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
美国2004年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电影
《特洛伊》是由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荷马、大卫·贝尼奥夫编剧,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纳奥兰多·布鲁姆黛安·克鲁格等主演的美国爱情电影。该片于2004年5月9日在德国上映。
剧情简介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
希腊联军的统帅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儿子,特洛伊年轻的国王赫克托耳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
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象,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海伦又被带回希腊,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信息来源)
译制职员表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信息来源)
音乐原声
(音乐原声信息来源)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获奖记录信息来源)
幕后制作
构筑史诗
影片改编自荷马史诗著作《伊利亚特》,史诗完成于公元前8世纪,即人们所推测的特洛伊败落之后的300至400年间。然而,究竟是荷马编纂了当时存在的口头流传的历史,还是荷马就是这部著作唯一的原创者,至今仍是个谜,但毕竟,他的作品经历了历史长河的磨砺得以保存下来,最终成为了记载这段历史最具说服力的文学作品。
该片编剧是曾为斯派克·李的《25小时》创作剧本的大卫·贝尼奥夫,制片人黛安娜·拉斯本评价它对人物的描写很深刻,有时,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会因年代的久远而让观众产生难以逾越的距离感,但举报却用相通的情感将几千年前的人物同现今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导演彼德森找到了美工设计师奈杰尔·费尔普斯帮助自己构架这个虚幻异常的古老世界。奈杰尔对那个时代相当了解,他的第一份草图就超乎寻常的美妙,他带领着自己的创作团队埋首于各种书籍和研究资料之中。
制作团队的大部分调研工作是在大英博物馆完成的,因为那里陈列着一些在土耳其挖掘出来的收藏品,很多人相信特洛伊城的遗址就在那里。但是,至于《伊利亚特》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特洛伊究竟是何模样,仍然有着很大的想像空间。准确的讲,片中的特洛伊城比真实尺寸大,影片的故事大多都发生在城内及周边,其中主要部分包括希腊士兵登陆时的海滩、城墙外的战场、特洛伊城以及城内的王宫;另外的区域还有位于希腊大陆的贴撒罗尼迦山谷、斯巴达和迈锡尼城池。
特洛伊之城
几经商榷,彼德森选择了在伦敦、马耳他和墨西哥建造外景地,片中的大部分内景都是在离伦敦40英里的谢伯顿制片厂的摄影棚中拍摄的。当然,整个特洛伊城不可能都建在摄影棚里,于是马耳他就派上了用场,制片人表示马耳他是一个有着美妙悬崖峭壁的可爱岛屿,用来建造特洛伊城简直再好不过。但是,马耳他没有足够大的海滩,无法让剧组的电脑图形专家放下上千条战船,也开辟不出来可以容纳75000人的战场,制片方最后一站是墨西哥,一切需求迎刃而解。
影片于2003年4月22日在谢伯顿开拍,在当地建造的主要布景包括特洛伊王宫,所有内景都采用了露明屋顶,因为当时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就是太阳和火。另外还有50英尺高的宙斯塑像,因为宗教主题是影片的重要元素。随后,剧组赶往马耳他,在当地建造起占地10英亩的特洛伊城外景,而外景地的原址是一座名叫里卡索里的17世纪军事堡垒。虽然马耳他考古资源丰富,但影片剧组发现当地没有宛若公元前1200年的建筑,整座特洛伊城没有任何可利用资源,必须拔地重建。剧组雇佣了500多名马耳他工人,同时还从英国空运过来将近200名工匠,他们共同在这个岛屿上展开浩大的工程。强风、炎热和潮湿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影片的拍摄进度,彼德森每早听过天气预报之后才能指定当天的拍摄计划。特洛伊城内的王宫和复杂的街道是最后完工的,在曾两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布景师彼得·扬的装点下,那两处重要场景终于显现出震撼人心、波澜壮阔的气势。
片中阿波罗护卫队由1200名临时演员组成,他们穿着古代战袍,护送赫克托尔和帕里斯穿越整个城市,然后第一次将海伦引荐给特洛伊民众,观众会同海伦一样第一次将特洛伊全貌尽收眼底。彼得·扬设计了许多合情合理的背景画面:铁匠铺里忙碌的身影、提着篮子的妇女、推着平板车的人等等,那些难以察觉的细节为影片增添了真实性。另外,在特洛伊的广场和大街上,扬尝试着展示两种全然不同的生活状态,除了通向王宫的主路外,其它支路都是为了显示更为普通的生活碎片服务的,那里有着最为平民化的日常生活。广场则是举行仪式的地方,在设计上就需要更加正式和简朴,那里还是特洛伊木马最后停留之处,扬和他的设计小组知道广场上将会有一个40英尺高的木马,所以其周围的一切不能比木马本身更打眼。
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是影片中最艰巨的设计挑战,特洛伊木马由希腊人用烧毁战船的木料建造而成,他们必须用12天完成。想要设计出一个如此重要的标志物,意味着美工设计师费尔普斯的设计必须可以唤起其他人对它的共识,当然,还要保持影片崇尚的现实主义风格。费尔普斯表示不想给木马安上轮子,因为那是一种拙劣而毫无意义的做法。经过大量的排除和选择,三位概念艺术家共同合作创造出木马的最后蓝图,一名雕刻家随即雕刻出一个12英寸的立体设计模型,最后,12名塑料雕刻家合力完成了真实尺寸的特洛伊木马。
木马是在谢伯顿制片厂建造的,而且不得不将工序一分为二,因为没有足够空间容纳这个庞然大物。带有马腿的下半部和底盘先被制作出来,然后才是马身的上半部,包括头和肩膀。但直到两三个月后,木马才在马耳他第一次完整组装在一起。木马的主要材料是钢铁和玻璃纤维,只是外表貌似木制而已。木马大约有38英尺高、11吨重,工作人员花了几周时间才将其完全组装完毕。
火烧特洛伊
当特洛伊城内的所有场景拍摄完毕后,剧组投身到马耳他的最后一场戏--将他们煞费苦心建成的特洛伊城付之一炬。那场戏需要做出大量周密计划和协调工作,特效总监乔斯·威廉姆斯的特效小组铺设了几千英尺的输气管道,将5个液态丙烷气罐连接在一起,藏在特洛伊城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后,由一个有着350个可独立操作的阀门系统所控制。每个气罐容量为5000升,既可以储存气体、也可以储存液体。
为了保证演员的安全,在正式拍摄前,剧组演练了数周,在拍摄现场附近安排了医护小组和救护车,并备有几套撤离方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由于准备充分,在实拍时,全体演职人员全都毫发无损。
墨西哥战场
在结束马耳他的拍摄计划之后,剧组转道墨西哥的洛斯卡沃斯,于2003年7月11日开始了影片最艰险部分的拍摄。制片方早已在墨西哥招募了数百名工作人员,以便在350人的核心剧组抵达前准备就绪。新的外景地占地2800英亩,在剧组到来前已经完成了大量准备工作,雇佣了230名劳工,并从墨西哥城运来了大量建材,以建造希腊战船、阿波罗神殿和壮观的特洛伊城墙。
其中最复杂的工作是为建造城墙清理场地,墨西哥海滩周围的几千英亩范围内布满灌木丛和仙人掌,并一直延伸进海里,剧组必须清理出1平方英里的区域作为战场,同时必须按需保留某些特定品种的仙人掌。同样,墨西哥海岸还是濒临灭绝的海龟的栖息地,制片方必须实施严格的海龟保护计划。在海滩环境得以保护和清理后,80名工匠马上开始建造特洛伊的外墙和城门,该项工程用去了4个月的时间和200吨石膏。建成的城墙长500英尺,平均高度40英尺,城门两侧的中央区域甚至达到了60英尺。在后期制作中,数字技术会让城墙再向两端延长数英里。
不幸的是,在第一摄制组完成拍摄、第二摄制组还有两周就完成在墨西哥的拍摄时,一场飓风突袭了当地,影片外景地遭受了严重损失,三分之二的特洛伊城墙发生坍塌,重建工作又耗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军训
特技组导演西蒙·克雷恩率领着一支由5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特技人组成的特技团队,他们在影片开拍前就已经训练了6周。另外,还有1000名临时演员会根据各自擅长而被暂时分成几个小组,他们中间最出色的将会出现在战斗画面中。
想要同时培训1000个人、让这些毫无经验的“菜鸟”动作协调、整齐划一,这绝对是一个艰巨异常的任务,这项工作交由军事技术顾问、前英军官员理查德·斯梅德利负责。在拍摄影片前,斯梅德利必须教会临时演员以同样的方式动作。这1000名临时演员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直到他们的动作达成一致,关于影片需要的打斗技巧才开始步入正题。
在马耳他,斯梅德利先对200名临时演员进行了大约4周的军训,教会了他们同时行军的技巧、正确握住武器的方法,以便随时准备参加在岛屿上拍摄的一些小型战斗场景。不过,一旦拍摄工作转移至墨西哥,战争场面就扩大了,斯梅德利不但要对其余的800名临时演员进行相应的军训,还需要一个更为出色的精英团队,他们必须具有绝对的说服力,让战斗场景更真实,并且还要具有地中海民族外貌。最后,斯梅德利从保加利亚首都的体育学院征集到了理想人选。在影片开拍的1个月前,他们将临演带到墨西哥,安排了为期3周的训练。
虚拟技术
虽然剧组在拍摄影片的战争场景时动用人数众多,但仍达不到数万人的壮观效果,于是一项革命性的视效技术得以应用。可以说《特洛伊》是“虚拟特技人”技术的处女作,该项新技术由占主导地位的MPC和Framestore CFC公司共同提供,以牛津大学生物系开发研制的一款软件为基础,该程序可以创造出虚拟的人物,当有外力施加于虚拟人物身上时,会产生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反应,与大多数用电脑生成、依靠固定数据库的虚拟人物完全不同。虚拟演员可以独立行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同人类是一样的。
制作发行
上映日期
(信息来源)
票房信息
自2004年6月12日《特洛伊》在中国各大影院全线上映以来,各地影院一直呈现出热卖景象,首周末3天票房就已达到1500万元,截止到6月16日,全国票房已突破2000万元大关。
播出信息
CCTV-6《佳片有约》2008.04.12播出,译名《特洛伊:木马屠城》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这是一部好看的商业片。从为人熟悉的传说来说,除了那众天神没有出来瞎掺和之外,黄的城、蓝的海、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战神阿喀琉斯、十全好男人赫克托尔等等应有尽有地出现影片中;从情节来说,简化版张弛有度,紧凑利落;论场面,虽不及《指环王》,但数万战士近身的冷兵器搏杀还是很能触动你的视听神经的;论打斗,估计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尔与战神阿喀琉斯的单挑会让所有观众屏声敛气,心跳到嗓子眼上;说到煽情,你家兄弟杀死我家亲戚、我杀死你家兄弟、你又杀死我,一个个英雄消殒又怎不让人感慨唏嘘呢?至于演员,帅哥猛男美女一堆,表演也算到位。(《羊城晚报》评)
影片以巨资打造,场面恢弘自然毋庸置疑:希腊人的白色战船如白色棋子一样布阵在湛蓝的爱琴海上逼近;5万士兵从海滩杀近特洛伊城,瞬间填满了整座山坡;所有的战斗在烈日黄沙上进行,分外具有阳刚色彩;阿喀琉斯出场的几场重头搏斗,因强调了其速度、谋略、力量、愤怒、爱情等不同侧面,各有特色,令人观而忘倦。(《长江日报》评)
负面评价
一次在古代谨慎的短暂游历,该片的服装设计是故意炫耀几个男演员体育家般肌肉发达的身体,而且让女影星穿上能轻松地脱下的束腰长袍。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和皮特首要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避免自己显得荒唐可笑。(《世界报》评)
影片在影节宫上映时,观众的反应是“既不狂热,但也没有口哨声”。在布拉德-皮特扮演的阿喀琉斯与埃里克扮演的赫克托耳展开决斗时,巴黎一家电影院里,观众们甚至爆发出嘲弄的笑声。(《巴黎人报》评)
影片带给观众的是一个把希腊和亚洲、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混在一起的平常的古老传说,把这场战争削减到仅仅几天的争斗,就好像想用征服巴格达那么短的时间来讲述《伊利亚特》。在不同的打斗场面中,由简单字词组成的夸张对白说起来没完没了。(《巴黎日报》评)
这部耗资1.75亿美元的巨片充满勇气与荣誉,但是没什么内涵,而且没有忠于荷马的原著。《伊利亚特》原作中,希腊诸神在故事和战争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影片中完全没有体现,没有不和女神厄里斯的金苹果,也缺少了爱与美神阿弗洛狄特向帕里斯许下的诺言:让他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
首先是影片节奏过于拖沓,就好像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事,非要说五句话。其次,某些煽情手法太低级,比如说反复使用观战者的正面特写,而这些演员的表演也过于直白,瞪大眼睛眉头紧皱做抽泣状什么的。同时,故事主线不清晰,每个人物点到即止,即便阿喀琉斯这个最主要的角色也不够深入,阿喀琉斯的母亲一闪而过显得莫名其妙。此外,原本作为宣传亮点的特洛伊木马部分不够扎实,因为这是一段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即便没有看过《荷马史诗》,也都知道木马的典故。另一备受关注的角色——海伦,以她的扮演者戴安娜·克鲁的外貌和身材,本可以做到让她如《魔戒》中的丽芙·泰勒般惊艳,如今却被淹没在不当的化妆、灯光和镜头运用里了。同样失败的是阿喀琉斯的爱人、赫克托尔的表妹,这个从外型到表演都相当吸引人的女孩,由于造型的粗糙,在影片后半部分不可思议地变成了一个邋遢的女奴。(《精品购物指南》杂志评)
参考资料
《特洛伊》:提前的盛宴.搜狐娱乐.2004\/06\/08
特洛伊专题.搜狐娱乐.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02:14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