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哑女到神童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从哑女到神童》是1990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内容简介
《从哑女到神童》—简介
《从哑女到神童》这部书于1990年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典型的家庭康复的纪实。 1991年,11岁的耳聋孩子周婷婷已经是南京某中学的初中学生,被选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她在小学连跳两级,4年读完了6年的课程。她6岁已经认识2000多个汉字,8岁已经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的数字,10岁的时候,写出了6万字的文学作品,这些是《从哑女到神童》一书的后半部分所讲述的内容。
婷婷生下来不久,家长发现她对声音几乎没有反应,双耳全聋,直到3岁半还不会喊爸爸妈妈。婷婷的康复就是这个时候,从生活的需要和生活的见识开始的。
婷婷的爸爸周弘(他写了《从哑女到神童》一书的前半部分)回忆了他的辛酸与欢乐,阐述了他家庭康复的重要体会:“聋儿康复,与其说康复的重要对象是聋儿,不如说更重要的对象正是他们的家长。”他认为家长康复是聋儿康复的关键。“家长康复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治愈家长心灵的创伤,给家长以勇气、信心和力量。”
周弘对女儿的家庭康复,是从1984年的元旦过后开始的。他为了教哑女发音说话,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教得舌干口燥。仅为了让婷婷清晰地发出“哥哥”一词,竟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他日以继夜地自学汉语拼音,练习发音技巧。为了纠正女儿发音,他还为女儿赶制了一套具有1400多个词汇的“卡片式正音词典”;并采用了语言识字同步教学法,即在教孩子学说话的同时,充分利用她通过视觉接受语言的优势,出现相应文字。周弘在自家的墙上、书架上、厕所里……到处都挂满了识字卡片。在一些场合,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常常手心手背都写满了字。周弘对其哑女的家庭康复,虽然着力了听觉的利用和语言的培养,但他更重视了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他对女儿的康复之道,跳出了“头痛治头,脚病治脚”的形而上学观念的束缚,探索出以“开发智力为纲”的新途径。他与孩子交朋友,沟通了父女的心灵;他不断地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他不因为语言进展缓慢,而放弃了发展孩子的智力,他常常在使孩子不知道在受教育的情况下,让孩子接受教育。正因为这样,婷婷的智力又促成了她语言发展的奇迹。
人物介绍
《从哑女到神童》—主人公简介
周婷婷,出生于1980年,出生后双耳失聪,其父周弘并没有气馁,通过赏识教育彻底改变了这个女孩的命运。周婷婷三岁半在亲人教育下,开口说话并学习认字,就读正常小学后连跳两级,并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学完高中课程。周婷婷在赏识教育的鼓励和引导下,成为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她的事迹已被编成书《墙角的小婷婷》,以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人:没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
作者介绍
《从哑女到神童》—个人履历
△赏识教育之父--周弘之女 △生于1980年6月29日。出生后双耳失聪,周弘用赏识教育彻底改变其命运 △三岁半在亲人教育下,开口说话并学习认字 △六岁认识了两千多汉字,进入普通小学读书,就读正常小学后连跳两级 △八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打破当时世界吉尼斯纪录 △十岁和父亲合写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 △十一岁升入中学,同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之一 △十三岁被评为“全国残疾十佳少年”之一,同年随残疾人代表团访问日本 △十六岁被保送入辽宁师范大学,周婷婷成为中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 △十七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作了《我要做中国的海伦·凯勒》的报告,并受到前总书记江泽民和现任总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十八岁以主演的身份参与了电影《不能没有你》的拍摄,次年全国播放 △二十一岁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十二岁周婷婷和吴仪、邓亚萍、杨澜等被一同选为首届“海内外十大时代女性人物”之一 △二十三岁在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二十四岁考入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二十五岁周婷婷的第一本书《墙角的小婷婷》著成,次年出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8 16:1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