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结构
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制定的主板规格
ATX(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主板规格由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制定。这是多年来第一次计算机机壳与主板设计的重大改变。ATX取代AT主板规格,成为较新计算机系统默认的主板规格。ATX解决以往AT规格中,令计算机组装人士烦恼的问题。其他派生的主板规格(包括microATXFlexATXmini-ITX)保留ATX基本的背板设置,但主板的面积减少,扩展槽的数目也有所删减。
主板简介
ATX是一种结构标准,由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制定,这是多年来第一次计算机机壳与主板设计的重大改变。由于Baby-AT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主板标准。ATX取代了AT主板规格,成为较新计算机系统默认的主板规格。ATX解决了以往AT规格中,令计算机组装人士烦恼的问题。
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19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2010年流行的PC机使用的主板大多数都是ATX板。
2003年,英特尔发布全新的BTX主板规格,以其作为ATX的替代规格。
主板分类
一般来说大板的用料足,价格高点,一线大厂或主流主板肯定是大板,而小板集成度高,经济实惠,对于喜欢小机箱不需要太多扩展的用户来说很合适。
ATX与Baby-AT区别
首先,Baby-AT主板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越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
其次,Baby-AT主板上CPU和I/O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
最后,Baby-AT主板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可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
ATX主板针对Baby-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首先,ATX主板外形在Baby-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调整几何尺寸为30.5cm×24.4cm;
其次,ATX主板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最后,ATX主板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并且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举例:ATX(AT eXternal)板型,是英特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6 13:51
目录
概述
主板简介
主板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