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各波间期的测定有目测法和计算机自动测量法。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需测定连续3个或3个以上心搏的QT间期,取其平均值,使测量尽可能提高精度,减少误差。计算机测量是通过计算机对描记到的图像进行识别和计算而得。
临床研究显示:
长QT间期综合征、心肌梗死后有室性心动过速以及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患者,其QTd增加;部分抗
心律失常治疗有效者,其QTd减少。QT间期延长并非都预示
严重心律失常,提示在测定心室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时QT间期延长可伴或不伴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增加前期的心律失常危险性增加。直接测量心室复极的离散度,需要利用微电极在心脏的不同部位记录心肌跨膜电位,或者采用易于固定的带吸盘电极进行多部位记录。
QTd对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冠心病患者的QTd比正常人高,说明冠心病患者的心电不稳性增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QTd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QTd显著增加,提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发生
室性心律失常。多数研究表明,
急性心肌梗死时QTd显著增大。发生
心室颤动者QTd显著高于不发生心室颤动者。发生心脏猝死者QTd多数大于100毫秒,未发生猝死者QTd多数小于80毫秒。因此,QTd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QTd对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预测价值研究最早开始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一般认为在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中,QTd显著增加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认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显著高于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所以QTd对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QTd较对照组延长,但对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缺乏研究,所以QTd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测法QTd正常值在30~50毫秒,计算机自动测量值为20~50毫秒。QTd正常值的确定尚有待于大样本的人群调查。1998年在全国三项无创心电技术学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正常参考值:<50毫秒正常,50~65毫秒可疑,>65毫秒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