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品种属粳型三系
杂交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60.4天,比对照豫粳6号晚熟3.9天。株高120.3厘米,穗长23.1厘米,每穗总粒数152.1粒,结实率75%,千粒重23.7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5级,穗颈瘟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1%,垩白米率14.5%,垩白度2.8%,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2003年参加豫粳6号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5.1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5.2%(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36.7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2.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8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7%。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1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2%。
1.育秧:黄淮麦茬稻区根据当地生产情况适时播种,湿润育秧亩播量控制在12.5公斤以内,旱育秧苗床播量不超过2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一般1.5公斤。2.移栽:秧龄30天左右移栽,株行距13.3厘米×23.3~26.6厘米,亩栽1.8万~2万穴,每亩基本苗6万~8万苗。3.肥水管理:高产田块亩施纯氮15公斤,其中基肥占70%、分蘖肥占15%、穗肥占15%,提倡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采用浅水栽秧,适时烤田,后期田间保持干干湿湿,在收割前1周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恶苗病、稻曲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草害的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