神身上,其后通过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留在印度的移民把这种传统移植到这个佛教国度。公元七八世纪的吐鲁蕃时期,佛教造像开始通过东北印度和尼泊尔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大约元朝开始又传入蒙古草原和内地。所以,藏系佛教造像与内地传统的佛教造像虽然反映的宗教理念相通,但艺术风格上却大相径庭。内地佛像似乎从魏晋南北朝以后就迅速地世俗化了,而且过于受到汉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传神”影响,也不再注重造像的量度。反之,藏传佛教则更多保留了佛教造像艺术中合理的成分,即更多保留了人体造型艺术的科学性。我倾心于藏传佛教造像的收藏,就是更喜爱其中受到古希腊传统影响了的这种造型艺术上的美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5 04:2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