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是第五代的
微处理器。九十年代中期,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处理器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最大的
CPU制造商Intel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
Pentium(奔腾)以示区别。而
AMD和
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处理器。接下来Intel又为冲击服务器市场和争取多媒体制高点相继发布了
Pentium Pro 和
Pentium MMX。这么多处理器的发布使这一段并不算长的时期充满了
戏剧性,技术和市场层面的两层变化交汇在一起,终究构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或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折点吧。
第五代的
微处理器的问世,应该算得上是PC
个人电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然而这并非是因为它的速度较之以前有了本质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从这里开始传统的X86
指令集的
CPU开始由传统的复杂
指令系统,即
CISC技术,转而开始采用许多
精简指令系统的措施,即RISC。虽然从外观上这些CPU的指令依然复杂而且长度也参差不齐,但实际其内部的
微指令已经是整齐化一的简单指令了。而由此也产生了两项全新的技术,
超标量和
超流水线技术。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下他们的情况。
随着
VLSI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硬件成本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软件成本却越来越高,这使得人们开始热衷于在
指令系统中增加更多的指令以及让每条指令完成更复杂的工作,来提高操作系统的效率,并尽量缩短指令系统与
高级语言的语义差别,以便于高级语言的编译和降低软件成本。另外,为了做到程序兼容,同一系列计算机的新机器和高档机的指令系统只能扩充而不能减去任意一条,也促使指令系统愈加复杂。于是我们就把这些计算机称为CISC(
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在发现了上述弊病以后,科学家们开始寻求解决办法。1975年
IBM公司开始研究
指令系统的
合理性问题。其结果发现,
CISC电脑中,各种指令的
使用频率相差悬殊,最常使用的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率却占80%。于是着眼于减少指令的
执行周期数,简化指令使计算机结构更加合理并提高
运行速度的RISC电脑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