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导弹
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弹道导弹
V-2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2,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弹道导弹。意为“报复性武器─2”,其目的在于从欧洲大陆直接准确地打击英国本土目标,它是火箭技术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 ,最大航程320千米。
发展沿革
试验火箭推进器
1925年,德国人率先在奥比尔公司生产竞赛用汽车上试验了火箭推进器。尽管试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果,但德国科学家并未因此放弃新的探索。反而更着手设计飞向同温层高空的探空火箭
1927年,以奥地利数学家赫尔曼·奥伯特为首的一批德国科学家与工程师成立了民间的德国宇宙航行协会(Verein für Raumfahrt),这是全世界第一个航天科技研究协会。1929年,奥伯特与他的助手们开始研发液态火箭推进器。
长程攻击武器
1932年后德国陆军开始想到了液态燃料火箭作为长程攻击武器的可能性,并派遣对火箭研发有兴趣的瓦尔德·多恩伯格上尉负责筹组相关事宜,瓦尔德招募了当时为经济状况烦恼的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为首的火箭研究小组进入德国陆军兵器局,开始进行液态火箭推进器的试验,同年,德军在柏林南郊的库斯麦多夫靶场建立了火箭试验场(Heeresversuchsanstalt Kummersdorf)。
从1933至1941年的8年期间,多恩伯格与冯·布劳恩的研发团队不断进行火箭研发,第一代的A-1重150kg,直径0.3m,长1.4m,采用酒精与液态氧推进剂,但推力只有3000kgf。由于设计不合理,因此A-1火箭试验失败。
成功发射
1934年12月19日及20日,冯布朗的研究团队成功发射两枚重500公斤,安装陀螺仪并以液态氧及乙醇为动力来源的A2火箭,发射地点位于德荷边界的柏克姆岛(en:Borkum),此次测试两枚火箭以2.2公里及3.5公里的射程掉落北海,A2火箭开发案到1936年结束。
由于A-2火箭得到了满意的成果,于是德军更近一步着手研究第二代的A-3与A4火箭开发计划,其中A4火箭的预定目标为射程175公里、最大射高80公里、酬载量1吨的大型火箭,由于实验规模已经大到旧试验场无法提供足够测试空间,因此德国选择了东部奥德河的出海口处的一个名叫佩内敏德的渔村,兴建新的火箭试验基地(HVP)。
除了液态火箭以外,德国空军也在此地开始研发FI-103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研究工作(FI-103即后来的V1火箭),代号FZG-78。1942年FI-103研发成功后,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亲自将此种新式兵器命名为“V1火箭”。V指的是德文的Vergeltungswaffe waffe(复仇武器)一词缩写,他意味着德国要用这种新兵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雪耻,并向战胜国复仇。
火箭质量
A-3火箭重达750千克,直径0.7米,长6.5m,推力增大到14700kgf,然即使A-3火箭试验成功,但A-3火箭的射程距离仍旧未达当时研究团队的期待。接着一种新型态的A-4火箭设计方案开始提出并接受试验。在1937年得到了德国陆军的支持,拨款了2000万马克作为A-4火箭研发经费A-5火箭则是A-3火箭的改良版,A-4火箭在吸取A-5火箭的研发经验与资料后,在1942年正式研发成功。随即量产制造,1944年9月正式命名“V2火箭”,并在9月8日的伦敦攻击扬名于世。
气动结构
1 弹头
2导引陀螺仪
3 导引波束及无线电指令接收器
4 酒精水溶液
5 弹体
8 高压氮气钢瓶
9 过氧化氢反应室
10 涡轮推进泵浦
11 酒精/氧气燃烧器
12 推力架
13 火箭燃烧室(外壳)
14 尾翼
15 酒精输入管
17 空气舵
衍生型号
其中装普通装药的称常规导弹,装核装药的称核导弹。导弹按发射点和目标可分为地地导弹空地导弹地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反弹道导弹导弹等;按飞行方式分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还可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和战术导弹
V2导弹就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的弹道导弹
性能数据
V2可负载1,000kg的高能炸药弹头并射向300km远的目标。详细资料如下:
结构:一体式液态火箭(弹体弹头不分开)
全长
约14m
直径
约1.7m
离陆时质量
12,800~13,000kg
离陆时推力
27,000kgf
最大飞行高度
约为100km左右
最大飞行速度
推进方式
乙醇(酒精)与液态氧当作燃料,两种燃料则会以一定比例通过管线引入燃烧室点火推进。管线特别设置在燃烧室壁旁,目的在于冷却降温,以免发生燃烧室过热甚至融化的状况。在V2火箭的尾端,亦安置了被称为燃气舵的金属板,主要是为了改变气流,诱导火箭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用来改变火箭前进的路线。导引方式则是传统的惯性导引:当火箭点火后,液态燃料推进器将会把V2推送到一定高度与速度,待燃料烧完之后,导弹大多会在抛物线的顶点(80~100km)。接着便会受惯性沿着抛物线继续射向目标。然而这也意味着命中准度常会因气流、天候不佳等因素而大减;虽然后期的V2引用了电波导引方式,然而误差亦高达公里计。
由于弹道导弹终端速度极快(约4马赫以上的超音速),远超过当时同盟国空防的反应所需时速,因此防不胜防。基本上当时英军只能靠声音与雷达约略测量预估弹道后,在导弹尚未击中目标前,以高射炮发射高爆弹药射击弹道企图拦截之。另外,在二战中V2也广泛采用迷彩涂装,以避免遭到空军辨识空袭,在二战末期更全面采用橄榄绿作为迷彩。不过在试验中,V2则是用黑白相间的涂装作为辨识。
发射数量
从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的短短十个月间,德军共发射了15000枚V1导弹与3000枚V2导弹,共造成英国31000人丧生。V型弹道导弹的出现,亦拉开了新式作战的序幕,V2的出现意味着各种新兴弹道导道 的战略、战术运用。在历史上,美苏两大强国亦在弹道导弹着力深厚,并发展了各式弹道导弹,以及冷战铁幕的相互对立型态。
服役动态
1944年5月16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下达了使用V-2导弹作战的命令。1944年9月6日傍晚,德国向英国第一次发射了两枚V-2导弹,但都失败了。9月8日,德国向英国伦敦发射了第一枚V-2,炸弹在伦敦市区爆炸。这是V-2首次成功袭击英国本土,在伦敦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从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德国共发射了3745枚V-2导弹,其中有1115枚击中英国本土,2050枚落在欧洲大陆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列日等地。还有582枚用于发展、改进和训练。在所有发射的V-2中,有74%落在目标周围30千米以内,这些导弹又有44%落在10千米的范围内。从袭击英国造成的人员伤亡看,V-2共炸死2724人,炸伤6476人,建筑物的破坏也相当大。V-2火箭武器的威力得到充分展示,但并没有起到德国当局希望的那种能挽回败局的战果。由于V系列遭受盟国空袭比较严重,德军曾将V-2导弹装到军用卡车上发射,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自行弹道导弹系统
二次大战后期,德国纳粹V2火箭呼啸飞越英伦海峡轰炸伦敦,虽然V2对英国的实质损害不大,但是不像V-1导弹可拦截因此对英国的社会人心造成莫大影响。大战一结束,美俄双方都急着要掌握德国的火箭技术,但是按照雅尔塔密约,V2火箭生产工厂的主要所在地皮纳蒙划给了苏俄托管,美国心有不甘,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军组成了一个突击队下令紧急展开一项代号“回形针”的任务。在1945年5月22日到5月31日的10天之内,美军挺进巴伐利亚区并占领当地,动用了300节火车车厢和13艘轮船,把近百枚的V2火箭以及相关的一切设备和半成品抢运一空,苏军在第二天的6月1日抵达的时候,只看到一座座空荡荡的工厂。
美国虽然获得了许多V2的半成品和制造设备,但最可贵的是美国情报单位成功地说服了包括德国军方火箭计划负责人瓦尔德·多恩伯格中将及开发团队核心冯·布劳恩博士与相关的126位研究团队成员前往美国,并分别安置在德州的福特布里斯的火箭研究小组以及新墨西哥新建的白沙导弹试验场。1945年9月,冯·布劳恩抵达美国,时年33岁,自此以后美国的火箭工业和太空发展就扶摇直上。除了军事用途,V2火箭在研究高层大气电离层,以及对地球表面拍照等科学课题上也非常有用。
1946年,美国海军实验室发射了一枚V2火箭,射到数百公里的高空,用来观测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这也是V2火箭第一次应用在太空研究,从此开启了太空科学的新页。此外V2火箭亦用来当作载人飞行试验载具,并搭载过猴子一类的小动物升空。
参考资料
V.《太空探索》2017年08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3:18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