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AAI)成立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注册的中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家级学会,是全国性4A级社会组织,挂靠单位为北京邮电大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正式团体会员,具有推荐“两院院士”的资格。
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国内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国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关注、开展和重视人工智能研究。
1981年2月10日,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北京聚首,倡议尽快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上成立了由秦元勋、王湘浩等16人组成的常务筹备小组,并起草了《关于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申请报告》,呈送至中国社会科学院;9月20至2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1991年7月5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注册。
2006年6月4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变更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9年2月18日,经中国科协七届常委会九次会议审定,决定接纳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
2014年8月1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2016年9月23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合肥召开。
2017年10月1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广东佛山召开。
2018年1月20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服务中心在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揭牌;11月17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成都召开。
2019年6月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关于IEEE限制正常学术交流事件的郑重声明;10月27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
2023年12月1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鹏城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签署学术基金合作协议。
2024年4月20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蚂蚁集团签署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蚂蚁科研基金合作协议》,宣布成立CAAI-蚂蚁科研基金。9月8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决策专委会成立。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学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制定和修改章程,须经到会会员代表2/3以上表决通过,不得以鼓掌方式进行表决。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的职权: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特殊情况时,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学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二十三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款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常务理事会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特殊情况时,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截至2022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拥有61个分支机构,包括52个专业委员会和9个工作委员会,覆盖了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
组织会员
截至2023年9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拥有118位会士(其中45位院士在内)。(会士名单如下图所示)
学会会员包括个人会员与单位会员。
对个人会员,根据其在专业工作和学会活动中的实际贡献和所发挥的作用来确定其级别,具体可分为学生会员、普通会员、高级会员、外籍会员、会士。
申请加入学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学会章程。
(二)自愿加入学会。
(三)在学会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技术)水平和影响。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或网上注册。
(二)经学会办公室形式审查通过。
(三)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四)申请人缴纳会费后由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个人会员的级别与审批程序
(一)学生会员:大学在校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个人提出申请,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学会总部也接收学生会员的申请,并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确认其会籍。
(二)普通会员:本科生毕业工作两年以上、硕士生毕业工作1年以上、博士生毕业者,个人提出申请,并由1名会员介绍,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学会总部也接收普通会员的申请,并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确认其会籍。具有学生会员资格者不受上述工作年限的限制,毕业以后即可以申请转为普通会员。
(三)高级会员:普通会员会龄在5年以上(有突出成就和贡献者不受此限制),在该领域取得显著业绩者,个人提出申请,并由1名会士或高级会员介绍,由对口专业委员会签署推荐意见,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四)外籍会员:凡在学术上有较高成绩,对中国友好,并愿意与学会交流和合作的外籍专家、学者,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备案后可吸收为外籍会员。外籍会员可优惠获得学会出版的学术刊物和有关资料,可应邀参加学会在中国国内主办的学术会议并获得相关的其他服务。
该章程以下规定不含外籍会员。
(五)会士:担任高级会员5年以上(有特别突出成就和贡献者不受此限制),在该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者,由2名会士提名,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正式批准。
单位会员申请与审批程序
单位会员可以是学会业务领域内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等单位,申请单位会员的单位可向学会总部或对口的专业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学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优先参加学会的活动。
(三)优惠获得学会的各种服务。
(四)对学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会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学会的章程,执行学会的决议。
(二)维护学会合法权益。
(三)积极支持和参与学会活动,完成学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及时缴纳会费。
(五)向学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退会的程序与规则
会员退会应提出书面通知学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学会活动,则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的除名处分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该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业务资产
(一)组织和领导全体会员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研究,促进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二)调动全体会员的积极性,带动全社会学习、宣传和应用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发挥突击队作用;
(三)开展中国国内、中国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
(四)协作研究科学难题,共商技术攻关,促进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
(五)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咨询与培训;
(六)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科普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
(七)推动和组织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发展与学科建设;
(八)依照有关规定,创办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业期刊和普及刊物;
(九)依照有关规定,组织编辑和出版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学术专著、教材、专业文集以及科普著作;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产品与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和编制,为中国国家制定智能产品的规范和标准提供服务;
(十一)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十二)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术评审、技术鉴定和学术奖励;
(十三)发现、培养和举荐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人才;
(十四)组织开展对该领域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向政府部门提出咨询建议;参加国家或政府部门相关该领域的技术项目科学论证。
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学术活动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主创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华为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等规模化、系列化学术活动。
创办于2016年的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坚持“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办会理念,邀请中国国内外院士及各领域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教育者齐聚一堂,促进中国与世界人工智能学术互通、理念互融、发展互促,带动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体全面融入新一轮全球创新热潮。
2023年6月1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市科学技术局、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杭州余杭开幕。
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创办于2015年,是中国发起举办的人工智能大会,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力强的专业会议之一。大会着力打造国际化的人工智能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助力中国智能科技向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不断迈进。
2023年7月22日,2023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在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开幕。
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创办于2011年,先后来到北京、杭州、深圳、南昌、上海、合肥、佛山、成都、嘉兴、厦门等不同城市举办,在推动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发展、加速行业变革,促进社会与经济进步的同时,为地方智能产业发展带来丰富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
2023年9月17至1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昌市科技局、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西研究院承办的2023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在南昌举办。
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北京分会发起,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建设世界一流学会、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人工智能世界影响力系列举措中一项重要的国际活动。前五届会议分别在北京、杭州、深圳、香港、南京举办,以高规格、高水平的特色深受国际同行关注,形成了“小而美”的会议风格。
2023年8月12至13日,2023年第九届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CCIS 2023)在大理举办。
(注:因内容原因,该词条仅列出部分会议简介及举办情况,其它详见)
赛事活动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Global Al Innovation Contest)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天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实验室、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塔洛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2024年6月21日,2024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2024GAIIC)算法挑战赛决赛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12支竞逐数字蓝海,吸引“线上+线下”近50万人观赛。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于2018年发起的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是一项开放的全国性赛事。大赛秉持以赛促用、以会促建的理念, 聚焦人才和项目两大主体,以汇集优势资源、提高成果转化、促进交流合作为方略,旨在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生态繁荣。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有公开出版物《智能系统学报(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中文核心期刊);内部刊物《智能技术学报(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学会通讯》青年专刊、《AI学者》网络文摘等中文杂志,另有在日本出版的英文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Intelligence》;2015年推出了学科白皮书系列以及三本颇具影响力的发展报告,同期年底还推出了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命名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书系。
智能系统学报》(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双月刊。旨在创办中国智能科学领域高影响力的中文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机器学习、机器人、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智能系统、脑认知基础、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人工智能基础等方向内容,并设有卷首语、综述、学术论文、人工智能校长论坛、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论坛、人工智能院长论坛、洞见与碰撞、热点与评论、政策解读等栏目。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智能技术学报》)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重庆理工大学共同主办、与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联合出版的OA英文季刊。主要刊登脑与认知、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与知识工程、机器人与群体智能、智能系统与应用等内容。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创刊于2011年1月,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内部发行的会员读物,以报道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追踪智能化产业成长轨迹,展示会员研究成果与智慧风采,交流智能科学教育和智慧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技术专题、智能前沿热点、百家论坛、观点交锋、学会动态、分支和会员风采等。
《CA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CAAI人工智能研究(英文)》)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2022年创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类项目。主要发表知识智能、感知智能、机器学习、行为智能、脑与认知和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应用等领域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和综述,旨在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提供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荣誉表彰
2015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获4A等级。
2016年12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获2016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优秀组织单位”。
2019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获评中国科协科普部优秀科普学会称号。
2020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获评“优秀抗疫学会”
2023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获评中国科协“2022年度学术成果凝练优秀学会”。
会士名单
人才培养
奖项设置
为了奖励在智能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智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智能科技事业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设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简称“吴文俊智能科技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设奖工作发起于2008年,得到中国智能科学研究开拓者和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支持,由国际IT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捐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承办设立。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将奖励在中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卓著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并准予该奖项进行评奖活动。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设立会士制度是为了鼓励学会会员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用于表彰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卓越成就,或者关心学会、为学会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会员,会士是会员在学会的最高学术荣誉。
基金项目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为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面向高校及科研院所的AI科研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供经费、算力、技术支持等服务,推动MindSpore在AI领域科研的应用,并支持基于MindSpore框架的中国国际、中国国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的学术论文发表,激励原创性科学研究开展,构建中国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昇腾CANN学术奖励基金》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鹏城实验室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致力于面向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AI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供经费、算力、技术支持等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创新应用:由鹏城实验室通过中国算力网的充沛算力与“鹏城·脑海”国产开源大模型相关资源支持申请者基于国产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开展科研探索,OpenI启智开源社区将做为该次项目的线上开发环境,给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开源开放的全流程开发体验,提前布局下一代基础模型的研究,并在大模型和科学智能两大新赛道原生生态方向,打造昇腾、昇腾CANN原生技术优势,推动业界在前沿技术探索与实践方面的深度合作,并支持发表基于昇腾和昇腾CANN的中国国际、中国国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的学术论文、孵化出原创型理论和重大算法创新成果,持续构建原生、开放的科研与人才生态。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昇思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鹏城实验室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致力于面向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AI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供经费、算力、技术支持等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创新应用:由鹏城实验室通过中国算力网的充沛算力与“鹏城·脑海”国产开源大模型相关资源支持申请者基于国产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开展科研探索,OpenI启智开源社区将做为该次项目的线上开发环境,给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开源开放的全流程开发体验,提前布局下一代基础模型的研究,并在大模型和科学智能两大新赛道原生生态方向,打造昇腾、昇思原生技术优势,推动业界在前沿技术探索与实践方面的深度合作,并支持发表基于昇腾和昇思MindSpore框架的中国国际、中国国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的学术论文、孵化出原创型理论和重大算法创新成果,持续构建原生、开放的科研与人才生态。
“CAAI-蚂蚁科研基金(大模型专项)”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蚂蚁集团联合发起设立,用于支持大模型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和共同发展。旨在通过搭建产学合作平台,连接产业实践问题与学术研究问题,支持海内外优秀学者开展与产业结合的前沿科研工作。
科普活动
2024年5月22至23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工程专委会、重庆江津四牌坊小学承办,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AI进校园科普活动在重庆江津四牌坊小学会议中心落幕。
资格认证
人工智能职业技能等级认证(AIOC)项目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旨在为全国热爱人工智能技术并立志于投身人工智能产业工作的人员提供的学习与认证服务。认证者通过官方指定的学习平台线上学习与实训、在线认证测试,考试合格后获得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颁发的人工智能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证书,并通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官方查询入口在线查询。
培训工作
2023年4月9日,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同期活动的“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班”在萧山机器人小镇举办,CAAI科技服务团专家走进杭州萧山,为学员面对面讲解知识、传授经验,帮助学员快速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和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方法。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徽为圆形,蓝、白两色为主色调,图案由学会英文缩写字母CAAI组成。
精神文化
学会宗旨是学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和领导全体会员,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活动,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领作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
社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7:36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