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是由
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公司(MSCI)编制的跟踪
中国概念股票表现的指数。MSCI中国指数系列由一系列国家指数、
综合指数、境内以及非境内指数组成,主要针对中国市场上的国际和境内投资者,包括QDII和QFII牌照持有人。
简介
MSCI中国指数系列中包括:旗舰MSCI中国A股指数MSCI大中华指数,提供堪称整个中国投资空间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涵盖了A股、H股、B股、红筹股和私企股类型,以及在香港上市的本地股; MSCI金龙A指数,包括所有中国股票类型、香港股票和台湾股票MSCI中国A股IMI指数
在2009年对指数编制方法进行改进之后,MSCI中国A股IMI指数可以全面地、不重叠地覆盖
大盘股、
中盘股和
小盘股规模各区段。
MSCI中国A股IMI指数是MSCI全球可投资
市场指数(GIMI)系列的组成部分,采用与
MSCI全球指数一致的编制方法。
MSCI中国A股IMI指数旨在成为股票表现基准,为众多投资A股市场的投资者提供参考。另外MSCI还针对MSCI中国A股IMI指数提供相应的风格指数及行业
板块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MSCI
香港指数
MSCI中国指数和MSCI香港指数是按照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GIMI)编制方法所编制的。MSCI中国指数是MSCI新兴国家指数的一部分。MSCI香港指数是MSCI发达国家指数的一部分。
综合指数涵盖了境内和非境内中国股票,旨在体现现有的投资机会。这类指数中涵盖面最广的当属MSCI金龙A指数,该指数涵盖了MSCI中国指数、MSCI香港指数、MSCI中国A股指数和MSCI台湾指数。
MSCI中国指数
所有指数基于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GIMI)编制方法
外资投资
鉴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日益引起国际关注,为顺应国外投资者需求,MSCI编制了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
(1)基本情况
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的设计旨在代表可供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中国公司。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以港元为计算单位,在
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段内每15秒实时计算及公布一次。
(2)合格股票。
全球合资格被纳入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的证券包括MSCI中国指数的
成份股及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以港元为单位)、以N股形式在纽约上市(以美元为单位)的证券或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条件之
公司证券: ?a 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成立并于香港交易所的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 ?b 其主要股东(直接或间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家、省或市级组织或企业,或于中国注册成立的公司。
(3)编制准则
MSCI根据适用于全球MSCI标准指数的指数编制方法编制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可归纳为4个简单的步骤: a.界定整体股本市场—中国市场 b.就外国投资者的
公众持股量调整中国整体市场内全部证券的总市值。 c.按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就证券市场分类。 d.根据MSCI指数的编制准则及指引挑选可纳入指数
成份股的证券,包括:以纳入每国家每行业组别的经
公众持股量调整后的市值85%为目标;选择有相当市值、
流通量及公众持股量的证券。
MSCI一般选择规模较大、
流通性好的股票,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
指数样本股中即包括中移动、中联通、中石化等行业龙头股票。
发展情况
MSCI在全球不同市场都编制有当地
市场指数以及全球综合指数,该类指数是绝大多数投资于全球市场基金选用的
基准指数,也就是说,基金公司会根据MSCI指数中的公司权重来配置股票,以使其基金表现不会与基准指数表现有过大偏差。MSCI中国指数只包括有在境外,主要是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预计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A股最终也会被纳入该指数,这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全球基金配置A股。根据过往其它新兴市场被纳入MSCI指数或权重提高后当地股市便会有明显上涨的情况来看,未来MSCI中国指数纳入A股,以及A股所占权重不断提升都会推动A股市场的上涨。
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简称MSCI,是一家提供全球指数及相关衍生
金融产品标的的国际公司,其推出的MSCI指数广为投资人参考,全球的投资专业人士,包括
投资组合经理、经纪
交易商、
交易所、
投资顾问、学者及金融媒体均会使用MSCI指数。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中最多采用的投资标的。根据MSCI估计,在北美及亚洲,超过90%的机构性国际
股本资产是以MSCI指数为标的。根据美林/盖洛普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欧洲大陆基金经理使用MSCI为指数供货商。MSCI指数也作为互惠基金的标的,特许用作评估与指数有关的基金、研究及专有产品。全球逾1?400名客户使用MSCI作为标的。 2001年5月,MSCI宣布,以“自由
流通股数”权重计算方法编制指数,新指数涵盖
市值范围也将由60%增加到85%,MSCI计划分两阶段完成
自由流通股的新方式计算,一为2001年11月30日,其次为2002年5月31日。金融市场估计,MSCI这次史无前例的指数权重计算调整,将引发全球近6300亿美元的资金流动,同时将对以MSCI为标的操作的基金影响很大,预计金额将达 3.5兆美元。MSCI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 MSCI总部设于纽约,并在瑞士日内瓦及新加坡设立办事处,负责全球业务之运作,以及在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中国香港和美国旧金山设立区域性
代表处。其员工来自全球各地,有超过一百位全职(fulltime)人员。
指数特点
客观性
MSCI在编制指数时,必须先经由专业人士研究各国的政治经济后,依照科学方法进行编制,而且统一各指数的计算公式,让指数之间可以作长期的绩效比较。
公正性
MSCI在编制指数的过程中,保持高度保密;在以后的追踪上,保持高度严谨;在变更计算公式时,保持高度中立,避免资金大量流入该地市场,增添不稳定性。
实用性
MSCI在指数编制的计价单位上,除了计算当地货币计价之指数外,也会同时编制以美元计价的
股价指数,让国际投资人便于比较。
参考性:
对国际基金经理人和投资机构法人而言,只有建立绩效良好的投资组合,才能打败大盘。但是各国的股价指数在编制方法上不一,再加上各国的
汇率变动也会影响到
投资回报率,使得投资参考和绩效考核上均出现问题?而MSCI在编制指数时,已考虑上述因素。
机动性
随着公司财务和股价的变动,或者政治经济及法律限制的改变,
股价指数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失去参考价值?而MSCI于每季均会对旗下成分股作调整,以避免这一问题。
公开性
MSCI所编制的指数,透过众多媒体来传播,并且将每天的指数变动或指数内容异动等信息,迅速通过网站及路透、彭博资讯等国际媒体传布世界各地。 MSCI提供国际投资人使用的系列指数,主要包括MSCI ACW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 Free IndexSM :测度全球证券市场表现经自由
流通市值调整的指数,截止2002年4月,该指数由49个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组成;MSCI World IndexSM:由23个发达国家组成。MSCI EAFE?r Index ?Europe? Australia? Far East ,由除美国及加拿大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组成;MSCI EMF ?Emerging Markets Free IndexSM:由28个新兴市场国家组成;MSCI EMF ?Emerging Markets Free Latin America IndexSM,由拉美地区的7个新兴市场国家组成;MSCI EM ?Emerging Markets Eastern Europe IndexSM,由东欧、中东、非洲的10个新兴市场国家组成;MSCI Europe IndexSM,由欧洲的16个发达国家组成;MSCI EMU ?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dexSM :由欧元区的11个国家组成;MSCI AC ?All Country Far East Free ex Japan IndexSM:由除日本外的9个远东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特色指数及
固定收益指数?其推出各类指数时间如下:1969年,发达国家系列指数(Developed Market Series);1987年,新兴市场系列指数(Emerging Market Series);1995年,所有国家系列指数(All Country Series);1997年,已开发市场系列和新兴市场系列之价值型和成长型指数;1998年,中小企业指数及固定收入指数?Small Cap and Extended Indices;Fixed Income Indices ;1999年,
欧元指数(Euro Indices);2000年,中华和金龙指数(Zhong Hua and Golden Dragon Indices)。
编制方法
选股考虑因素
市场覆盖/入选条件 收集分析市场的本地上市公司的上市、非上市股份的数量、所有者、
自由流通量、流动性等资料,所有这些公司都可加入MSCI指数。选股考虑以下因素:
(1)公司规模;
(2)行业;
(1)规模。 MSCI计算每一股票的自由流通调整后的市值作为公司规模的表征,这包括定义估计每只股票的国外投资者可投资股数,赋予每只股票一自由流通调整因子并计算每只股票自由流通调整后的市值。
(2)行业代表性。 MSCI采用标准普尔和MSCI共同开发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对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该分类是在投资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采用市场需求导向的方法对公司分类,对客户提供类似产品及服务的被归为一类;该分类标准将市场分为能源、材料、工业产品、主要消费品、可选择消费品、健康护理、金融、信息技术、电讯服务、公用事业等10大经济部门,23个行业群,59个行业及123个子行业。 MSCI目标是覆盖每个国家的每个行业自由流通调整后85%的(自由流通)市值。少数国家由于缺乏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而达不到这一标准。 MSCI将分析公司的经营活动及其由此给指数带来的多样性,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构造指数,即在行业的层次,在满足85%市值的原则下,使尽可能多的公司加入指数。
(3)流动性。 流动性是重要但非惟一决定是否入选的因素。在选样时考虑一系列相对及绝对流动性指标,包括月均交易金额,月均交易比率(交易金额/自由流通调整后市值),交易频度(包括交易天数)等。
选股过程
(1)定义样本空间。MSCI以国家(或地区)为基本单位编制指数,对于每一国家,每一公司仅归属于一个国家(地区)。
(2)对于该国家(地区)的每一上市公司,确定国际投资者可自由买卖、流通在外的公司股份市值(自由
流通市值)。
(3)按照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对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
(4)MSCI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构造指数,即在行业的层次,依次加入自由流通市值较大的股票,使每行业的入选股票自由流通市值达到该行业的85%。
(5)对各行业中的入选股票进行微调,使入选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达到整个市场的85%以上。
自由流通
MSCI之所以广为国际投资者引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其指数编制的可投资性,即它是按国际投资者可自由投资的公司市值进行加权计算的,因此投资者较易复制。MSCI定义自由
流通比例为国际投资者可在公开证券市场买卖的股份所占比例。限制包括战略持股、对外国人持股限制及其它情形。MSCI的自由流通估计仅基于公开的持股信息。国际投资者可自由投资的公司市值(自由流通市值)的确定由下列步骤完成:
(1)定义估计自由流通比例。 对于没有外资持有限制(FOLS)的股票?自由
流通股数估计为流通股数减去战略持股及其它非
自由流通股,非自由流通股具体包括 :a.
交叉持股; b.公司创建者、家族、高级管理者长期持有的股份; c.受限的员工持股;d.
国有股;e.某些
战略投资者持股;f.法律冻结股份等。 对于有FOLS的股票,自由流通股数为下列两者之较小者: 自由流通股数、外资持股上限减去外资持股中不可自由流通部分。
(2)赋予每只股票一自由流通调整因子,称为Foreign Inclusion Factor(FIF)。 情形1:自由
流通比例大于15%,无外资持股限制:自由流通比例取与之最接近的5%的整数倍。 情形2:自由流通比例小于15%,无外资持股限制:自由流通比例取与之最接近的1%的整数倍。 情形3:有外资持股限制:FIF取下列两者较小者: 估计的外资可持有的自由流通比例:若该值大于15%,取与之最接近的5%的整数倍;若该值小15%,取与之最接近的1%的整数倍。 外资持股上限减去外资持有非自由
流通股,取与之最接近的1%的整数倍。 情形4:其他外资投资限制:对于其他的外资投资限制,若影响外资的投资有效实行,将附加一个调整因子,称为受限投资因子(LIF),对外资自由流通调整因子进行调整。
(3)以自由流通调整因子为基础计算自由流通调整市值(
总市值乘以自由流通调整因子)。
其他问题
(1)最小规模限制。 为使入选股票有一定流动性,确保投资者的可复制性,MSCI规定入选
样本股必须有一定的(自由
流通市值)规模,MSCI在确定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最小规模时将考虑以下因素: 整个市场的自由流通市值规模 该市场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分布情况 依次加入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占整个市场比例的变化; 市场自由流通市值集中度水平。
(2)自由
流通比例小于15%的情况。 一股票的自由流通比例小于15%,若要加入指数,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代表MSCI世界指数的10个基点或 MSCI EMF指数的15个基点。 占该国指数自由流通市值的5%。 MSCI指数对QFII的影响 台湾证券市场对外资的开放进程如下:1988年,允许外国证券公司在台设立分公司,受托买卖海外证券;1990年,开放外国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国内
有价证券;1993年,开放外国证券公司从事台湾本地市场的
证券业务;1996年,外国法人和自然人可以直接投资台湾股市(持股有限制);2000年,解除单一和全体外资持有台湾上市公司的持股限制。 MSCI自1988年起编制MSCI台湾指数,反映台湾整体股市的表现。但考虑到台湾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对外资的较多限制,自1996年9月2日起,MSCI才将台股指数纳入其各项自由指数中,其计算比重也仅为50%。1999年8月12日,MSCI宣布将台湾的比重由50%调高至100%,并订于2000年2月后生效。上述决定主要是MSCI认为台湾对外资个别或全体投资上市(柜)公司股权上限,已调高到50%,并且台湾对外资的管理措施,包括投资前申请程序等,与区域内其它国家相差不多,并不较其它国家严格,因此重新调整台湾计入系列指数的比重。上述调整影响到的指数,主要包括:MSCI新兴市场自由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Free Index)、MSCI远东(日本除外)自由指数(MSCI All Country(AC)Far East Free Ex-JapanIndex)及MSCI所有国家自由指数(MSCI All Country(AC)Free Index)。 就整体而言,这次调整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截至2000年6月底止,累积外资净汇入金额达229亿美元,其中2000年1月份至6月份单月净汇入金额分别为18亿美元、20亿美元、19亿美元、负7亿美元、负4亿美元、5亿美元;如以外资买卖
上市股票金额来看,2000年截至6月底止全体外资买超1?272亿元,其中一月份至六月份单月买卖金额分别为买超558亿元、买超463亿元、买超448亿元、卖超487亿元、买超93亿元、买超197亿元。说明除四、五月份因受美国及全球股市影响而下跌外,大致上均呈现稳定且增加的趋势。截止2002年9月,外资净流入达356.6亿美元。 MSCI指数是全球机构投资人重要的参考标准,特别对跟踪指数的被动投资者影响尤其显著,当MSCI调高台股计算比重时,台股在MSCI相关指数之权重也相对提高,导致大量国际资金投资台湾股市,对活跃市场及台湾市场的国际化,改善台湾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起了重要作用。 MSCI台湾指数也推动了相关指数
衍生产品的发展。最早出现的台股指数产品——台股
指数期货,于1998年在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上市,该产品即是基于MSCI台湾指数。香港联交所于2001年5月2日推出iShares MSCI台湾指数基金及有关的ETF产品,也有相关的指数产品在美国上市交易。这对增加国外投资者了解本地市场,促进证券市场发展起了很好作用。 韩国的经验也说明了MSCI指数的影响。1998年2月,MSCI将南韩股市的计算权值比重,由50%调整至100%,使得国际
资金流向南韩股市,而南韩股市也因此大涨近八成。
前景
证券和MSCI
若按照MSCI设定的入选样本股票的最小规模限制(1亿美元),则所有满足此条件的股票占国内证券市场的比重不到50%,与MSCI的85%的预定目标相差较远。但考虑到该标准为2001年制订,近来
股票市值普遍下跌,若以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
指数样本股最小规模(4.64亿元)为基准,则满足条件的股票总规模将占市场比例的72.66%,与MSCI设定的目标相比较近,随着国企
大盘股的上市及对外资限制的不断放宽,满足或接近MSCI设定的定量选股指标应不会有大的困难。
列入MSCI
MSCI是否将某国纳入新兴市场指数体系,并编制其国家指数,主要考虑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市场深度(market depth)和
市场流动性(liquidity)、当地政府的管制(local government regulation)、已察觉的投资风险(perceived investment risk)、对外国投资者的所有权限制(foreign ownership limits)和
资本管制(capital control)、投资界的广泛认同(the general perception by the investment community)等因素,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一定水平且高速发展(由MSCI编制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可见人均GDP不是编制指数的障碍),由上文可见我国证券市场的外资投资容量也已较大,国内市场的流动性也较好。因此,我国被列入MSCI指数的主要障碍不在规模等
定量因素,而是国内的投资环境、政策等一些制度因素,如非
流通比例、基础资料的获得、国外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
信息披露质量、公司治理、监管政策、
资本项目自由化、
汇率等因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作为国际最著名的指数编制公司,MSCI自然不会忽视有着巨大潜力的
中国证券市场 MSCI 一向重视中国市场,为满足投资者对亚洲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的
投资需求,2000年6月1日,MSCI宣布将提供两个新的亚洲地区指数:MSCI中华和金龙指数,中华指数由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及MSCI香港组成,金龙指数则由MSCI中华与MSCI台湾组成(其中台湾市场的权重以65%计算)。
在中国
一国家在MSCI系列指数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MSCI指数中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的
证券市场规模、制度较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更大、更完善,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开放,MSCI会顺应投资者需求,推出MSCI国内证券市场指数。我们也应积极推介我国证券市场,促进这一过程早日实现。 然而,为推进QFII实施和加快我国市场国际化进程,将我国市场纳入MSCI指数只是手段之一,关键还是要搞好我国市场自己的指数及指数产品,包括香港、
新加坡、
台湾等市场的经验教训表明,建立一个市场自有的权威
指数体系,是关系市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