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式冲锋枪(英文:M3 Submachine Gun)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量生产的廉价.45口径冲锋枪。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M3式冲锋枪于1942年12月12日开始服役,取代造价昂贵的
汤普森冲锋枪。由于外型像是替汽车打润滑油(黄油)的润滑油枪,也叫M3注油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对冲锋枪的需求,美军对M1928A1汤姆森冲锋枪进行了简化改进,设计出了面向批量生产的M1汤姆森冲锋枪。后来又对M1进一步简化,设计出了M1A1汤姆森冲锋枪。美军虽然对汤姆森冲锋枪反复的进行简化改进,但在提高其生产性能方面并未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因为汤姆森系列冲锋枪很多零件的包括机匣在内都是通过复杂的切削加工来制成的。
参加对比实验的冲锋枪有:美国制的M1928A1汤姆森冲锋枪,M1汤姆森冲锋枪,T2冲锋枪,海德M109冲锋枪,海德2冲锋枪,雷辛M2冲锋枪,史密斯维森冲锋枪等;英国的司登冲锋枪,澳大利亚的奥斯登冲锋枪,芬兰的M1931冲锋枪;德国的
MP40冲锋枪。
此次对比实验得出了惊人的结果,实验中得到最高评价的并不是汤姆森冲锋枪而是用粗糙的金属管和冲压件焊接而成的英国司登冲锋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司登冲锋枪的结构设计的非常简单,拥有汤姆森冲锋枪无法比拟的出色的可大批量生产的性能。实验结果也对
司登冲锋枪的这一出色的生产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的冲锋枪中海德2冲锋枪得到了美国枪中最好的评价。
迫切需要大量冲锋枪的陆军向海德公司下达了发展试制海德2冲锋枪的指令。并将其命名为“M2冲锋枪”。但是最终由于该枪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停止了生产,已经生产出的M2冲锋枪只得当作废铁来处理。
研制进程
美国陆军决定寻找新一种性能优于M2的冲锋枪。1942年10月,美国陆军技术部正式推进了新型冲锋枪的开发计划,由此开发出的新型冲锋枪就成了后来的M3式冲锋枪。开发并不是只由个别技术人员负责的,而是以美国陆军少校雷涅·R·斯达特拉为中心,由通用汽车公司国内部主任工程师弗雷特利克·W·圣普森领导的开发小组推进了设计,此外还有各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协助。
新型冲锋枪的最的目标是“具备最出色的生产性能”,也就是说,必须易于大批量生产。最初试制是在通用汽车公司内进行设计和试制的,在设计过程中最重视并作为参考的是英国的司登冲锋枪。大量采用冲压件和焊接工艺的英国司登冲锋枪在当时是生产成本最低,便于大批量生产的冲锋枪。
投产入役
通用汽车公司与美军签订M3式冲锋枪生产合同开发该冲锋枪,该公司具有冲压加工技术和经验的。1943年年初,该公司开始整顿M3式冲锋枪的生产线,当年夏季正式投入了M3的生产。第一支批量生产性的枪完成后,对其进行了试射,但在实验时陆续出现了卡壳故障。该公司暂时停止了生产线,开始研究改进方案。
1943年秋季,美军开始装备M3式冲锋枪。刚开始,美军士兵对M3的外观表现出极不习惯。但是被士兵们认为是“注油枪”的M3冲锋枪一投入实战后,因射击时易于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军士兵们的信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共生产了605664支M3冲锋枪,而这些枪全部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M3式冲锋枪的机匣是由冲压成型的左右各半个机匣焊接成一体而成型的,复进簧、枪机等零部件全部是从机匣前方装入的,扳机、阻铁等零件也都是冲压件。M3冲锋枪广泛采用冲压件的结果,使该枪的生产性能超过了以往任何的冲锋枪。
M3式冲锋枪采用了折叠枪托设计,十分适合美军坦克等装甲车辆乘员作为便携式自卫武器使用,实际已具备了PDW(单兵自卫武器)的雏形。
枪机结构
M3式冲锋枪右侧在弹匣后方部位装有操作枪击向后运动用的拉机柄,拉机柄是旋转式结构,向后转动时,就会使拉机柄内的“L”型传动杆推动枪击后退。M3的后端装有用粗钢条弯成型的伸缩式枪托,设有横穿枪后段的枪托固定销,可在拉出和缩回两个位置上固定主枪托。向后转动拉机柄,拉机柄盒内的“L”型传动杆就会向后方推动枪机。考虑到面向在欧洲的盟国和反德游击队的供应,还专门给M3配备了使用9毫米x19枪弹的口径转换套件。换上该套件就可以发射9毫米x19枪弹和使用英国司登冲锋枪的弹匣,口径转换套件由枪机、枪管和弹匣插入口的弹匣转换套组成。这种配有口径转换套件的M3冲锋枪曾经支援给在德国占领下的游击队使用。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M3A1式
M3A1式是M3式的改进型。1944年,M3式冲锋枪经过了战争的考验,暴露出了一些缺点,美国军方根据使用M3式冲锋枪的经验,对其进行改进。M3式的曲柄,首发装填机柄由于磨损,不便使用,因而去掉曲柄,改为用手直拉枪机后挂。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地方作了修改,改动后的M3式定型为M3A1式,1944年底开始配发部队使用。
配消音器
配消音器的M3式冲锋枪发射0.45英寸(11.43毫米)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弹头之初速为280米/秒,有效射程为200米,理论射速为450发/分,由30发弹匣供弹,膛线右旋4条,枪全长为757毫米(枪托伸开)579毫米(枪托收缩),枪管长为203毫米,瞄准基线长为276毫米,枪全重为3.47千克(空枪重)。
服役动态
广泛列装
M3/M3A1系列冲锋枪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武器之一,M3冲锋枪于1942年推出,使用两年后推出了稍有改进的M3A1。M3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坚实耐用,近距离作战时火力威猛,深受士兵的喜爱。M3冲锋枪又称“grease gun”即“黄油枪”(注油枪),这是二战和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士兵给该枪起的绰号,因为有人发现M3的枪管部分很像当时美军加油站的注油嘴于是这个绰号就迅速传开,几乎成了该枪的代名词。
M3式冲锋枪的生产只持续了3年(1943年至1945年),但产量高达70万支。该枪由于轻便灵活,且价格低廉,战后被出口到世界各地。直到现代,仍能看到其在全球不同的角落出现。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军警使用M3冲锋枪。
中国使用
M3式冲锋枪直到1944年才大规模在战场上出现,并随着美国对国民党军队的援助进入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援助下装备了大量M3系列冲锋枪在解放战争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不少。
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又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M3和M3A1型冲锋枪,并且提供生产线,在中国可以量产。国民党政府将自产的M3和M3A1命名为民36和民37型冲锋枪,它们发射的11.43毫米子弹国内也能量产。之后,该款冲锋枪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成为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的主要装备。在初期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有大量美式装备,比如:志愿军39军有汤姆逊冲锋枪和M3型冲锋枪3058支;50军中装备汤姆逊和M3型冲锋枪1575支。
总体评价
1942年,美军在阿伯丁试验场,在有其他国家冲锋枪对比的条件下,对M3式冲锋枪进行了全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3式冲锋枪简单牢固,携行方便,故障少、质量小、威力大,包括可靠性和寿命等一系列指标均名列前茅,堪称一支近距离作战特别是城市作战的“利器”。(《轻兵器》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