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2C卫星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业务卫星
FY-2C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一颗业务卫星。2004年10月19日,FY-2C卫星发射升空后,24日定位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定点距地面36000千米,占据了FY-2B卫星位置,以对亚太地区气象情况进行观测。卫星定位后4天,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适应性调试,与卫星进行了技术对接,打通了业务测控、数据传输与转发信道,开通了扫描辐射计。
简介
2004年10月19日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二号C星重1.38吨,技术性能有多项改进,其中星上扫描辐射计通道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5个,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云图,收集气象、海洋、水文等观测数据,播发展宽数字图像、低速率云图资料,监测空间环境数据等;卫星的定量观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可对台风、降水、海温、云层、太阳辐射、空间粒子辐射等进行定量监测;星上的蓄电池容量增大,提高了供电能力,保证卫星在星蚀期正常工作。
数据获取过程
FY-2C卫星的大致通过扫描成像、数据传输、图像配准、图像定位、图像定标、展宽图像广播六个阶段来实现。
扫描成像过程是通过星载多光谱扫描辐射仪对地球进行两维扫描获取地球图像数据;
数据传输过程是将扫描辐射仪所获取的对地观测数据以及卫星的遥测数据传给地面;
图像配准的任务是要利用遥测数据,将扫描过程中所获取的对地观测数据处理成一幅相当于在卫星所在位置直视地球所看到的可用图像;
图像定位过程就是要在考虑到卫星轨道、姿态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给图像配上准确的经纬度网格,使图像的使用者能准确地识别图像上各种特征的位置;
图像定标就是要将星上传送到地面的图像数据计数值与辐射物理量确立准确的对应关系;
最后生成的图像要以较低的码速率通过卫星广播给广大数据利用站使用,称为展宽图像。
卫星参数
FY-2C卫星的星载多光谱扫描辐射仪利用卫星自西向东的自旋和它的光学镜筒南北步进实现对地球的两维扫描。卫星自旋一周,同时取得4条可见光扫描线,3条红外和1条水汽扫描线。卫星自旋1周后,镜筒从北向南步进1次,然后进行下一条扫描线的扫描。步进2500步,取图时间为25.5分钟。取完图后镜筒快速回扫,准备进行下一次观测。
数据传输静止卫星的轨道高度约为35800公里。在这个高度上,地球的视角只有17.4×17.4度。为了确保卫星视域中包含整个地球,视域设计成20×20度,在地球两侧备留1度的余量。也就是说,卫星自旋一周的360度中,只有20度可以面对地球进行观测。在扫描辐射仪面向地球的0.033秒时间内,将原始云图数据,传送给应用系统。
FY-2C卫星除克服了“地影”缺点外,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光谱通道由 3个增至5个,如同“ 5只眼睛”凝视着地球,探测器的光谱范围、精度都有较大提高。C星不仅能加强对海面温度变化的观察,而且其中一个测量光波范围 3.5~ 4微米的通道,还能专门对地上高温热源进行观察。以专门的光谱通道来观察地面高温源,能及时发现和观察杳无人烟处的森林大火,风云二号 C星一天发回 28张图像,能及时观测火灾的发展情况和走势。风云二号 B星没有这一观测通道,以往有关火灾信息主要通过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上获得,但风云一号一天只能传回一张图像,火势的蔓延通常很快,一天看一次,监测难以做到及时。C星使我国气象观测从定性应用向定量应用取得了实质性长足进步。云图比风云二号 B星更为准确直观,每 1个像素相当于地面 5公里的距离,经过地面处理后,能知道云的具体位置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仅能进行定性分析,只能知道云团哪个方向和大概的距离,风云二号 C星升空之后,能精确地算出云离地面有多少公里。
意义
风云二号C星达到三年设计寿命,标志着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的质量水平和寿命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标志着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实现了国防科工委提出的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同时,风云二号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地球观测业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地球综合观测系统(GEOSS)的重要成员。在2008年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风云二号C业务静止气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运行状态
该卫星已经停止运行。
参考资料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FY-2C.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19:25
目录
概述
简介
数据获取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