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原名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China乃
李约瑟博士所编著的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李约瑟在书中列出中国人的发明:
火药、
造纸术、
印刷术和
指南针。他还考察了钢铁冶炼技术、机械钟表、以及把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传动带和传动链、拱桥和铁索桥、深井钻探设备等工程技术发明,水上航行用的明轮船、前桅帆、后桅帆、密封仓和尾舵等。
内容简介
李约瑟教授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乃是20世纪的划时代巨著,本书是在该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普及读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李约瑟在从事最尖端的生物化学研究时,改行研究科技史,使人敬佩,尤其是身为英国学者,愿意摒弃西方历来对中国科技傲慢的立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彻底研究我国二千多年来科技与文明的发展,这种高尚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由于跨越和覆盖的范围很广泛,书中的有些结论还不能算是定案,但无论如何,本书对科技史普及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本书分上下两册,共五卷。作为李约瑟巨著的缩写本,本书承原著之精要,以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勾勒出中华几千年来辉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史。书中以数理科学即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可以量化的科学为主,还涉及了医学、气象学、地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包括对中国古代的儒、释、道、墨、法等各家思想也作了论述,堪称是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通史性读本。
李约瑟写道:“就技术的影响而言,在文艺复兴之时和之前,中国占据着一个强大的支配地位。……世界受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的顽强的手工业者之赐远远大于受亚历山大时代的技工、能言善辩的神学家之赐。”
图书目录
今有7卷,具体分为:
第一卷导论/入门方针(IntroductoryOrientations)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4
第二卷科学思想史(HistoryofScientificThought)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6
第三卷数学、天学和地学/数学与天地的科学(MathematicsandtheSciencesoftheHeavensandEarth)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9
第四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物理与物理科技(PhysicsandPhysicalTechnology)第一分册物理学李约瑟著,王铃协助,罗宾逊(K.G.Robinson)部分特别贡献;1962
第二分册机械工程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65
第三分册土木工程和航海(包括水利工程)李约瑟著,王铃、鲁桂珍协作,黄仁宇部分贡献;1971
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化学与化学科技(ChemistryandChemicalTechnology)第一分册纸和印刷钱存训著;1985[1]
第二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点金术和长生术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1974
第三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从长生不老药到合成胰岛素的历史考察李约瑟著,何丙郁、鲁桂珍协作;1976
第四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器具、理论和中外比较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席文部分贡献;1978
第五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内丹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1983
第六分册军事技术:投射器和攻守城技术叶山(RobinD.S.Yates)著,石施道(K.Gawlikowski)、麦克尤恩(E.McEwen)和王铃协作;1995
第七分册火药的史诗李约瑟著,何丙郁、鲁桂珍、王铃协作;1987
第八分册军事技术:射击武器和骑兵
第九分册纺织技术:纺纱库恩(DieterKuhn)著;1987
第十分册纺织技术:织布和织机
第十一分册非铁金属冶炼术
第十二分册冶铁和采矿
第十三分册采矿PeterJ.Golas著;1999
第十四分册盐业、墨、漆、颜料、染料和胶粘剂
第六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生物与生物科技(BiologyandBiologicalTechnology)第一分册植物学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黄兴宗部分特别贡献;1986
第二分册农业白馥兰(FrancescaBray)著,1988
第三分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和林业丹尼尔斯(C.A.Daniels)和孟席斯(N.K.Menzies)著;1996
第四分册园艺和植物技术(植物学续编)
第五分册动物学
第六分册营养学和发酵技术
第七至十分册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和药学
第七卷社会背景(TheSocialBackground)第一分册初步的思考
第二分册经济结构
第三分册语言与逻辑(现已调整为第一分册)哈布斯迈耶(C.Harbsmeier)著;1998
第四分册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总的结论
作者简介
李约瑟,英国人,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 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中国科技史大师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37年,在鲁桂珍等三名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下,皈依于中国古代文明,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42年秋,受英国皇家学会之命,前来中国援助战时科学与教育机构,在陪都重庆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结识大批的中国科学家与学者,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华的四年,李约瑟广泛考察和研究中国历代的文化遗迹与典籍,为他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准备。1946年春,李约瑟离任,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两年之后,返回剑桥,先后在中国助手王铃博士和鲁桂珍博士的协助下,开始编写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约瑟亲自发起并分别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英中了解协会会长,先后八次来华考察旅行,大规模地搜集中国科技史资料,实地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