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gie是美国著名的
电子游戏软件制作商,是由两名
芝加哥大学的本科生Alex Seropian和Jason Jones于1991年5月以Bungie Software Products Corporation的名称成立。
近几年Bungie出品的《
光晕》系列,足能够载入游戏销量史册,《光晕》650万份,《
光晕2》850万份,《
光晕3》1300万份,这样,而该制作室最新作《
光环:致远星》在发售的首周全球销量已达到惊人的400余万套!(截止2011年4月已达860万套)这样的成绩在这个星球上很少有别的制作组能够超越。同时他们也是
微软Xbox 360最亲密的挚友,他们
共同开发了脱胎于
FPS的
RTS类游戏《
光晕战争》。全新的RTS类型还能不能续写《光晕》的传奇,我们将拭目以待。同时不得不提一下以前PC上有款叫《
奥妮》的动作游戏也是出自Bungie之手。
Bungie在国内玩家中知名度不高,可是提到Bungie开发的游戏大作《光晕》系列,玩家便会恍然大悟,《光晕》系列是微软主机独占的一款热卖FPS大作,目前已经发售至系列第三作,(第四作之后由343工作室接管开发,已经发行第五作《
光环5:守护者》)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外传性质的作品和一个
即时战略类型的《光晕》系列大作已经发售。制作公司表示这并非是《光晕》系列最终作,新的游戏开发已经开始了。
《光晕》系列的制作方Bungie的制作人Brian Jarrard近日接受了海外著名媒体1UP的采访。他表示Bungie工作室目前正忙于制作一款与《光晕》系列有关的作品,并且明确的指出《
光晕3》绝对不是这部史诗作品的终结篇。
这部正在开发中的作品是Bungie与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联手呈现的一部巨作,它的确有着和《光晕》系列相同的世界观,但并非《
光晕4》,《光晕3》也绝对不是Bungie出品的最后一款光晕游戏。
同时,微软与Bungie今日发表公告,宣布《光晕》系列的开发商——Bungie工作室,将脱离微软的管制成为一家
独立游戏开发商,但微软仍对其保留一定权益。Bungie与微软均同意由后者享有《光晕》的知识产权并缔结长期发行协议,后者将继续负责发行Bungie工作室的后继作品。Bungie工作室位于华盛顿湖畔Kirkland的办公地点目前仍维持不变。
以两人白手起家的Bungie,如今已经成了业界最大的
游戏设计工作室之一。1990年大学生Alex Seropian和Jason Jones一起在Jones位于
芝加哥的地下室为
苹果的
Macintosh平台制作游戏。他们第一款大卖的游戏是第一人称射击作品《马拉松》(Marathon)。当时大部分的射击游戏,比如《
毁灭战士》(Doom)和《
德军总部》(Wolfenstein 3D)都几乎没有情节,所谓完成任务其实就是简单地一路杀到底。但Seropian和Jones却在游戏中融入了复杂的剧情线索和生动的人物。《马拉松》及其续作在那个时代也是
先进技术的代表。通过
AppleTalk(
译注:一种早期
苹果机的联网协议),两个玩家可以组队以合作模式完成游戏,最多八名玩家可以在
虚拟竞技场中捉对厮杀。
凭着《马拉松》系列和另一款作品《神话》(Myth),Bungie拥有了一群
忠诚度极高的铁杆玩家群。在90年代晚期,Bungie的设计师们开始计划一款
战略游戏新作,游戏允许玩家控制一整支星际陆战队士兵,与一群唧唧歪歪的狡猾外星人作战。具体方式是一次性在战场上移动、部署一大批作战单位,而玩家的战斗则类似于科幻版本的《冒险》(Risk,一种桌上
战棋游戏)。但这个项目的工作刚开始,设计团队就发现他们不得不回到《马拉松》那种第一人称、杀戮为主的动作游戏形态。最后,他们决定新游戏的主体不再是一整支部队,而是一个战士——士官长(Master Chief)——让他去对抗星盟(Covenant,小说译为“圣约人”),一支被
神秘宗教预言所驱使的外星种族联盟。《光晕》由此诞生。
2023年10月,据知情人士透露,索尼旗下游戏工作室Bungie解雇了一批员工,具体人数不详。知情人士称,该工作室刚刚将《命运 2》资料片《The Final Shape》的发布时间从2024年2月份推迟到了6月,而Bungie的下一款游戏《Marathon》则推迟到了2025年。索尼于2022年初以 36 亿美元收购了Bungie。索尼的游戏业务部门
PlayStation今年以来已多次裁员,部门主管Jim Ryan也表示将于2024年3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