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1993年
荷兰科学家Zabeau和Vos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DN A多态性的新方法。
AFLP 是
RFLP 与
PCR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原理是先利用
限制性内切酶水解
基因组 DNA 产生不同大小的 DNA 片段,再使
双链人工接头的
酶切片段相连接,作为扩增反应的模板 DNA,然后以人工接头的
互补链为
引物进行预扩增,最后在接头互补链的基础上添加 1—3个选择性
核苷酸作引物对模板 DNA 基因再进行选择性扩增,通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检测获得的
DNA扩增片段,根据扩增片段长度的不同检测出
多态性。
引物由三部分组成:与人工接头互补的核心碱基序列、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序列、引物3’端的选择碱基序列(1—10
bp)。接头与接头相邻的酶切片段的几个碱基序列为
结合位点。
该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所用的专用引物可在知道 DNA 信息的前提下就可对酶切片段进行PCR 扩增。为使酶切浓度大小分布均匀,一般采用两个限制性
内切酶,一个酶为多
切点,另一个酶切点数较少,因而 AFLP 分析产生的主要是由两个酶共同酶切的片段。AFLP 结合了 RFLP 和
RAPD两种技术的优点,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效率高的优点。但它的技术费用昂贵,对 DNA 的纯度和
内切酶的
质量要求很高。
尽管 AFLP 技术诞生时间较短,但可称之为
分子标记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被认为是一种十分理想、有效的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