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M-79C吉姆改是
一年战争结束后,
地球联邦军对“
RGM-79 吉姆”进行改良后得到的诸多机体之一。是通过对现有机型整合、改良后的量产型
机体。UC.0083以前,联邦的吉姆量产生产线上生产的都是这种“C”型机。
机体介绍
研发历史
在加布罗基地内匆忙赶工造出来的
RGM-79 吉姆数量根本不足以应对整个地球的战局,且由于标准版吉姆的质量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地球各地的联邦军基地在拿到吉姆的设计图纸后,纷纷针对各自战场的环境,对标准版吉姆进行了改装。另一方面,由于各地联邦军一定的区域独立性,令生产吉姆的材料和工艺有着相当程度的差异,导致制造出来的零部件和发动机五花八门千差万别,这也最终导致各地自己造出来的吉姆差异相当巨大。这个问题,在联邦军急于对吉恩军进行反攻时被刻意回避了,且由于联邦本身的财大气粗,短时间内的后勤保障还不成问题,但长期以往,必将对整个庞大的联邦军队造成无可承担的重负。所幸,战争很快便结束了。
战争一旦结束,伴随着军费缩减等政策的影响,MS型号庞杂繁复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战时为赶工而大量生产的MS其低劣的性能和换代问题,深深困扰着战后皮包略略有些瘪的联邦军。而此时的
吉恩公国虽然已经投降,但在各地潜伏的吉恩残党数量还是相当之多,特别是在0081年8月15日,艾裘·迪拉兹借吉恩公国国庆节之机开始掀起的暴乱活动,不得不引起联邦军的注意。为了对付这些吉恩残党和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联邦军依然需要保有相当数量的战斗力。
其实早在一年战争当中,联邦军内部就有很高的呼声,要求改进手中装备的吉姆。由于战时吉姆的生产基地很多(最多时达到9处),因此诞生了五花八门的吉姆强化型、特别型、高级型、现地改造型。这些型号的吉姆满足了联邦军的急需,成为联邦军最终获胜的重要保证。但是机动战士的型号太RGM-79CS吉姆改宇宙战型 多太杂,对操控软件的积累、驾驶员的培训和后勤保障都是很不利的。为此,这一时间联邦军对新机动战士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提高性能,提高可靠性,另一方面是要统一设计,减少型号。于是在0081年10月13日,联邦议会表决通过了包括军队整合、扩建、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在内的“联邦军再建计划”,并以建设宇宙军为优先,作为配套工程,联邦军出台了以“吉姆强化计划”为基础的一系列发展计划,作为“联邦军再建计划”的一部分来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统一规格的RGM-79C 吉姆改(GM Kai)作为在战后主力MS量产前的过渡产品,先逐步替换目前型号相当混乱的MS部队。
一年战争的末期已经有以
RGM-79【E】宇宙用先行量产型吉姆为基型的RGM-79C机初期型出战的纪录了,最早的使用者包括著名的“不死之身的第四小队”,在战后官方纪录上把这个在0079年12月出现的这个批次的宇宙用先行量产型吉姆加强版称为RGM-79C Block1。Block1基本上还保留着宇宙用先行量产型
吉姆大部分特征,但安装了大功率通信天线和
月神二号方面期待了很久的光束剑,赶上了当年12月25日的所罗门战役以及其后的阿·巴瓦·库会战。而作为一款全军通用的主力MS,采购价格一直是军方与议会争端的焦点所在。
此时,刚刚收购了旧吉恩第一大MS制造商吉恩尼克公司以及兹玛德公司部分产业的
阿纳海姆电子公司却凭借其在民用重型机械制造业上的丰富经验来涉足军用MS业务,并在军用MS制造业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在兼并了另外一些具有军方背景的企业之后,阿纳海姆在短短的数年内成为联邦军的主要军火供应商。理所当然,阿纳海姆顺利取得了对吉姆改的改进和制造的订单,得益于高水准的管理模式和高超的制造技术,生产成本得以控制在一个令军方相当满意的程度上,高度的性价比以及可靠性使大批量装备成为了可能。这个项目也由此造就了以后数十年间阿纳海姆的MS事业部在业界内不可撼动的技术优势和制造规模。
机体构造
吉姆改的头部承袭了
RGM-79D 严寒用吉姆和
RGM-79G指挥官型吉姆的设计,在头部左侧设置了多用途天线,头部取景器也采用了双眼加头顶主摄影机的结构,增加在战场上的视野。为了兼顾生产性,本机对光学仪器和传感器的选用上有所简化,但由于导入了新的模块化技术,探测距离也达到了6300米,最大限度满足了基本需要,但根据任务需要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头部传感器和镜头模块的配置进行调整。相对这方面的简化,在近战中使用频率很高的60mm火神炮在弹药装载量有所增加,在射击精度和威力上也比战争中的有所提高。
而曾经因为高成本、低生产性的复杂的
核心战机系统,在作为旧有机体改进型的该机上,还是保留了基本的核心结构。但驾驶舱依然是标准的便准式座舱,这样的座舱环境对于驾驶员而言并不舒适,驾驶舱内密布着各种设备,给驾驶员留下的空间并不大,没有多余的空间供其活动,这对于长时间作战是相当不利的,也不利于驾驶员的在安全。此外,为了加强机动性,本机在肩部装甲侧面也设置了姿态调节喷口,借助这样的措施,其空间横向机动性得以提升。
主武器的选用上,设计师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吉姆原先设想的主武器是光束手枪,近距离火力强。在中远距离则依靠
RB-79 铁球(Ball)和其他兵力提供火力支援。但是战后,性能受到恶评的铁球大量退出现役,只保留少量作为作业用机体。随着可见光探测设备的发展,MS战有长距离化的趋势。这样一来,光束手枪的近距离火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远射程高精度的光束步枪技术还不成熟,还不适合量产。另一方面,战争当中对Beam涂层(AntiBeamCoating)等反光束技术有了蓬勃发展,使得光束兵器的作用大打折扣。为此,有许多人对光束武器的前景也产生了怀疑。
虽然
光束武器的威力受到很大的赞扬,但是其造价依旧相当高,而且能量补充的问题还是存在,因此本机还是忍痛割爱,选择了HFW-GMG·MG79型90mm机枪等实弹武器代替
光束步枪(当然作为标配之一的
光束剑还是被保留的)。而由于本机没有配备光束步枪,因此在动力炉功率的选择上,阿纳海姆将原本1390KW的动力配置缩减了近10%,如此对冷却系统的负荷也相应较低。三机或四机的小队当中也携带新研制的360mm超级火箭筒作为支援武器。
服役历史
自吉姆改问世以来,优良的整备性能和模块化的构造,使得该机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许多新武器的测试工作和机体改进计划也以该机为测试平台而展开。作为联邦军大量装备的第一种通用型MS,模块化、优秀的整备性能、良好的操纵性加上较为简单的结构,高性能和低成本,为大量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条件。
它所获得的成功不但是技术上的成功,而且也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这个型号在开发和发展的道路上所展现的设计思路对之后的MS发展都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当然,虽然吉姆改并称不上最好,但作为过渡型MS的该机在一年战争后的表现,还是得到了军队内部的广泛赞誉。U.C.0083年,吉姆的批量生产线上生产的都是这种“C”型机。直到
RGM-179 吉姆Ⅱ登场之前,吉姆改作为联邦军的主力MS,一直在批量生产。
注:吉姆改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空间战用,一种是地面战用,两种吉姆改的部件大部分是通用的,在外观上差别也不大,目视区别在于空间战用红色涂装,地面战用蓝色涂装。
机体资料
基本概要
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