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
心电图变化名词
T波变异的正常情况
1.持久少年型T型变化
右胸V1~V4导联T波倒置,一般情况出现在幼儿及儿童期。也可持续到成年期。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T波变化

多数发生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
3.迷走神经型T波变化
多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如运动员、强体力劳动者。
4.“二点半”综合征T波变化
出现宽阔的额面QRS-T角,可现于正常人,特别是瘦长型体形者。
5.体位性T波变化
体位性T波变化有30%发生在运动试验以后,在肥胖、怀孕、横膈升高者,可引起左胸V5、V6导联T波振幅减低,甚至倒置,这些T波可随体重下降而转为直立。
6.餐后T波变化
餐后T波振幅减低或明显倒置,这种T波变化与食物中糖含量有关,因糖吸收过快引起倾倒综合征。
7.过渡换气T波变化
正常人过度换气可引起胸导联中T波振幅减低或倒置。
8.孤立性T波倒置变化
孤立性T波倒置变化也称心尖现象,多见于瘦长型的健康青年。
9.直立位性T波变化
多见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以女性居多。
10.心血管神经官能症T波变化
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悸、多汗、血压不稳定。
综上所述,T波变化如同临床上对待任何症状一样,在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后,再考虑功能性变化。尤其对老年人更应慎重,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有时轻微的T波变化可能是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惟一表现。相反,在年轻人中出现较明显的T波变化,也可能是功能性的。但两者决非绝对,必须结合临床资料。
T波异常诊断
T波低于0.2mV,应称为T波低矮;T波高度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称T波低平;低平的T波降至基线以下,称T波倒置。
T波异常临床意义
当出现T波异常改变时需与临床资料结合考虑其意义。①无心血管疾病者,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睡眠不好等都可引起T波异常改变;②年轻人多考虑心肌炎症(但是也要考虑到交感神经亢进因素);③老年人多考虑为心肌缺血(冠心病、高血压,还有老年人心肌细胞自身老化及心肌纤维化的退行性变)。
1.T波低平或倒置
正常人T波振动的幅度有一波动范围,其方向与心室机动产生的波群一致。如果振幅低于正常,或与心室激动产生的波群方向相反,则称为T波低平或倒置。
T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心肌缺血(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心室肥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低钾血症、脑血管意外、体位改变等。
2.T波高耸
指T波异常高尖,T波振幅常达1.5mV以上。临床上常可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数小时内)、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急性心包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高钾血症(T波高尖呈“帐篷”状)、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左束支传导阻滞、脑血管意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
3.T波双峰
正常体表心电图T波前支长,后支短,顶点靠近后支,后支回到基线较快,提示复极自心
外膜向心内膜方向进行时,开始较慢,到达内膜时较快。当T波出现明显切迹时,称为T波双峰。
临床见于右束支阻滞,右室负荷加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右室占优势的健康小儿;心肌缺血或伴左室肥大;某些中枢系统疾患、甲亢、酒精中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3 18:34
目录
概述
T波变异的正常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