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论》是
唐代文学家
朱敬则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
全唐文》。
作品原文
五等论
昔秦废五等,崔实、仲长统、王朗、曹冏等皆以为秦之失,馀窃异之。试通其志云:盖明王之理天下也,先之以博爱,本之以仁义。张四维,尊五美,悬礼乐于庭宇,置轨范于中衢。然后决元波使横流,扬薰风以高扇,流恺悌之甘泽,浸旷荡之膏腴。正理革其淫邪,淳风柔其骨髓。使天下之人,心醉而神足。其于忠义也,立则见其参于前;其于进趋也,皎若章程之在目。礼经所及,等日月之难逾;声教所行,虽风雨之不辍。圣人知俗之渐化也。王道之已行也。于是体国经野,庸功勋亲。分山裂河,设磐石之固;内守外御,有维城之基。连结遍于域中,胶葛尽于封内。虽道昏时丧,泽竭政塞,郑伯逐王,申侯弑主,鲁不供物,宋不城周。吴徵百牢,楚问九鼎,小白之一匡天下,重耳之一战诸侯,无君之迹显然,篡夺之谋中寝者,直以《周礼》尚存,简书不陨。故曰:“不敢失坠,天威在颜。”
自春秋之后,礼义渐颓,风俗尘昏,愧耻心尽。疾走先得者为上,夺攘投会者为能。加以八世专齐,三家分晋,子贡之乱五国,苏秦之斗七雄,苛刻繁兴,经籍道息。莫不长诈术,贵攻战。万姓皆戴爪牙,无人不属嘴距。所以商鞅欺故友,李斯囚旧交,孙膑丧足于庞捐,张仪得志于陈轸。一旅之众,便欲称王;再战之雄,争来奉帝。先王会盟之礼,昔时樽俎之容,三代元风,扫地尽矣。
况始皇削平区宇,殊非至公;李斯之作股肱,罕循大道。人无见德,唯虐是闻。当此时也,主猜于上,人骇于下。父不能保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欲使始皇分土,奸雄建侯,薄俗若喻晋郑之可依,便借贼兵而资盗粮,寄鱼龙而助风雨,不可行也。是以秦鉴周德之绵深,惧已图之不远,罢侯置守,高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百姓不闻二主。直是不得行其世封,非薄功臣而贱骨肉也。
高皇帝揭日月之明,怀天地之量,筭材不足以分赏,论功不足以受封。邑皆百城,土有千里,人殷国富,地广兵强。五十年间,七国同反。贾谊忧失其国,黾错请削其地。若言由大而反也,不若召陵之师,践土之众也。若言有材而起也。刘濞非王霸之材,田禄无先管之略也。且齐晋以逆礼为惭,吴楚以犯上非愧。衅由教起,其所由来远矣。
自此之后,杂霸又衰。中兴不能改物创图,黄初不能深谋远虑。缅乎汉魏之际,寻其经纬之初,未有积德重光,泽及万物。观其教,偷薄于秦风;察其人,豺狼于汉日。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諡者触目皆是,欲以此时开赐履之祚,垂万代之封,必有通车三川以闚周室,介马汾隰而逐翼侯。王司徒屡请于当时,曹元首又勤于宗室,皆不知时也。
作者简介
朱敬则(635—709)唐朝大臣,史学家。字少连,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人。咸亨中,授洹水尉,后除右补阙。长安三年(703年),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易之诬陷魏元忠,张说等,无敢言者,他独奏魏、张等无罪,乃得不死。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绘武三思等十八人像为图,欲引他加入,他坚决拒绝。为相期间,引荐能士,对武则天弊政直言无讳。又精通史学,除参与修唐史外,尝采魏、晋以来君臣成败事,著文《十代兴亡论》及《五等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