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青年》报社是东北师范大学校党委组织部直接领导、学校团委具体指导的,协助团委宣传部开展平面媒体宣传的学生组织,覆盖东北师范大学本部、净月两校区,是东北师范大学影响力最大的学生媒体组织之一。《东师青年》以纸媒为主要载体,主要以报道校园生活为主,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引领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报社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青年报社简称东师青年,由报社主席团及社务、报务两个体系组成。社务部门包括办公室、平面宣传中心、广告发行中心、新媒体发展中心、青梅运营中心、扬思网络中心在内的六个部门,报务部门由记者团、文编部、美编部、摄影部、读者俱乐部组成。东师青年是校内最大、最权威、最专业的学生宣传机构。用文字书写青春,用镜头凝练瞬间,以客观、敬业的态度审视时势,以青年学生的视野关注社会生活,是报社的宗旨,也是报社的使命所在。
作为校团委直属的机构,东师青年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对校内新闻宣传报道,《东师青年》报纸的编写、发行,以及对扬思网、东师青年人人主页与“青梅”手机App的更新和维护;此外,还负责承办一系列弘扬青春精神、引导学生思想的活动,旨在在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为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东师青年最初以记者团的形式成立,后发展为东师青年编辑部,至今已发展为结合平面媒体与新媒体传播的完备、立体的报社。报社至今出版、发行报纸共157期,特刊12期,历经两次报纸改版。
曾被评为全国高校校媒联盟四星级会员单位;参与中国青年报,全国高校传媒联盟组织的报道活动,获三等奖;其下属的青梅运营中心曾获《中国青年报》青梅手机客户端二等奖学金,是吉林省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校园媒体。
东师青年始终秉承客观、真实的办报理念,秉以青年之目光,行以青年之担当,载以青年之使命。以弘扬青春风貌、传播青年思想为己任;在校园媒体的道路上跋涉不息,精益求精,力求更高。
下属部门
《东师青年》报社下属11个部门,分设社务、报务两个体系;社务部门分为:办公室、平面宣传中心、广告发行中心、新媒体发展中心、青梅运营中心、杨思网络中心;报务部门分为:记者团、文编部、美编部、摄影部、读者俱乐部。
社务部门
办公室
负责报社一切日常办公室事务,包括记录会议、上传下达、活动人员分配等;
负责报社所有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奖惩和分流工作;
做好成员交流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负责报社内部财务。
平面宣传中心
负责报社对外(主要是指对校园之内的学生、组织及学生工作团体)宣传工作,设计海报、宣传标识等;
负责《东青日日记》模板的制作,定期更新,并安排、监督报社成员每天制作、张贴等基本工作;
负责办公室文化的建立和维护,以东青留言板、东青评报栏等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为主;
负责东青橱窗和展板的制作以及活动中的平面宣传活动。
广告发行中心
负责报社对外交流工作,校园文化广告和校内外商业广告业务的策划、洽谈和实施,活动经费赞助商合作洽谈工作,为报社日常发展提供额外资金保障;
负责报纸的日常印务及发行工作,安排人员参与报纸的叠发、存档、合订本制作等工作;
经授权可以代表报社参加外事活动;
新媒体发展中心
负责校团委官方微博的日常维护及更新工作;
负责东师青年人人主页、新浪、
腾讯微博、QQ动态等新媒体平台的更新、维护工作;
负责校园重要事件的线上微直播工作;
负责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
负责新媒体领域的开拓。
青梅运营中心
负责青梅App的日常更新与维护;
与新媒体发展中心协同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负责设计、创新app栏目,以崭新视角反映校园生活。
扬思网络中心
负责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扬思网”的新闻审阅、文件上传和发布通知等常规维护工作,综合运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和迅达的传播速度在校内引导思想舆论。
报务部门
记者团
负责校园新闻信息的采集、编写、报道;
着眼于校园,采访校园人物,报道校园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动态,并且及时有效的报道校园热点新闻,为报纸、扬思网、新媒体平台等提供时效性新闻;
负责校园记者采访、撰稿与摄影的培训工作;具有组织培训、安排采访、成果展现的工作职能。
文编部
负责文化副刊的设计、撰写工作;
负责报社日常文章、稿件的编写工作;
负责读者投稿的审阅、校正工作;
参与负责报纸的文字校对和排版校对工作,保证报纸质量,避免一切文字错误(包括错别字、语病、标点符号错误)以及一些不适应报纸刊登的内容;
负责报社的对外宣传撰写宣传文稿,以及校际之间交流的书信函件;协助校团委日常常规工作的计划、总结等文字撰稿工作。
美编部
负责报纸的排版、制图工作;
负责美编排版的培训工作以及彩喷电子海报制作的培训工作;
对报社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图片资料进行处理、制作、整理、存档等;
设计、制作东青文化DIY专属产品,如书签、文化衫、贺卡等;
配合校团委宣传工作,包括制作活动展板、海报、条幅等。
摄影部
负责《东师青年》报的摄影工作,以图片新闻的方式报道校园动态,为纸媒、新媒体平台提供原创图片信息;
负责报社宣传视频的拍摄、制作工作;
配合相关活动设计创意摄影,拍摄并制作流媒体等;
为报社内部保存活动举办的图像资料及影像资料;
担负校团委宣传部的活动的摄影工作。
读者俱乐部
负责为读者服务的相关项目,分管各学院的读者会员,开展舆论舆情监控工作;
发展会员、联系会员,积极开展读者活动具体活动包括读者交流会、读者沙龙、读者信息反馈活动;
保证报社纸媒、新媒体与读者群体沟通渠道通畅,实现报社与读者的实时交流,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带动读者开展评报工作,提高校园读者的新闻兴趣、媒介素养;
代表读者与其他报务部门以及主编、副主编保持沟通。
大事记
报社
1.1999年4月22日,东师青年创刊。八开四版,不定期出刊。第一期时作者名字不上报,责任编辑名字上报。开设校园风景线、院系采风等子栏目,第四版全版作为学人论坛栏目出现。
2.第2期报纸1999年5月4日第二期出现“重大新闻”栏目。《青春无悔,征程如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侧记》一文第一次刊出作者名。
3.第6期出现基层共青团工作交流栏目和人物专访。
4.第7期出现焦点传真栏目。
5.第8期报纸中出现回音壁栏目,用于解答学生提问。
6.第9期报纸第三版刊出《中国“入世”的重大突破——访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文,重点关注中国入世的新闻。
7.第12期报纸中刊登了庆祝澳门回归的面向全校学生征稿的优秀稿件。
8.第14期增设“社团之星”栏目、一句话新闻、校园焦点、新闻述评。
9.第15期。变换刊头字,从标准字体变为车敏瞧的手写字“东师青年”,并刊出《车敏瞧寄语青年》,报纸由八开四版变为四开四版,内容更充实。新增学子天地。
10.第16期。新设名师访谈栏目,东师青年记者采访了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徐冰教授,并刊出《聚焦日本》一文。
11.第17期,新设学子天地、社团之星栏目。出现两代师表,《半世纪艰辛求索,两代人共话沧桑》采访林志纯教授。
12.第18期,牛林宗寄语青年。东师青年刊头由版面上部移动至靠右对齐,本期新设网络时空栏目。本期的名师访谈栏目采访了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程舒伟,发表《风雨统一路》一文。为了感谢相关老师和出版社对《东师青年》的支持,特新设黄金书屋栏目,介绍东北师大出版社的精品图书。
13.第19期黄彦平寄语青年,东师青年记者采访了历史系老教授丁则民先生,发表《学术薪火相传,金桥飞跨中美》一文。
14.第20期。整期报纸主题为东北师大第二十八次学生代表大会,黑红二色印刷,引人注目,并刊出盛连喜、史宁中寄语学生的话。
15.第21期盛连喜寄语青年
16.第22期黄启昌寄语青年,出现校园视线栏目。
17.第23期刊头字改为由李振泉先生提笔的“东师青年”四字。
18.第24期,郑德荣寄语青年。新设净月校区专栏、校园小刺猬、世界文明城市博览、甜甜饼屋等栏目。
19.第25期王荣顺寄语青年
20.第26期刊头字改为有任宗厚先生提笔的“东师青年”四字。李鸿文寄语青年
21.第27期刊头字改为刘国有先生题字。本期报纸主题为恭贺校团代会的召开,红黑二色印刷。
22.第28期祝廷成寄语青年
23.第30期刊头字改为程指生先生题字。王恩波寄语青年。
24.第31期朱寰寄语青年。
25.第32期刊头字改为苏延军先生题字。陈才寄语青年。
26..第33期发表党委书记盛连喜文章《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文。全其红黑二色印刷。
27.第34期刊头字改为张潜超先生题字。第一次在头版出现本期导读,从本期起,记者采访的稿件在文章末尾注明本报记者名字。
28.第35期,新增科幻之光栏目。
29.第36期刊头字改为汪鹏辉先生题字,新设校情快递栏目。
30.第37期,新增图片新闻和异域采风。
31.第38期刊头字改为李玉祥先生题字。
32.第41期刊头字改为景喜猷先生题字。
33.第42期,开设 “在鲜红的党旗下”纪念党80周岁生日系列专栏。
34.第44期本期东师青年记者采访了原东北师大党委书记车敏瞧少将,发表《铁叟蕴声——车老专访录》一文。
35.第46期头版刊发《学校“211工程”新闻发布会》一文,关注东北师大入选“211工程”的情况。
36.第48期,文明修身栏目
37.第49期刊头字改为王岳中先生的题字。
38.第51期刊头字改为车超先生的题字。本期报纸报道了“百名博士生导师荐书寄语”活动,刊发《百位名师诲后学,百言千行寄深情》的主题报道。
39.第54期刊头字为高长山教授的题字。并增设图片新闻栏目。
40.第55期逢增玉寄语,出现漫画栏目。采访逢增玉教授,采访稿《热爱、勤奋、执着》
41.第56期设净月专版。谢德民寄语,采访杨忠教授,采访稿《英语学习——积极主动,大胆实践》
42.第57期采访吴承篪教授,采访稿《提高我们的审美素质》
43.第58期为2002年五四专刊共四个版面(彩板)孙海林先生题字。
44.第59期采访濮存昕,采访稿《播撒爱心,寄语青年》
45.第62期出现编者按。采访魏民老师,采访稿《平等、真诚、走进学生》
46.第63期为支教专刊
47.第64期采访王逢贤教授、杨兆山副教授,采访稿《两代师表话为师》
48.第65期宛祝平教授,采访稿《提高身体素质,做合格大学生》
49.第66期尹爱青教授,采访稿《让音乐的美陶冶我们的情操》
50.第68期采访陈才教授、丁四保教授,采访稿《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作高素质大学生》
51.第69期刊头出现东师青年师大邮箱地址
52.第70期张人和寄语青年,采访张丽萍教授,采访稿《学贵创新,务实求真》
53.第72期刘力臻寄语青年
54.第73期为防治非典专刊,史宁中寄语青年
55.第74期采访许林教授《抓好教学,抓好科研》
56.第75期采访赵成大老师、张翼伸老师、张嘉玮老师、姜守鹏老师、沈成民老师
57.第77期采访许林书教授《学好专业,搞好科研》
58.第78期采访赵继伦教授《大学四年,如何读书》采访中央电视台副总编孙玉胜《电视人说电视》
59.第79期吴敏先教授《长者之仁风,师者之严范》
60.第81期黄百渠教授《关注民生,促进发展》
61.第83期胡海波教授《繁荣
哲学社会科学,创造我校科研特色》
62.第84期编辑部寄语青年
63.从第85期开始出现“指导----本期执行”一栏,指导老师宋彦铁版面增设为8版报纸,副刊依旧为四版报纸。
64.第86期指导老师宋彦铁、赵淑岩
65.第88期指导老师赵淑岩
66.第89期曾宪录教授《修饰肝素》,增加投稿信箱、出现版头、本版本期记者(责任编辑)底部,版面版头不固定
67.第92期迎新特刊(4版)
68.第94期指导老师吕韶伟
69.第95期团委书记郝运《服务中心,育人为本》,出现文字编辑并移至报纸上部,
70.第96期团代会专刊彩板
71.2006年3月17日,《东师青年》开始在学生公寓内张贴《东青日日记》,为广大师生提供每天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天气情况等资讯。这大大方便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校内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72.第98期服务板块东青信息台、东青解忧台,回答同学提出的疑问,为同学们解决困难
73.第99期指导老师张奎山
74.100期百期特辑
75.第102期报纸版面增设为12版
76.第103期指导老师袁世奇
77.第105期指导老师扈元春
78.2008年4月13日第四届《东师青年》记者团换届
79.2008年5月抗震救灾专刊、出现编委会名单
80.第111期指导老师李烨
81.第113期指导老师王屾、李烨,学习版面增设英语广场,与同学共享英语,共同提高,生活版开新版面进行“寝室群像”专题
82.第114期指导老师王屾
83.第115期选登“东青杯”2008荣耀的中国心征文活动特等奖作品
84.第116期东青创刊十周年全新改版,更换新版导读,将每版主要内容在导读中摘要,由竖版题头改为横版题头,版面由零散走向整齐,每版都有版头,且比较固定。固定了新闻、校园、学习、文化和生活五个版面。内容分类更加明确,策划方向更加明晰。选登“东青印记”征文特等奖与“十年流金、印象瞬间”主题摄影比赛特等奖作品
85.2009年4月22日体验日特刊,体验编辑部生活、感悟媒体人心声 ,选登部分在东青体验编辑报纸同学的感受。
86.2009年4月十年特刊(彩板)
87.2009年5月五四特刊、进行主题为“逝者已去,生者坚强”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专版
88.2009年9月迎新特刊
89.第120期指导老师杨桓、王屾
90.第121期指导老师杨桓,
91.第122期校园版推出新的栏目“人物榜样”,发现身边的榜样人物,
92.第123期东青部分同学前往北京参加由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青年峰会”活动,并发表文章记录,关注气候,展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93.2010年5月五四特刊《忆五四昔日豪情,看今朝青年风采》
94.第125期开始校园版新增留学驿站。
95.2010年5月体验日特刊
96.2010年9月迎新特刊
97.第128期开始指导老师为王屾,两版副刊,为加强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刊登读者的投稿。副刊合入主刊,
98.第132期开始,指导老师为王瑶,王屾,
99.2011年5月体验日特刊,指导老师由王瑶
100.2011年5月4日五四特刊
101.第133期指导老师为王瑶、
102.2011年9月迎新特刊和迎新专刊
103.第136期开始东青报纸改版,首页图片取代正文。报纸板块发生变化,由原先的新闻版、校园版、文化版、生活版、学习版改为纵深版、聚焦版、净月版、人文版、体坛版、乐活版、光影版。第136期开始,《东师青年》的排版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规中矩的排版风格转变为活泼多样的排版风格,同时还增加了刊头导读。活泼的风格更显著地彰显了大学生报纸的青春活力,更突显了《东师青年》报纸的办报理念和办报宗旨。
104.138期B版副刊,《东师青年》报社发行了第一期以校园热点现象为主题的4个版面的深度调查副刊,对支教问题进行了深度调查。这期深度调查副刊的出现标志着东师青年的报纸深度走向了又一个高峰。同时,《东师青年》的副刊由同学自由投稿改为对校园热点的深度调查。
105.2011年11月共青团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特刊。
106.139期深度报道了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技能大赛,B版副刊做了有关就业季的副刊,聚焦“大招会”。
107.2012年《东师青年》改组为报社后,实行报务和社务相分离的制度,下设1办公室、平面宣传中心、广告发行中心、新媒体发展中心、扬思网络中心、记者团、文编部、摄影部、美编部、读者俱乐部。办公室、平面宣传中心、广告发行中心、新媒体发展中心、扬思网络中心负责报社的社务工作,记者团、文编部、摄影部、美编部、读者俱乐部负责报社的报务工作。
报纸
1999年第1期至第84期为4个版面,第2004年11月5日第85期起增长到8个版面。
第13期开始设立本期导读。
第14期起开设“新闻述评”、“共品新书”、“在线高校”、“学子天地”、“团干论坛”、“社团之星”、“校园焦点”、“网络时空”、“名师访谈”、“院系采风”、“回音壁”等特色栏目。
第14期开始刊头旁的方框内容改为“人物寄语”。
第55期开始出现净月专版(专栏)。
第88期开始设立指导老师,第一位指导老师为赵淑岩老师。
第95期后导读部分固定下来其中。
第109期6版文化·奥运、第110期10版文化·大超联赛等内容开始关注社会及校内热点。
第111期开始出现固定板块“阅读与写作”,114-115期则新增寝室文化,具有浓厚的生活氛围。
第116期增设“东师青年十周年庆”特别报道。
第124期开始,“五四特刊”和“迎新专刊”不再计入期数。
第128期运行副刊,副刊数量2到4版不定,副刊与正刊统一。
第136期东师青年改版,版头位置由旁边移至顶部,字体由手写体改为黑体;头版 “东师青年”标题 上开始有英文;导读二字取消,头版只有导读和图片,没有文章;版面变为纵深版、聚焦版、声音版、人文版、静月版、体坛版、乐活版、光影版。
第136期起,重新不定期出版副刊,副刊与正刊分离。
第143期起,东师青年分为A、B、C三叠。A、B两叠为月刊,C叠为双月刊。A叠为正刊,每期出版12个版面,B叠为文化副刊“
斯文在兹”,包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C叠为深度调查副刊,主要对社会或校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第143期起,增设文化副刊《斯文在兹》。
副刊
2001——2004年副刊单独发行
1.2001年4月6日,东师青年第一次出版副刊,主题是东北师大首届学生外语文化节。副刊单独成期,本期为副刊第一期。刊头字改为汪鹏辉先生的题字。
2.2001年4月15日,《东师青年》文学副刊创刊,本期作为副刊的第二期出现,刊头字给位李玉祥先生的题字。
3.2001年4月15日,出版《东师青年》支点文学副刊,作为第三期。
4.出版《东师青年》第4期文学副刊,刊头字改为景喜猷的题字。本期文章多为各学院学生征稿。
5.2001年10月20日,出版副刊·文明修身年专刊,主题为东北师范大学文明修身年活动。
6.第7期副刊刊头字改为王岳中题字,刊头出现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字样和电子邮箱地址。
7.第11期副刊刊头字改为车超先生的题字。头版出现本期导读,这是副刊出现的第一个本期导读。
8.第13期副刊为孙海林题字。
9. 第17,20,26,29期为净月副刊,
10.第21期文明修身专刊
11.第22期环保副刊
12.第23期图书文化节专刊
13.第24期教师节专刊
14.第34期为迎新专刊
15.第38期出现卷首语
16.第41期为净月副刊
2005年以后,不再发行发刊
18.2010年第130期开始出现副刊,内容为全校同学的优秀投稿稿件。副刊与主刊合并。
19.第136期开始副刊与主刊正式分离。
下属媒体
纸媒
《东师青年》报纸
新媒体
东师青年 人人主页
东师青年 新浪微博
东师青年 腾讯微博
东师青年 QQ
东师青梅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