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式火箭筒
便携式反坦克武器
51式火箭筒,是中国根据美国M20式88.9mm火箭筒仿制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1951年投产,当年生产4800多具,装备志愿军部队。
发展沿革
艰难时刻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面临的“联合国军”拥有着庞大的坦克部队。而由于中国刚刚完成国内解放战争,一穷二白的国家还不能构建完整的国防军工体系,以至于战士要靠作战经验、战斗意志和主观能动性,依托战术和有限的反坦克武器来应对敌人坦克。
为了应对“联合国军”的坦克,志愿军装备了包括美制M18型57毫米无后坐力炮,M9巴祖卡火箭筒,美制75毫米无后坐力炮,日制的磁性手雷和战防炮,以及步兵部队的炸药包、爆破筒和手榴弹等武器。这些武器撑过了志愿军对敌作战最艰苦的时候,也是志愿军仅有的反坦克武器。但是仅凭这些武器根本无法应对“联合国军”庞大的 装甲师团,每一次志愿军都要付出成倍的伤亡才能摧毁敌人的几辆坦克。
转机出现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第40军部队在坪洞战役结束后缴获了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随即送回国内进行研究和仿制,以M20型火箭筒为基础,于1951年进行生产并定型为51式火箭筒。
以51式火箭筒为主的一系列反坦克武器投入到前线战斗后,志愿军开始构建完整的反坦克体系。从反坦克炮兵师开始,各级反坦克分队开始出现,并投入到战斗中来。
武器资料
基本参数
口径:90毫米
全重:10千克
全长:1.45米
初速:106米/秒
最大射程:785米
有效射程:150-250米
破甲厚度:100-152毫米
武器细节
M20式火箭筒的口径为88.9毫米,但是中国仿制时为了便于生产和计量将原美制的88.9毫米(合3.5英寸)改为90毫米。
在结构上,51式火箭筒火箭筒采用圆管发射筒;用干电池作发火电源,配有反射式瞄准镜;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以肩射为主,配有两脚架可进行卧射。
弹药
51式火箭筒使用两种火箭弹,一种是135型90毫米反坦克火箭破甲弹,这型火箭弹是从日本火箭弹发展而来的,弹重5.5公斤,采用多喷口涡轮式火箭发动机,初速达100米/秒,有效射程250米,破甲力达100毫米厚度钢板。另一种是241型90毫米尾翼式反坦克火箭弹,即仿造美制火箭弹,弹重4公斤,采用单孔喷火发动机,有效射程150米,破甲力达152毫米厚度钢板。
参考资料
中国51式火箭筒来历.360个人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5:35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