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
多态性)作为第一代
分子生物学标记自问世以来已广泛运用于多门
生物学科研究中,但它运用于
植物抗性研究。RFLP能对植物的
抗性基因进行定位和分离,利用RFLP技术,对于核
基因组或
叶绿体基因组、尤其是后者,若能提取纯净DNA,则可直接从酶切后的
电泳图谱看出其多态性,利用这一方法可以测定种群内、种群间不同水平的物种在污染环境下抗性分化进化水平上的差异。RFLP技术在用于
基因型分型研究的同时,同样的可用于在不同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RFLP遍布低拷贝编码序列,并且非常稳定,但RFLP
实验操作繁琐,检测
周期长,成本高昂,不适于大规模的
分子育种,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需要将RFLP转换成以
PCR为基础的标记。
与
核酸序列分析相比,RFLP可省去序列分析中许多非常繁琐工序,但相对
RAPD 而言,RFLP方法更费时、费力,需要进行DNA多种酶切、转膜以及探针的制备等多个步骤,仅对
基因组单拷贝序列进行鉴定。但RFLP又有比RAPD优越之处, 它可以用来测定
多态性是由父本还是母本产生的,也可用来测定由多态性产生的突变类型究竟是由
碱基突变或
倒位、 还是由缺失、插入造成的。
因DNA链内发生较大部分的缺失、重复、插入等变异,其结果是即使其
内切酶位点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原有的内切酶位点
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出现R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