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6坦克歼击车(英文:M36 tank destroyer),是20世纪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研制的一种坦克歼击车。美军将其命名为杰克逊(Jackson)以纪念美国内战期间著名南军将领汤玛士·乔纳森。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军方从苏联情报人员那里获悉,德国人正在研制大威力、重装甲的新式重型坦克,即后来的
虎式重型坦克。而美军原来的
M10坦克歼击车的76.2毫米火炮的穿甲威力已明显不足。为了能击穿“虎”式和“豹”坦克的重装甲,急需增大坦克歼击车的火炮威力。为此,美国武器开发委员会下达了改进
M10坦克歼击车的指令。在战时体制的指导下,生产厂家很快便研制出几种型号的坦克歼击车,包括T70、T71和T72坦克歼击车等。
T72坦克歼击车的主要改进之处是战斗部分,通过设计新型炮塔、改进火炮安装和炮手的配置来改善炮塔的平衡,从而减轻整车的重量。但火炮口径仍为76.2毫米。
T70是在T72坦克歼击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成的。主要是采用了
扭杆弹簧悬挂装置,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这两种样车都在美国
阿伯丁试验厂实车试验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是,这两种车型的火炮威力不足,只能算是过渡车型。真正为M36奠定基础的,便是T71坦克歼击车。
选择火炮
为了能对付德国“虎”式和“黑豹”坦克的重装甲,美军决定在原来M10坦克歼击车的基础上,装上当时防空武器中口径最大的M1型90毫米火炮进行试验,这就是T71坦克歼击车的来历。装车后的M1型火炮,称为M3型90毫米火炮。承担研制工作的是
希伯莱公司和福特公司。为了能安装大口径火炮,两家公司分别设计了新的大型炮塔,并重点解决了炮塔增重所带来的炮塔不平衡问题,加大了炮塔尾舱。这一点也成为区分M36(T71)和M10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经过在
阿伯丁试验场的对比试验之后,美国陆军选定了福特公司的样车,1943年12月9日,定名为T71坦克歼击车。显然,它仍是一种试制中的样车,故以T字打头。T71的炮塔形状和T10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尾舱加大,但炮塔顶部仍是敞开的,敞口的形状由五角形改为鼓形。引人注目的是,炮塔顶部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安装在环行机枪座上,不过,这种结构形式在定型为M36坦克歼击车时已经改变。
在T71坦克歼击车定名前后,美国军方就急于订货,以应前线的急需。1943年11月,美国陆军决定通过改造M10A1,来生产500辆T71坦克歼击车。不过,当时适于改造的M10A1的车体只有300辆。为此,美国军方又紧急从前线和后方仓库调集了200辆M10A1,用来改装。直到1944年底,才完成了这批生产任务。1944年7月,军方正式将T71定型为M36坦克歼击车。
技术特点
战车概况
M36坦克歼击车的战斗全重为28.4吨,比M10A1略轻,车长7.465米,车体长5.972米,车宽3.048米,车高(含高射机枪)3.277米,乘员仍为5人:车长、炮长、装填手、驾驶员、机电员。但乘员的位置和M10A1的有所不同,炮长的座位移至火炮的右侧,车长席在炮长席之后,装填手则移至火炮的左侧,驾驶员和机电员仍在车体前部。
火炮系统
M36坦克歼击车的主要武器为M3式90毫米坦克炮,身管长为52.5倍口径,弹药基数47发,主要存放在炮塔后部的弹舱内,发射的弹种有:穿甲弹、超速穿甲弹和榴弹等。发射普通穿甲弹时,在600米射击距离上,可击穿“黑豹”坦克的主装甲;在2000米射击距离上,可击穿“黑豹”坦克的侧面和后部装甲。而在二战期间,坦克的交战距离多在500~1000米。也就是说,用M36来对付“黑豹”坦克绰绰有余。在914米射击距离上,发射超速穿甲弹时,可击穿30度倾角的199毫米厚的装甲,因此,对付“虎”式重型坦克威力足够。炮口处有双隔板式炮口制退器。火炮的俯仰角为-10~+20度,利用炮塔液压
驱动装置,可以在15秒内使炮塔旋转360度,必要时可以手动操纵旋转炮塔。由于有了旋转炮塔,使得M36在外观上和坦克没什么两样。不过,M36的炮塔顶部仍然是敞开式的,这一点对于防空和防炮弹破片不利,后期生产的M36上,炮塔顶部加装了折叠式简易装甲板,提高了炮塔顶部的防护性。火炮的最大射速为8发/分,在战斗情况下很难达到这一射速。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携机枪弹1050发。此外,车内还有5支卡宾枪(子弹450发)、12枚手榴弹和4个发烟罐。瞄准装置包括:M76型炮长望远式直接瞄准镜、M12型全景式间接瞄准镜、M9型俯仰角仪和M1型炮长象限仪等。可以看出,拿二战的标准看, M36的反坦克威力是相当强大的。
装甲防护
M36坦克歼击车的底盘大部分是以M4A3中型坦克为基础的,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其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至车体前部的变速箱,然后再传至差速器和主动轮。和M10坦克歼击车不同的是,战斗室内有炮塔吊篮,炮塔尾舱明显加大。
M36坦克歼击车的车体部分的装甲厚度与M4坦克相同;炮塔装甲厚度为,正面和防盾处76毫米,侧面及后部为38毫米;炮塔顶部敞开,是它防护上的最大弱点。当初是为了追求射击操作上的方便性,后来生产的M36上加装了装甲盖板。
动力装置
M36坦克歼击车的动力装置为V型8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450马力。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有6个负重轮,两个为一组,上支履带有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1.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249千米,最大爬坡度31度,涉水深度为0.9米。整个看来,M36的机动性还是很不错的。
性能数据
M36坦克歼击车参考数据:
衍生型号
M36坦克歼击车有三种型号:M36、M36B1和M36B2。其中,M36是由M10改装的,M36B1是由M4A3坦克改装的;M36B2是由M10A1改装的。三种型号的生产量分别为:1413辆、187辆和724辆,总生产量达到2324辆。其实,M10/M10Al也是以M4坦克为底盘的,所以M36系列坦克歼击车都可以认为是M4“
谢尔曼”坦克的变型车。但是,M36B1和M36B2在外观上还是有相当区别的。
M36B2上采用的是2台
底特律6046型柴油机,并联安装,最大功率为2×375马力。当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仅用一台发动机也可以中速行驶。此外,M36B2的炮塔顶部加装折叠式舱盖,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为了应付
太平洋战场上的岛屿争夺战,美军还紧急改装了一批装有进、排气管的M36坦克歼击车。显然,这种车的炮塔顶部是加顶盖板的。不过,这种车并没有重新命名,也未能在实战中应用。
服役动态
投入实战
M36坦克歼击车在开抵欧洲战场后就表现抢眼。首批M36在1944年9月部署到位后,立即创下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战例:其一是在2920米距离上一发击毁德国“黑豹”坦克,其二是在4206米距离上对1辆“黑豹”取得5发2中并击毁之的成绩。很快,这种坦克歼击车便被前线美军看作是抗衡德军重装甲的最有效武器。和这种“最有效”名声相映衬的是,除了“黑豹”和“虎”坦克,M36还曾击毁过更大号的“爬虫”坦克。1945年1月5日,德军发起“北风”行动作战。美军第776坦克歼击营的M36坦克歼击车侧袭正伴随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行动的数辆“猎虎”式坦克歼击车。其中1辆M36在820米距离上将1发穿甲弹准确射入134号“猎虎”的车体侧面,继而造成车内弹药殉爆,从而将其彻底摧毁。
1944年11月17日清晨,美军第二装甲师第67装甲团的第1、2营在普芬多夫遭到20到30辆德军坦克的攻击,据说来者“非虎即豹”,
谢尔曼坦克车组们徒劳得向德军坦克射击,却收效甚微,就在美军即将崩盘之际,首批40辆M36前来支援,凭借其90毫米火炮,打退了德军的进攻。
1944年12月19日在
比利时拉格莱兹公路,美军第740坦克营的1辆M4坦克(由包尔斯少尉指挥)和1辆M36坦克歼击车(由卢匹军士长指挥)迎战德军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派普战斗群先头部队的三辆黑豹G坦克。凭借夜色和浓雾的掩护,美军得以先发制人。M4坦克一炮击毁了第一辆黑豹G坦克,而M36坦克歼击车发射5发90毫米穿甲弹击毁了第二辆黑豹G坦克。接着,M4坦克一炮打坏了第三辆黑豹G的炮管,这辆黑豹G立刻后退。最后,M36追上去一炮命中黑豹G,使其起火烧毁。
仅以
巴顿将军所统率的第三军中的第899歼击坦克团(主要装备M10/M36坦克歼击车)为例,在北非和欧洲战场上,该团共击毁8辆德军Ⅲ型坦克、27辆Ⅳ型坦克、32辆“黑豹”坦克、1辆“虎”式重型坦克、3辆其他型号的坦克以及22辆自行火炮、10辆半履带式装甲车和4架飞机,成为赫赫有名的伏“虎”猎“豹”的高手。
战后动态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
朝鲜战争期间,也有少数几个其他国家军队在使用M36坦克歼击车。
台湾方面于1955年接收美军移交的8辆M36坦克歼击车,已知金门尚存有2辆。
总体评价
美国M36坦克歼击车在实战中的突出战绩,证明它是一种优秀的兵器。若说有什么不足,M36的最大问题便是数量不够。在1944年9月时仅有40辆M36参战,12月也只有236辆,1945年春天之后其装备数量才达到1000辆左右的规模。而等到其装备高峰开始到来时,这场战争也已经走向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