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是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即
超文本标记语言(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是WWW的描述语言。
1980年,物理学家
蒂姆·伯纳斯-李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承包工程期间,为使CERN的研究人员使用并共享文档,他提出并创建原型系统
ENQUIRE。1989年,伯纳斯-李在一份备忘录中提出一个基于
互联网的
超文本系统。他规定HTML并在1990年底写出浏览器和服务器软件。同年,伯纳斯-李与CERN的数据系统工程师
罗伯特·卡里奥联合为项目申请资助,但未被CERN正式批准。在他的个人笔记中伯纳斯-李列举“一些使用超文本的领域”,并把百科全书列为首位。
HTML的首个公开描述出现于一个名为“HTML标签”的文件中,由蒂姆·伯纳斯-李于1991年底提及。它描述18个元素,包括HTML初始的、相对简单的设计。除了超链接标签外,其他设计都深受CERN内部一个以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为基础的文件格式SGMLguid的影响。这些元素在HTML 4中仍有11个存在。
伯纳斯-李认为HTML是SGML的一个应用程序。1993年中期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首个
HTML规范的提案:“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互联网草案,由伯纳斯-李与丹·康纳利撰写。其中包括一个SGML
文档类型定义来定义语法。草案于6个月后过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对NCSA Mosaic浏览器自定义标签从而将在线图像嵌入的行为的认可,这反映IETF把标准立足于成功原型的理念。同样,戴夫·拉格特在1993年末提出的与之竞争的互联网草案“HTML+(超文本标记格式)”建议规范已经实现的功能,如表格与填写表单。
在IETF的主持下,HTML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因竞争利益而遭受停滞。自1996年起,HTML规范一直由
万维网联盟(W3C)维护,并由商业软件厂商出资。不过在2000年,HTML也成为国际标准(
ISO/
IEC15445:2000)。HTML 4.01于1999年末发布,进一步的勘误版本于2001年发布。2004年,网页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小组(WHATWG)开始开发HTML5,并在2008年与W3C共同交付,2014年10月28日完成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