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l联盟
微软与英特尔的合作
微软与英特尔的合作被称为“Wintel”联盟,自20世纪80年代来,“Wintel”联盟就主导着全球PC市场。“Wintel”联盟造就了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这种强悍联合,才使个人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因此在全球个人电脑产业形成了所谓的“双寡头垄断”格局。但在新兴设备市场,Wintel联盟显得力不从心。
基本介绍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微软和英特尔为推动PC产业的发展,而组成了所谓的Wintel联盟,即两家公司在PC产业内密切合作,以推动Windows操作系统在基于英特尔CPU的PC机上运行。
早在IBM在1981年推出业界第一台个人电脑前,微软和英特尔就开始合作了,当时那台电脑使用微软的DO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X86芯片。
自此以后,这一组合就成为了个人电脑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量,2010年全球大约销售了3.75亿台的个人电脑,而几乎所有的电脑都采用了英特尔(或者AMD)的X86处理器,而Windows则是主流的操作系统。Wintel联盟制定的一些技术规范,已成为PC产业事实上的标准,该联盟也因此在全球PC产业形成了所谓的“双寡头垄断”格局。
当然,Wintel联盟也是科技市场吸金能力最强的组合,在我从业十几年的采访过程中,曾经很多次在PC厂商的老总那里听到这样的恨恨之辞:“卖一台PC能赚100元,其中英特尔拿去了70元,微软拿去了40元。”其中奥妙,令人回味。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
总书记所说的“文泰来”究竟是个怎样的联盟?在美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中,“文泰来”联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联盟,造就了一个时代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微软和英特尔为推动个人电脑产业的发展,而组成了所谓的“文泰来”联盟(Wintel联盟)。
比尔·盖茨曾这样回忆微软与英特尔的友谊:“微软和英特尔一起努力,开发更为快速的处理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苹果公司是个人电脑产业的霸主。IBM 上世纪80 年代开始采用英特尔的处理器和微软的操作系统,因而取代苹果成为个人电脑产业的老大,英特尔与微软此时也成为电脑产业的巨人。”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文泰来”联盟进展得十分顺利。当时,英特尔处理器内存较大,相应地,配备英特尔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价格较高,而人们倾向于购买比较便宜的电脑。同时,来自微软的windows系统基本上独霸市场,于是windows系统推出了占用较大内存的程序,促使人们购买配备英特尔处理器的个人电脑。此外,任何电脑厂商只要选择了英特尔或微软其中一家,就等同于连带选择了另一家,两者很难分开。
个人电脑产业中,“文泰来”联盟的本质不仅是指它们占据了个人电脑市场90%以上的份额,更是指英特尔的芯片(硬件)与微软的Windows系统及应用(软件)两者进行最佳结合、协同更新,最终拉动了整个产业。
即每每微软发布新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也会有大的更新,二者的协同效应会让用户明显感觉个人电脑性能和体验大幅提升。
“文泰来”联盟造就了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这种强悍联合,才使个人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个联盟的贡献是巨大的。技术的发展注定了软硬的融合将更加密切。硬件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越来越多地依靠软件的支持,英特尔当然明白其中的玄机。
自那时以来,“文泰来”联盟制定的一些技术规范,已成为个人电脑产业的事实标准,该联盟也因此在全球个人电脑产业形成了所谓的“双寡头垄断”格局。
默契,吸金能力最强组合
“文泰来”联盟期间,微软与英特尔最默契的一次联手是对付PowerPC联盟。上世纪90年代初,苹果、IBM与摩托罗拉结成一个联盟,共推PowerPC微处理器。其构想是这样的,苹果发挥其操作系统软件的长处,摩托罗拉结合IBM在处理器方面的优势,推出有竞争力的PowerPC芯片,然后二者结合向联盟成员提供产品。
“文泰来”联盟随即展开了强烈的反攻。英特尔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奔腾芯片系列,而微软则“珠联璧合”地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英特尔和微软还分别展开了对PowerPC联盟的分化瓦解。
最后,PowerPC联盟无疾而终,微软与英特尔这一时期的局面可谓“同打虎,同剥皮;同养蜂,同吃蜜”。
曾有电脑厂商老总无奈地说:“卖一台电脑能赚100元,其中英特尔拿去了70元,微软拿去了40元。”不要纠缠于其中数字的精确性,这是一道算不好的数学题,其情绪化的语言,耐人寻味。柳传志曾说:“我们生产一台电脑也就是一把大葱的利润。”在强大的“文泰来”联盟面前,任何一个电脑厂商都只能做一个打工者。
“文泰来”联盟是当时科技市场吸金能力最强的组合,20多年前,两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比整个印度股票市场的两倍还多。
挑战,或许将卷土重来
但是,几年前,牢不可破的“文泰来”联盟出现了巨大裂缝。
传统个人电脑业务全球下滑,而平板、手机等移动市场上,苹果和谷歌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部分市场。英特尔和微软面对压力,不约而同“琵琶别抱”,另找合作伙伴,两家分道扬镳。
然而兜兜转转,近几年,两家多次在移动市场上失利,于是最近,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项目又渐渐增多。这一次,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电脑PC业务上,除了发掘各自的新增长点外,还开展了一些IT领域的新合作。
打破格局
谷歌在其官方博客中宣布,将推出基于Chrome浏览器的PC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既可在基于x86芯片的PC机中运行,也适用于英国芯片厂商ARM所生产的处理器。换句话说,在PC处理器尤其是上网本(Netbook)处理器市场,谷歌操作系统的出现,将打破英特尔处理器一家独大的局面。
谷歌宣布将推出基于Chrome浏览器的PC操作系统消息后,使ARM看到了新希望。对于PC厂商而言,ARM具有低能耗等优点,因此很适合用于上网本等产品。
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尚不支持ARM芯片。有报道称,微软正秘密开发可支持ARM芯片的操作系统(Windows 7 尚不会支持,而是更往后的版本)。
如果此消息属实,本身就是意味着Wintel联盟面临着瓦解的危险。此外,虽然苹果Mac机目前使用英特尔芯片,但有报道称,苹果正考虑自己进行芯片设计。显而易见,该计划对英特尔十分不利。
为维护其上网本市场的利益,英特尔也在开发一款基于Linux、名为“Moblin”的操作系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多年来英特尔已习惯于推出价位在50美元到1000美元之间的微处理器,其中150美元左右的产品销量最好。而ARM芯片杀入上网本市场后,其售价最低有可能降至10美元。如此一来,如果英特尔希望在上网本领域同ARM展开市场竞争,将被迫采取大幅降价措施。而降价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英特尔利润下滑。
多极化发展
微软和英特尔曾经掌握着计算机行业的大权,并以“贪得无厌”的方式运用这种权力。因此,批评者常常会说,微软和英特尔享受着垄断利润,并习惯于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
然而近年来,计算机行业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Gates)宣布退休,并捐出了大笔财产。而Wintel联盟也逐渐成为过去式。有传闻称,微软员工正密谋推翻现任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
然而,这些老牌科技公司仍然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微软和英特尔分别控制着计算机行业最重要的两项标准: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处理器架构。
目前全球超过80%的计算机使用Wintel标准,而市场对Windows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的需求也在复苏。微软和英特尔公布的季度财报显示,上一季度两家公司分别盈利45亿和29亿美元。
因此,目前是打击微软和英特尔的好时机。英特尔正试图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达成和解协议,这将帮助微软和英特尔解决困扰已久的反垄断问题。而微软也正在加强与ARM之间的关系,后者是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这意味着Wintel联盟正在解体。
批评者常常会质疑微软和英特尔的技术实力。微软最新的Windows7是一款出色的产品,并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英特尔的处理器产品也无与伦比,在一个句号大小的空间内能放置200万个晶体管。
两家公司以往常常合作运营,而微软是联盟的推动者。90年代中期,盖茨向英特尔CEO安迪·格罗夫(AndyGrove)施压,要求英特尔停止开发与Windows类似的软件,而英特尔做出了让步。
从技术方面来看,Wintel的联盟也正受到威胁。处理器正变得越来越小,处理能力则更加强大。互联网和无线上网正越来越普及。这带来了向心力和离心力,使计算机向数据中心和移动设备两方面发展,而这是微软和英特尔所不擅长的领域。
其他公司则填补了空缺。由于iPhone和iPod等多款移动设备的成功,苹果的市值已经超过微软。谷歌则通过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提供基于网络的服务,与微软的同类服务竞争。
移动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发展加速了IT行业的“垂直化”。设想IT行业是一叠薄饼,每一块代表技术的“一层”,包括芯片、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微软、英特尔和其他大型IT公司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两层,然而目前许多企业都开始加强在垂直方向上的整合。为了使新的计算形式更好地工作,不同的层之间必须更好地配合。
苹果产品的整合度相对较高,该公司也开始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提供基于网络的服务。谷歌则开发了Android系统。企业IT服务巨头也互相涉足对方的领域,它们认为这是实现增长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客户希望进行一站式的采购。思科开始销售服务器,而惠普则进军网络设备业务。以商业软件开发为主业的甲骨文去年也收购了计算机制造商Sun。
英特尔也需要面对新竞争对手的挑战。在42年的历史上,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是AMD,然而ARM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挑战者。ARM并不自己生产芯片,但是其设计是许多手机芯片的基础。
反垄断官员也使Wintel联盟的处境更加困难,导致微软和英特尔无法扩大甚至维持垄断优势。例如,微软被迫与欧盟委员会达成协议,向欧盟地区的Windows用户提供多种浏览器安装选择。欧盟委员会同时也盯上了英特尔,并于2009年5月对该公司罚款10.6亿欧元。英特尔目前正在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定价方式进行协商。
走向破裂
科技市场吸金能力最强的组合莫过于微软和英特尔联盟,但双方的好日子似乎走到了尽头。尤其是在使用竞争对手技术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电视机迅速走红之后,微软和英特尔已开始分道扬镳。
知情人士称,微软本周三将展示针对ARM处理器而开发的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当然,微软还会继续面向英特尔处理器开发Windows,但ARM处理器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该设备的首选处理器。
Gartner数据显示,尽管Windows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超过90%,但2010年第三季度,微软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还不到3%。尽管英特尔和微软早在10年前就开始推广平板电脑,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一款Wintel平板电脑受到消费者青睐。
苹果iPad的成功进一步加大了微软和英特尔之间的隔阂。到目前为止,两家公司及其硬件合作伙伴仍没有推出一款能与iPad相媲美的平板电脑。而iPad正在蚕食PC市场份额,因此这种无能为力令人担忧。
周三,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将在CES展会上发表演讲。知情人士称,微软将展示更适合平板电脑的触控屏界面和能耗要求的新版Windows。
业内人士指出,微软此举将是Wintel联盟缓慢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风险投资家简·路易斯·加斯(Jean-Louis Gassee)称:“这是一个很深的裂缝。”对此,微软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而英特尔发言人称,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很稳定。
面临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微软开始大力投资云计算服务。微软已经建立了全球的数据中心网络,并开发了云计算操作系统Azure。微软还提供了许多软件的网络版,例如Office。此外,微软与各国反垄断部门达成协议,并更多采纳开放标准。
不过在许多其他领域,微软正陷入困境。尽管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微软的网络业务仍不断亏损。除XboxLive之外,微软新的网络服务很难吸引眼球。微软最新的搜索服务必应(Bing)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仍只有13%。
更糟的是,微软的手机业务正出现混乱。在推出刚刚48天之后,微软就放弃了两款Kin手机。而微软最新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要到今年底才会面市。在平板计算领域,微软也已经落后。
相比鲍尔默,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PaulOtellini)的地位较为稳固。当英特尔刚刚在竞争中显露败象时,欧德宁就快速地削减了成本,并调整了英特尔的目标。欧德宁预计,英特尔的芯片未来将出现在所有带互联网连接的智能设备中。
欧德宁目前将希望寄托在Atom处理器之上。对于该系列处理器,英特尔没有寻求更强大的性能,而是寻求更便宜的价格及更低的功耗。通过这种方式,英特尔的处理器将可以被应用在电视机、缝纫机和机器人等设备中。由于这类设备可能需要特殊的程序,因此英特尔已经进军软件市场。2009年6月,英特尔收购了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厂商风河。
不过,英特尔仍面临很大的障碍。尽管许多上网本产品已开始使用Atom处理器,但判断该系列处理器是否已经成功还为时过早。相对英特尔产品,ARM芯片的功耗更小、成本更低。如果英特尔不降低利润率,提供更具竞争性的价格,那么下一代Atom处理器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然而英特尔的高管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Atom处理器对硬件厂商将具有吸引力,因为Atom处理器仍使用英特尔架构,开发者无需额外学习新的技术。
此外,相对其他公司,英特尔能够更快地开发出尺寸更小的晶体管。实际上,这是英特尔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争议,即只要摩尔定律继续有效,那么英特尔的地位就是稳固的。不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继续维持摩尔定律提出的芯片发展速度将非常困难。
无论微软和英特尔两家公司是否将继续获得成功,两家公司正渐行渐远。例如,尽管微软尚未开发出最新的WindowsMobile系统,但英特尔已经与诺基亚合作开发开源手机操作系统Meego。而通过与ARM的合作,微软将自行开发芯片。
随着Wintel联盟的解体,计算机行业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行业将不再由两大巨头控制,8至9家具有一定垂直集成度的厂商将成为市场主角。甲骨文、思科和IBM将抢夺企业客户,苹果和谷歌则将专注消费者市场。IT行业正向着多极化发展。
相关分析
先从如今看起来更为风光的英特尔说起,作为IT业界的风向标,每一届IDF,英特尔都能揭示许多未来新的技术趋势,让IT从业者看到新的希望。
参观完2011年4月12日举办的IDF后,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想法,那就是如今的英特尔确实是无比强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看来,英特尔近两年来对AMD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这样的局面在过去的十年里都从未有过。但这样的优势也让我愈发担心,英特尔会面临盛极而衰的窘境。
2011年5月4日,英特尔更是宣布了该公司“年度最重大的技术进展”,即发布了22纳米的3-D三栅极晶体管,这的确是把摩尔定律推进到了更极致的领域。可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尴尬的是,这就好比一个小贩极力向路人推销其美味又便宜的匹萨,可来往的路人却告诉他,对不起,我现在换胃口改吃汉堡了。
纵览IT产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当企业在自身领域做到极致,独领风骚之时,往往难逃盛极而衰的命运。不说以往,如今以诺基亚为代表的业界巨头的逐步衰退便是活生生的案例。在未来的数年,英特尔即将面临一场残酷的考验,而且,这种悄无声息发生的新市场冲击往往是最可怕的。
幸运的是,英特尔似乎对这样的危机早有察觉。于是在2011年IDF上,英特尔花了很大精力、篇幅和时间来宣讲其之前与诺基亚合作的产物——MeeGo操作系统,以及AppUp,英特尔的软件商店。
英特尔做操作系统,开软件应用商店,这听起来怎么都觉得怪怪的,不过没办法,市场的变化,是催生这家崇尚“工程师”文化的科技公司尝试转型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也承认:“英特尔正从一个芯片制造厂商逐渐在转向基于软件研发和服务的企业。”
为什么英特尔会有这么沉重的危机感以及这么强烈的转型念头?我们不妨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个人电脑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是3.75亿台。而2010年全球手机销量达到16亿部,其中智能手机为3.2亿部,这样的市场才是未来的决胜关键。
而另一个数据是,尽管PC厂商一直都在强调,iPad火爆的最大受害者是上网本,不会对传统笔记本市场带来什么冲击。但是,数据却并不支持这一观点。微软CFO彼得·克莱因前不久就透露,今年一季度,个人电脑的出货量下降了8个百分点,而上网本的出货量更是重挫了4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平板电脑对个人电脑市场份额的蚕食。”
实际上,从2004年以后,电脑产品的利润率在逐年降低,如今已达到历史最低值,消费者如今更加关心产品设计、外观等个性化元素。简而言之,应用和用户体验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每个人都已经看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新移动平台正在崭露头角,并且在不久的未来,它们将会在个人计算市场上占领巨大的份额。相比任何时候,英特尔都更加渴望在移动芯片市场上扩大其产品占有率。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包括搭载苹果和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所采用的芯片都来自于其竞争对手ARM公司。
不仅如此,与传统平板电脑不同的是,以iPad为代表的新一代平板电脑,大多采用的也是ARM架构,这样就可避开能耗高的问题,同时在续航和散热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例如苹果iPad的电池续航时间是10小时,对内存的要求相对较低,这是英特尔芯片设计所无法比拟的特质。同时新一代平板电脑大部分搭载iOS、Android系统,在界面交互性上优化了不少,并极富乐趣地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遗憾的是,这些目前流行的硬件与软件同样与英特尔没多大关系。
正是凭借能效比的优势,ARM是掌上电脑、手机这类掌上电子产品的最佳选择,在过去的十余年间,ARM几乎悄无声息占领了这一市场。ARM处理器具有非常高的能效,准确地说是目前能效最高的CPU,X86世界中能效最高的Atom处理器,在它面前也毫无还手的能力,其原因就在于ARM在指令架构上具有不对称的优势,X86芯片无论如何完美,都难以在芯片效率上同RISC产品较量。我们现在还很难对英特尔最新发布的22纳米的3-D三栅极晶体管做出评价,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它一定是瞄准ARM处理器进行开发的,而如果延续当年的x86架构理念,要想一举击败ARM处理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兴起,微软和英特尔已经开始分道扬镳。其实,何止是英特尔在转型。事实上,早在2010年7月,微软与ARM就开始亲密接触,双方签订了一项全新的战略合作意向书,ARM首度将处理器架构授权给微软,这种合作形式首度突破了Wintel联盟体系。在今年初的美国CES展上,微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宣布,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将运行在一切设备上,当然也包括英特尔的处理器架构对手ARM。此举实质上也表明了Wintel联盟的彻底瓦解。
人们常常说,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但这次情况有些特殊,我们必须承认,WinTel联盟的确是受到了新市场的冲击才轰然倒掉的。老牌巨头诺基亚无法跟上形势节节败退,多年历史的Symbian系统毁于一旦;英特尔和微软相信一定看到了这一切,有意思的是,他们都选择跟诺基亚一起合作,试图抱团延缓下坠的趋势,但这看起来无济于事。一直到现在,微软与英特尔这两家公司与硬件制造商合作尚未能开发出任何一款在性能、能效和易用性上能与iPad相媲美的平板电脑产品,在iPad开始蚕食便携式个人电脑的销量之时,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
英特尔很早就决定建立自己的基于Linux的移动操作系统Mobin,不过,令英特尔觉得郁闷的是,它一心想打造完整的平板电脑解决方案和构建MeeGo产业链,最坚定的盟友诺基亚不久前却宣布将倒向WindowsPhone,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英特尔正在艰难地寻找新的道路,以及新的朋友。
而微软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在互联网上动作迟缓,微软这个曾经的软件帝国,越来越有被边缘化的迹象。姗姗来迟的WindowsPhone7完全落后于Android,微软也错失了智能手机的发展良机,被迫寻找强有力的同盟。一方面,微软牵手诺基亚,在智能终端市场迎战谷歌和苹果。另一方面,微软放下身段,开始真正地为开发者们服务:不久前,微软通过WindowsPhone开发者官方博客宣布,公司已经发布一套新的工具,能帮助开发者将iPhone应用程序转换至WindowsPhone7平台上来。
在不久的将来,微软Windows8将会对ARM提供全面支持,这不仅包括智能手机、平板机系统,也将包括桌面和服务器版本。ARM与Windows8的联手,将深刻改变未来计算业界的格局,这也会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改变,我也相信那些被压迫已久的PC厂商们对这样的新联盟热情高涨,这是一个让所有人可以改变的时刻——毕竟,X86统治这个时代已有三十余年,它的历史任务也该结束了。
相关议论
英特尔要搞软件了?而且聚集的是8000名的软件大军。Wintel联盟要土崩瓦解了?微软战栗了?十几、二十年的合作岂能那么容易断裂?在人们的揣测中,英特尔正在不断地推进着自己的软件之路。
相对单独的硬件霸主之位,这种结合恐怕才是更令人可怕的。面瓜其实早就知道英特尔在软件方面的成绩,当然一般人只是看到英特尔在硬件方面的超常实力光环,并没有注意其在软件方面的作为罢了。
当摩尔定律越来越提速的时候,英特尔也在不断地修正着自己,当迅弛出台之后,其实已经蕴藏了英特尔在软件方面的造诣。毕竟这个时代软硬件的结合已经到了水乳相融的地步,谁离开谁都显得尴尬和无奈。英特尔利用软件优势不断地提升硬件性能和创新的能力,这是英特尔的独到之处。
在速度为王的时代,微软更新的步伐放缓了。WindowsXP之后,微软显得停滞了,这显然是和英特尔的步伐不协调的。英特尔是不可能放慢脚步等微软的,因为来自AMD的压力时刻都在督促着英特尔,它不敢有丝毫的倦怠。
在性能上不断地打造卓越,英特尔发展软件的目的主要在此。同时,由于Linux的崛起,英特尔也开始朝三暮四,和IBM的合作多少令微软难堪。但这是发展的需要,英特尔为了自己的利益,携手其它也是无奈的选择。当然微软在这方面也未尝没有先例。各怀心腹事,皆为利益来。
Wintel的联盟曾经造就了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这种强悍,才使PC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实二者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技术的发展注定了软硬的融合将更加密切,硬件技术的提高和创新,已经越来越多地依靠软件的支持,当一切做得尽量小的时候,硬件的突破必然要陷入一个瓶颈,软件是打破这个瓶颈的最好办法。英特尔当然明白其中的玄机,这恐怕更是其要大力发展软件技术的真正目的。
而在操作系统方面,微软还是一枝独秀,虽然Linux的发展也很迅猛,并在某种程度上给微软很大的压力,但想全面超越,还需要时间证明。从目前来看,Wintel联盟决裂还不可能,也不现实。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2 20:31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