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5等同于
国产模具钢:W6Mo5Cr4V2Co5 标准:GB/T 9943-1988,通过适当的
热处理,可得到高硬度(HRC67~70),高红
硬性(625℃4小时,HRC63~65)和高
耐磨性,宜于制造强力切割用耐磨、耐冲击各种工具,高级冲模,螺丝模,较需韧性及形状复杂工具,铰刀、铣刀、铁头、冲头等。主要用途有滚刀、拉刀,端铣刀,易于进行冷热加工; 淬、回火后硬度与 M35 及 M42相同, 分别为 (66±1)HRC及 (67±1)HRC。
钢材简介
等同于国产模具钢:W6Mo5Cr4V2Co5
特点及适用性
m35
含钴高速钢相比价格低廉且易加工,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得到高硬度(HRC67~70),高红硬性(625℃4小时,HRC63~65)和高耐磨性,韧性和抗弯强度均不低于普通型高速钢,可克服模具刃口塌陷和崩裂等早期损坏. 特性与应用:此钢为钨钢高速。宜于制造强力切割用耐磨、耐冲击各种工具,高级冲模,螺丝模,较需韧性及形状复杂工具,铰刀、铣刀、铁头、冲头等。主要用途有滚刀、拉刀,端铣刀。
M35钢是国际上通用的含钴的高耐磨耗、耐高压、耐烧结的超硬高速钢。使用硬度64HRC。该钢因含钴, 故价格昂贵。为降低价格, 我国曾研制了不含钴的廉价超硬高速钢 M2Al, 以替代超硬高速钢 M35 及 M42 钢。M2Al钢的工艺性能优于M35, 易于进行冷热加工; 淬、回火后硬度与 M35 及 M42相同, 分别为 (66±1)HRC及 (67±1)HRC。
化学成份
碳 C :0.80~0.90(允许偏差:±0.01)
硅 Si:0.20~0.45(允许偏差:±0.05)
锰 Mn:0.15~0.40(允许偏差:+0.04)
硫 S :≤0.030
磷 P :≤0.030
铬 Cr:3.75~4.50(允许偏差:±0.05)
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30
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25
钒 V :1.75~2.25(允许偏差:±0.05)
钼 Mo:4.50~5.50(允许偏差:尺寸≤6,±0.05;尺寸>6,±0.10)
钨 W :5.50~6.50(允许偏差:尺寸≤10,±0.10;尺寸>10,±0.20)
钴 Co:4.50~5.50(允许偏差:±0.15)
参考对应牌号
日本日立 (HITACHI) 标准牌号 YXM4、日本大同 (DAIDO) 标准牌号 SKH55、德国 DIN 标准牌号 S6525、美国 AISI/SAE 标准牌号 M35。
力学性能
硬度 :交货硬度:(其他加工方法)≤285HB;
(退火)≤269HB。试样热处理制度及淬回火硬度:≥64HRC
热处理规范
热处理规范:淬火,730~840℃预热,1190~1210℃(盐浴炉)或1200~1220℃(箱式炉)加热,油冷,540~560℃回火2次,每次2h。
交货状态
热轧、锻制、冷拉钢棒以退火状态交货,热轧、锻制钢棒以退火+其他加工方法(剥皮、轻拉、磨光或抛光等)加工后交货。
典型应用举例
1.可用于制作各种高硬及超高硬锯条、钻头、丝锥、拉刀、滚刀及各种铣刀。
2.用于冷锻模、拉深模、切削刀具等。
3.推荐表壳厂、螺丝厂等冷冲压制品行业使用。
M35 钢盔 二战德军军用钢盔
在二战中叱咤风云的德军
M35钢盔,也是德军的主要象征之一!M35.即使是现役的美军M88凯夫拉头盔,其外形也是模仿了M35,两者非常相似.
.
二战德军M35钢盔,1935年当时中国还向德国订了约22万顶M35.
1935年m35此种盔型在当时被中国,阿根廷,匈牙利,奥地利,丹麦,芬兰,波兰等国沿用,是德军钢盔中较代表性的一种盔型. .二战期间,德军还使用了多种方法在不同作战环境下对M35型钢盔进行了伪装。最常见的伪装方式主要有迷彩涂装、迷彩盔布.
1德军钢盔
二战的德军钢盔共有4个型号,分别为M35,M40,M42和伞兵盔。二战时期的德军钢盔和一战时期的德军钢盔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二战的德军钢盔是在一战的M16,M17,M18三种钢盔上发展而来。
在1935年,德国的M35定型。该头盔是为了满足德军的需要,来替代仍在试用的一战时期的钢盔。M35在基本的东西上和一战时的M17很象,但是M35比M17更轻,功能也更强。另外M35采用了新的LINER(内盔)来减少佩戴时头部的疲劳。事实证明,M35新的内盔比一战时的头盔佩戴更舒适。
M35在1935年开始生产,当时德国陆军和空军满怀热情的希望可以马上装备,可是结果却令他们失望,他们并没有拿到第一批出厂的M35,直到1936年,德国陆军和空军才开始正式装备。德军没有在第一时间装备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德国接到了大批的M35的出口订单,在1936年以前生产的M35进行都出口到了中国和西班牙。
M35可以通过观察钢盔的外沿来判断是否为M35。另外,M35的形状和M40,M42比较,更接近卵形。这个差别很细微,如果不是把M35和M40,M42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很难会发现。
M35里外都有喷漆,盔的两侧有陆军,空军或党卫军的标志(有些M35只有一侧有标志)。很多M35是绿色的(粗燥的外表面),而且多数的M35上的漆,看起来会比M40和M42上的显的暗。 很多M35在被重新油漆过,所以上边的德军标记已经看不到了。
M40和M35很像,特别是它的盔沿和M35几乎一样,所以很多人都会把M35和M40搞混。其实辨别M35和M40很简单,只要看两者的通风孔就知道了.为了降低成本,M40取消了M35另外安装通风孔的做法,而是直接在盔的两侧打了两个通风孔。这个简化步骤加快了头盔在战争期间的生产速度,但是必须采用新的模子。由于采用了新的模子,M40比M35要圆。
M40的油漆有两种,一种是外表和内盔都是无光的平滑漆(细微颗粒)。另外一种是内盔是平滑漆,而外盔表面是粗糙的大颗粒漆。除了党卫军的M40以外,所有的M40只有在外盔的一侧有标记。另外一侧没有。
M42是整个二战中最常见的钢盔,这是因为M42较长的生产时间(1942-1945),而且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M42还被继续使用。而M35,M40是在早期的二战中使用,因此所剩不多,反而在今天M42比较容易找到。
M42和M40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外盔的边缘--M42的外盔没有滚边。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生产的钢盔的外沿是尖的,答案很简单,在战争时间,为了缩短生产时间和降低成本,工厂将钢盔外沿窝边的这道程序省略了。
另外,多数的M42的外盔都没有标记,少量在1943年以前生产的,在头盔的一面有陆军,空军,或SS的标记。另外一侧没有标记。
M42的油漆为深绿色或沙色(沙子的颜色),选择这两种颜色主要是为了增强隐蔽力。
新型凯夫拉头盔的轮廓常被指责像纳粹头盔,但它绝不是以二战德军M35为原型的。纳迪克的工作人员指出,M35与新式头盔的外形都是设计人员依据战场头部创伤概率、头盔与装具的互相影响和人体测量的科学数据来确定的,先进的设计只不过是参考.是负责的态度。纳迪克实验室的家伙并不喜欢人们将他们的头盔与德国M35相提并论,因为一战中美国自己设计的一种Slade#5头盔就由于与德国M16十分相像而遭摒弃。
芳纶纤维(凯夫拉),外形借鉴自PASGT,但是护耳上方呈圆弧状而不是直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QGF-02盔只有一种盔型,可以通过悬挂系统调整头围。另外悬挂系统三点式颚带,与头接触部位用羊毛作衬里,舒适性和稳定性都十分优良。QGF-02头盔的防护性能优于美军第一代的PASGT盔,整备重量1.45公斤,比美军最小尺寸的PASGT都轻。QGF-02头盔于1997年开始装备驻港部队,并逐步成为我军制式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