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持农场(Community Supported Farm,CSF)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并在泰国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现在,CSF的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它也从最初的共同购买、
合作经济延伸出更多的内涵。从字义上看,“社区支持农场”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的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生活必需品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
CSF的概念是不要中间商来操纵当地的食品经济。它可以恢复农场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关系。CSF的重要原则是在具有生态安全的农场系统中生产能带来健康的食物,消费者也是“股东”,也要承担生产耕作的风险,比如可能遇到自然灾害等等。
1965年在美国,一群家庭主妇开始关心农药对于食物的污染,加工和进口食品越来越多,而相应地,本地农产品越来越少。于是,她们就与有机食品的生产者达成了一个供需协议。这就是被叫做Teikei的制度,Teikei是有共识或一起合作的意思。这一理念后来传播到北美和欧洲,并逐渐发展成为CSA。随着这类产业群体的不断扩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一些农场主率先采用社区与农场的对接,逐步形成了现在的CSF。
CSF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经济体系并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农民和消费者一起工作来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CSF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每个社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因素和条件,因此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模式。通常,CSF是由一群消费者发起的,这些消费者一般都关心自己的食品、健康和环境。他们承诺支持一个或一群农民生产有益健康的食品,食品的价格应该使农民能够持续地经营自己的农场。
农民对于生产会做一个计划和预算。所有的成本会分摊到每一个“股东”(消费者)身上。每个股东可以投入现金,也可以投入劳力——参与农场的劳动。而产品,不管有多少,都会分给每一个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