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四川,是中国杜鹃花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书由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主编,收集了四川产的杜鹃花五个亚属,包括95个种,代表了四川杜鹃花的主要类群,反映了四川
杜鹃花的概貌,是作者们对四川杜鹃花多年研究和野外考察的总结。五百多幅精美,逼真的彩色照片为野外实地拍摄,并有解剖照片。本书既专门叙述四川杜鹃花的系统分类、形态、产地、分布和生态环境,又通俗地介绍了杜鹃花研究历史和区系,图文并茂,可供植物学,园艺学研究人员及花卉业余爱好者,摄影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参考。
方文培,字植夫,1899年12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忠县一个农民家庭,6岁即随父亲、祖父务农。当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
8岁入私塾,辛亥革命后,1913年14岁时考入官坝乡新办小学首届。1916年17岁考入忠县中学第九届,是他学习和热爱自然科学的启蒙。他学习努力,晚间常用百步灯独自照读至深夜。中学距家120里,往返翻山越岭,草履徒步,养成了刻苦精神。1921年22岁时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首次创办的生物系,生物界前辈秉志、钱崇澍、胡先骕、陈焕镛都在此授课,方文培学习成绩优异,是学生中之佼佼者。学习中见记载中国植物的《中国植物名录》(Forbes F.B. &Hemsly W.B.,Index Florae Sinensis,1905~1926.)和《华西植物志略》(Sargent C.S.,Plantae Wilsonianae,1911~1917.)均系外国人编著出版,激励了他终生从事植物学研究。
东南大学毕业后,曾在河南中州大学短期任教。1927年28岁时考入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读研究生,在钱崇澍教授直接指导下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他了解植物分类学在国计民生及植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便专攻植物分类学,遵格物致知的古训,博览群书,跋山涉水考查植物,采集标本。为了切实了解中国植物资源状况和给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928~1932年间,多次受生物所派遣,往植物丰富的四川省考察与采集。1934年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每年约200英镑奖学金资助,由钱崇澍、胡先骕二教授向
英国爱丁堡大学植物系主任及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主持人,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施密斯教授(Prof.W.W.Smith)及高文博士(Dr.J.M.Cowan)推荐,赴英深入学习槭树科和杜鹃花科分类。该园对杜鹃花科研究多年,资料丰富,植物园又有引种植物可对照研究,得益匪浅。这期间又去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罗马、佛罗伦萨等地植物标本馆(室)查阅参考模式标本。1937年6月以论文《中国槭树科的分类》(A Monograph of Chinese Aceraceae),经口试答辩,以优异成绩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 1937年9月回国,10月应聘至成都四川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任教,授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兼授农学院林学系树木学。1939年四川大学文、理、法三学院为避日本侵略军空袭而迁峨眉山,时方文培任生物系主任,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峨眉山植物。 1948年秋,利用在四川大学任教10周年休假机会,接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的访美邀请赴美考察讲学,同时用自己工资大量搜集有关植物资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当时哈佛大学梅乐尔教授(Prof.E.D.Merrill)及旧友高文博士(Dr.J.M.Cowan)均挽留其在美、英工作,方文培均谢绝,于12月5日途经香港回到成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大学生物系得到扩展,增聘了人员协助方文培开展科研和植物调查。1950年他代表四川、西康(今四川西部)两省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植物分类工作会议,确定在全国广泛开展花粉 (方文培 34099,PE)野生植物调查以累积资料,为更好地支援国家建设和编著《中国植物志》创造条件。方文培承担了主持四川和西康两省的调查任务,为此他竭尽全力,争取各方支持,组织人力,甚至亲自到重庆西南农学院兼任林学系主任和授课教师,以换取抽调更多的年轻教师参加野外调查。1954年他又应聘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每月拨给他100元兼职工资,他分文未取。1959年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成立后,他任历届编委。1978年当选为
中国植物学会荣誉理事长,四川植物志编委会主编。1980年应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学术顾问,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四川大学理科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曾建议建立四川(成都)植物园,峨眉山自然保护区等。1950年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授予银质奖章,以表彰其对植物学的贡献;1990年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剑桥)授予他金质奖章,并为他立传;1991年美洲名人传记研究所又颁给“突出贡献金质奖”,以表彰他的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