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M-30G弹道导弹
美国现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LGM-30G弹道导弹(代号:Minuteman Ⅲ,译文:民兵/一分钟人,又称:民兵-3洲际导弹),是美国装备的一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第三代地地战略核导弹,是LGM-30F弹道导弹(即民兵-2)的改进型号,是美国第一种带分导式多弹头并配置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具备突防能力强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命中精度也有提高。
发展沿革
建造沿革
1964年,美国为突破苏联部署反导系统,开始对LGM-30G导弹项目进行论证。
1966年春,LGM-30G导弹开始全面研制,1968年8月16日进行了首次飞行试射。
1968年至1970年,LGM-30G导弹共进行25次试射,其中成功17次,失败8次。其中曾发生制导控制系统中的“微粒玷污”引发实验失败(共3次)。
服役历程
1970年4月,LGM-30G导弹开始装备,1970年6月,LGM-30G导弹正式开始服役。
1975年6月,美国完成550枚LGM-30G导弹的部署。
1978年11月,LGM-30G导弹结束生产,共生产840枚,最多时装备550枚,总耗资约67亿美元,其中研制费约为27.3亿美元。早期的LGM-30G导弹携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与三颗当量350000吨的核弹头有著相当先进的圆周公算偏差值。
1987年12月,美国空军将50枚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部署于华伦空军基地,原本是LGM-30G导弹的掩体中,存量减少14枚,部署情况为马尔史东空军基地50枚;米诺特空军基地150枚;华伦空军基地186枚;格兰德福克斯空军基地150枚。
2005年,美国空军的LGM-118弹道导弹(即“和平卫士”/MX弹道导弹)全部退役,LGM-30G导弹改进型成为美国仅有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2011年,美国部署有450枚LGM-30G导弹,携带500个弹头。
2021年5月5日,“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失败。
2023年11月1日,当天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失败。
技术特点
气动结构
LGM-30G弹道导弹主要由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过渡段以及导弹头部组成。一、二级与LGM-30F弹道导弹基本相同,第三级直径较LGM-30F导弹加粗至1.32米。导弹头部包括末助推级推进舱、制导舱、弹头释放仓、弹头、突防装置和整流罩。整流罩底部直径1.32米,长2.7米,质量约65千克,在导弹发射飞出大气层后,借助两台助推小火箭与母舱分离。该导弹最初采用MK-12型弹头,后期改装了具有打击多目标能力的MK-12A型弹头,布局更为合理,威力与命中精度也有明显提高。LGM-30G导弹与LGM-30F导弹相比较 ,为提高核生存能力,整流罩材料使用了钛合金,加厚了一、二级级间段的铝蒙皮,同时还在铝制结构处大幅增加了钛制件。
动力系统
LGM-30G弹道导弹动力装置为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其中一、二子级动力系统与LGM-30F导弹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引进一种新的第三节推进火箭。其中一级长度7.49米,箭体直径1.67米,质量22.68吨,固体推进剂采用聚丁二烯丙烯腈/过氯酸铵/铝粉,工作时间61.6秒;二级长度4.11米,箭体直径1.32米,质量7.05吨,固体推进剂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过氯酸铵/铝粉,工作时间65.2秒;三级长度2.35米,箭体直径1.32米,质量3.65吨,固体推进剂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过氯酸铵/铝粉,工作时间59.6秒。发动机采用潜入式固定单喷管设计,取代了四个单轴摆动喷管,喷管本体材料为7075-T73铝合金。推力矢量控制采用过氯酸锶液体喷射系统,在第三级前端装有推力终止系统和一个新的燃气旋转控制系统。
LGM-30G弹道导弹的后期推进系统有一具136千克推力的引擎以作前后的移动,另有6具10千克推力的引擎作左右的调整,还有4具8千克推力的引擎在表面喷射以维持旋转。
攻击能力
LGM-30G弹道导弹每个母弹内装有3枚子弹头,装载3枚MK12型子弹头时,为3×175kt TNT当量,装载3枚MK12A型子弹头时,为3×335kt TNT当量。为提高突防能力,LGM-30G弹道导弹相对于前代的改进措施有:加装MK12分导式多弹头,增加末助推控制系统,改进突防装置,加固了导弹结构和控制线路。2002年开始执行增强安全弹头(SERV)计划,用以取代MK12/W62弹头和部分MK12A/W78弹头。
制控系统
LGM-30G弹道导弹制导与控制采用NS-20系统,主要由陀螺稳定平台、数字计算机、放大器组件、电子控制装置和电池等部分组成。整套系统总质量约110千克,平均无故障时间9600小时。NS-20系统与LGM-30F导弹的NS-17系统比较,计算机存储容量增加近一倍,同时惯性元件精度也有明显提高,用混合显式制导取代了隐式制导,可按照目标来控制导弹飞行,从而减少标定目标信息,增加计算机存贮目标数据的能力。NS-20系统还对各项系统误差进行了修整补偿,与末助推推进系统一起对主动端累积误差进行修正,再加之使用了扰动自瞄准技术,能精确进行自动与保持瞄准,从而有效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LGM-30G弹道导弹于1993年开始启动制导更换计划,研制NS-50新型制导控制系统代替NS-20,该系统与NS-20相似,保留原有的惯性测量装置,主要替换了20世纪60年代制造的制导计算机,放大器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部件,并采用新的制导系统软件。
LGM-30G弹道导弹当在大约240千米的高空飞行时,母弹受到弹上计算机的控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开始进行微小位置和姿态调整,为释放子弹做准备。当母弹调整合适后,沿轴向开始投放子弹。每投放一个子弹,母弹都进行调整,以便子弹更好的到达预定的落点位置。当所有子弹投放完毕后,母弹再入大气层,进一步对地方防御体系形成干扰。子弹头在飞行期间,为避免出现翻滚和侧滑等不稳定现象,采用旋转稳定的方法,其旋转速率约为2转/秒。
生存能力
LGM-30G弹道导弹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加固措施以确保其生存能力,其对核环境考虑的因素为:(1)发射前:空气冲击波、核辐射、电磁脉冲、碎片(2)主动段灰尘、电磁脉冲、核辐射(3)自由飞行段:核辐射、电磁脉冲(4)再入段:核辐射、电磁脉冲、空气冲击波。对于飞行中的导弹,重点防护核辐射(主要是X射线)电磁脉冲,对于相应的结构也要做适当的加固,具体来说有:(1)把原先采用铝合金的头部整流罩结构更换为钛合金结构。(2)导弹各级的电子组件及电缆都必须屏蔽x射线和电磁脉冲。(3)对第一、二级级间段的铝合金门皮加厚。(4)在铝合金电缆罩上增加一层钛合金防护结构。(5)在比较敏感的部位(如推力终止机构)增设了一个钛合金和铝合金的屏蔽层。
LGM-30G导弹的地下井进行了加固改装,改进了导弹悬挂系统,使用硼酸盐混凝土加固发射井盖,有效提高抗冲击波以及抗辐射能力。同时井盖缝隙处安装碎片收集器,以防爆炸引起的碎石等异物落入井内。发射的指挥与通信系统中加入了卫星通信系统、紧急火箭通信系统和攻击后指挥控制系统,大幅提高了实战与生存能力。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1972年至1977年间,LGM-30G导弹加装了指令数据转换系统,可将导弹原先的攻击目标转换为未经贮存的新目标,大大提高了作战的灵活性。同时也改进了NS-20制导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命中精度。
1975年,LGM-30G导弹开始安装的管制资迅缓卫系统,可使每枚导弹在25/人·分钟内重新设定。发射后亦可在波音E-4B空中指挥站上完成目标的重新设定。
1982年开始,美国继续改良LGM-30G导弹的精确度,并于1987年完成。它除确认了导弹电脑中软硬体所造成在准确度上的误差外,按照要求完成在准确度是25%的改进。其它的改良称为“一钉之距“计划,改良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与控制装置。
1993年,美俄间签订了关于进一步削减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LGM-30G导弹于2003年1月前削减为500枚,同时拆除MK-12A型分导式多弹头,重新改装为MK-21型单弹头。
2004年12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从美国空军获得一项价值1.53亿美元的继续生产用于LGM-30G导弹更新的制导系统合同,实施该导弹制导系统更新计划的目的,是要使该导弹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020年。
2008年5月,一个无人看守的LGM-30G导弹地下发射井着火,最终多层保险系统阻止了井中的导弹意外发射。
2010年10月,美国沃伦空军基地50枚LGM-30G导弹与指挥中心失联45分钟。
2011年7月,LGM-30G导弹不载核弹试射,中途故障不得不自行炸毁。
2014年5月16日晚,一枚LGM-30G导弹在一次诊断测试中出现故障,一名维修部门负责人第二天尝试维修时,因没有遵循操作手则,而导致导弹损坏。
2017年2月8日到5月3日,LGM-30G导弹进行了三次密集试射。
2018年8月2日,美国空军发布声明,由于技术故障,美军中止了一次LGM-30G导弹的飞行试验,导弹在太平洋上空自毁。
2020年2月5日,美国当地时间,由美国太空军第30太空联队参与执行,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一枚LGM-30G导弹,这是2020年美国陆基洲际导弹进行的首次试射。
2020年8月4日凌晨12点21分,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未安装弹头的“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
2021年5月6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刚援引美国空军发布的消息,当地时间5月5日进行的“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失败,原因不明,正在进行调查。
2022年3月2日,据美国国防部官网消息,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在记者会上表示,国防部长已经下令推迟原定于本周进行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他解释称,此举是为了“证明我们无意采取任何可能被误解或曲解的行动”。
2022年4月1日,美国军方已经取消了对其Minuteman III(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的常规试射。
当地时间2022年8月4日,美国政府宣布再次推迟“计划已久”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宣称是为避免对华紧张升级。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6日凌晨0时49分,位于美国加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当地时间2023年2月9日晚11时01分,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未装配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日,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AFSTRAT-AIR)对外发布新闻稿称,因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一次试射中出现“异常”,第30太空联队于当地时间1日凌晨0时6分左右(北京时间1日15时6分左右),在太平洋上空“安全终止”了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试射。
2024年6月4日,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未携带武器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当地时间2024年6月6日,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发布消息称,当天凌晨1点46分从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基地试射了一枚“民兵-3”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导弹飞行4200英里(约合6759公里)后,落入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预定靶场。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5日深夜,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试射了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该枚导弹配备了多个分导式再入飞行器,于太平洋时间5日晚上11点左右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随后,它飞行了约4200英里(约合6759公里),到达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夸贾林环礁的罗纳德·里根弹道导弹防御试验场。试验场的传感器在收集导弹末段的雷达、光学和遥测数据,以评估其性能表现。
衍生型号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实施了LGM-30G导弹现代化改进计划,旨在提高导弹可靠性、可维护性和作战效能,将服役寿命延长至2030年。这包括(1)制导系统更换计划(GRP),(2)推进系统更换计划(PRP),(3)末助推系统改进计划(PSRE),(4)增强安全弹头计划(SERV),(5)快速执行与战斗瞄准(REACT)的延寿计划,(6)GPS精确跟踪计划,(7)环境控制系统更换计划(ECS),(8)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业基础维护项目,经过推进、制导、末段助推和再入等改进,改进型LGM-30G导弹的作战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美国曾公布消息,正在研发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来取代“民兵”Ⅲ型导弹,该项目代号为“陆基战略威慑”(GBSD)。新型弹道导弹被称作“民兵”Ⅳ型,可能在2030年前列装服役。
总体评价
民兵系列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最初用于在冷战时期对苏联实施核遏制。LGM-30G弹道导弹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导弹武器水平,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战略导弹现代化并不是去研制一种全新的导弹型号,而是通过分系统现代化改建来提高武器系统性能。美军通过在推进系统、弹头、制导系统和发射等分系统上采用新的技术成果,全面提高现有型号或改进型号的打击能力、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增强可靠性和安全性(网易评)。
冷战后,战略核力量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大不如前,类似于“民兵”这种重型核武器几乎成为“鸡肋”,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价值。与其浪费有限的资金来维持一个庞大无用的核体系,不如削减数量、提高质量。民兵-3弹道导弹可以装3个核弹头,但目前450枚导弹平均每枚只带一个核弹头,削减幅度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相对于由常年游弋在深海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高飞在空中的战略轰炸机携带的海空基核导弹,发射井坐标早已暴露的“民兵”,在对手同样精准的核力量面前,生存能力和二次反击能力都太弱了。美军自嘲这种毫无机动能力的导弹只有两个用途:一是消灭对手;二是吸引对手的大部分洲际导弹。因而,“民兵”在技术更新换代、预算、日常管理等方面都较为废弛(中国军网评)。
(观察者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0 11:50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