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Z-89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反坦克炮
PTZ-89自行反坦克炮(英语:PTZ-89 Tank Destroyer)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种自行反坦克炮车,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威力最大的国产反坦克炮,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佼佼者。该炮的出现弥补了我军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此车主要配属于机械化师的自行火炮团内,兼任中口径自行火炮与反装甲火力,该炮的出现弥补了解放军陆军当时直瞄反装甲火力的不足,和我军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随着1969年“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中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反坦克武器与强敌装甲力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在70年代初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反坦克武器研发工作,包括引进西方先进的105毫米及120毫米反坦克炮,而仿制12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70年代初,前苏联的T-72主战坦克开始大量装备苏军。而当时我军现装备的所有坦克和反坦克炮均不能击穿T-72主战坦克及其后继型坦克,且反坦克炮均为牵引式,机动性很差。因此,发展我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新炮战术使用特点主要是依托预设阵地或利用地形地物掩护,即可在停止间对敌运动装甲目标射击,也可及时地实施快速机动作战。在总体设计思想中,技术人员将突出火力、提高穿甲威力放在第一位,并为发展威力更大的新弹种留有储备,以确保本炮能对付所有90年代服役的坦克,甚至到2000年以后仍具有生命力。在这种指导思想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按照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能的顺序进行总体设计的。为保证项引顺利进行,强调尽可能采用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
研制历程
1977年春,五机部和十几个单位组织展开了自行反坦克炮的系统论证工作。1978年12月,120毫米高膛压滑膛炮作为新型主战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由五机部和装甲兵正式下达。年底,3门高膛压弹道炮问世。1979年2月19日试炮成功。正当120毫米坦克炮及其配套弹种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之时,与之配套的新型坦克无疾而终。马上就要进入设计定型的120毫米火炮项目随即中断。为了保住即将到手的劳动成果,某厂决定将120毫米坦克炮装在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321型底盘上,进行了120毫米坦克炮和穿甲弹的工厂定型试验。
试验的结果之好,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协调,1986年兵器部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下文明确了某厂为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总装厂。从1987年5月开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继完成了多种定型试验,经检测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1989年,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开始小批量装备部队试用。1990年,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武器系统设计定型”。该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其炮口动能、直射距离、穿甲威力等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同口径火炮的先进水平。
总体评价
高技术战争以及远程精密制导攻击弹药日趋完善,大规模装甲集团间的对抗作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世界范围内陆军的发展正朝着快速化、轻装化、信息化发展。综合我国的国情,笔者以为,在未来的可预见的地面战争中,陆军装甲部队的作战模式将是依托空中优势下的突击与反突击作战。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国地域的特点和假想作战目标的设定,陆军机械化装备中的轮式、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89式120毫米改进型自行反坦克炮在一定程度上,将在分布于三北地区的机械化部队中占据相对的主导地位,而这一地位会一直延续到新一代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出现,或者伴随陆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模式发生转变为止。
结构特点
该炮采用了测瞄合一、双向机械装表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该火控系统由测瞄镜、耳轴倾斜传感器、方位角速度传感器及火控系统计算机等组成。可在5000米内观察、识别目标,在3000米内解算射击诸元、自动装表与操作。由于采用高低角与方位角双向稳定炮控系统,可在行进间搜索、捕捉、瞄准目标。辅助武器为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炮塔的焊接式装甲可防枪弹和炮弹破片。
炮身安装有抽气装置和均温护套,可防止身管因冷热不均而变形,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使用自动装弹机供弹,有利于减轻乘员工作强度,提高发射速度。
该炮虽然在防护、火控性能等方面都略低于主战坦克,但相应的价格也比同等火力的主战坦克便宜许多。在防御战斗中,能够巧妙利用地形和战术优势。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9 18:09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