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7年,农历
丁丑牛年;曹魏
甘露二年;蜀汉
延熙二十年;东吴
太平二年,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夏季,四月,吴王亲临正殿,实行大赦,开始亲自执政。
孙綝的上表奏章,多次受到他的质问,又选兵士子弟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三千多人,选大将子弟中勇武有力的,让他们领兵,每天都在苑囿中练兵习武,他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想和他们一起成长。”他还多次拿出府藏书册阅览先帝时的旧事,问左右侍臣说:“先帝常常亲自书写诏书,而如今大将军奏事,为什么只让我签字认可呢?”他要生吃酸梅,让黄门到库里去取蜂蜜,蜜中有鼠屎;就召来守库官询问,守库官叩头谢罪。吴王说:“黄门从你那儿要过蜂蜜吗?”守库官说:“以前曾要过,我没敢给他。”黄门不服。吴王让人破开鼠屎,屎中是干燥的,于是他大笑着对左右说:“如果鼠屎事先就在蜜中,那么里外都应是湿的,现在外面湿而里面干燥,这必定是黄门放进去的。”诘问黄门,他果然服了罪。左右之人都很震惊恐惧。
司马懿消灭曹爽集团后,
曹魏政权虽已归司马氏控制,但曹爽集团的垮台,不等于司马氏和曹氏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新的斗争在酝酿、在发展。特别是淮南地区在司马懿、司马师执政时期就先后爆发了两次叛乱。司马昭执政不久,
诸葛诞据淮南再次作乱。诸葛诞是忠于曹魏的军事将领,公元257年,他杀死扬州刺史乐琳,起兵反对司马昭。同时又遣其子入吴为质,“称臣请救”,吴国派将军全怿等,“将三万众,与文钦同救诞”。(《资治通鉴》卷七十七)诸葛诞与孙吴联合,声势甚大,对司马氏集团构成很大威胁。司马昭闻变,当机立断,亲自督军二十六万南征。
由于诸葛诞镇守的
寿春是曹魏的军事重镇,城防极其坚固,再加上诸葛诞握有重兵,又有吴军为援,故欲取胜,绝非容易。根据这一情况,司马昭制订了围而不攻、使其坐毙的作战计划,他认为“寿春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因此他决定“坚守三面,若吴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也,吴贼破,钦等必成禽也,乃命诸军按甲而守之”。(《资治通鉴》卷七十七)
司马昭的这个战略方针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吴国的援军被司马昭击败,只得退归江东。诸葛诞外无救兵,内乏粮草,寿春成了一座孤城。司马昭又乘机展开攻心战术,他遣廷尉何祯“使淮南,申明逆顺,示以诛赏”(《晋书》卷二《文帝纪》),以瓦解叛军。又行反间计于驻守在城中的孙吴将领,结果吴将“(全)怿等帅其众数千人开门出降”。
在司马昭重兵围困下,叛军内部又发生内讧,诸葛诞杀死同党文钦。钦子文鸯、文虎走投无路,请降于司马昭。文钦是司马氏政敌,其子投降后,“军吏请诛之”,司马昭不但不杀,反而“表鸯、虎皆为将军,赐爵关内侯”。叛军见“文钦之子犹不见杀”,纷纷投降,已呈土崩之势。司马昭见时机成熟,“乃自临围,四面进兵”,发动猛攻。诸葛诞突围逃跑,被魏军击斩,淮南悉平。
姜维第十次北伐,进攻
秦川,魏将司马望和邓艾据守城池不敢出战。
三国时期,
蜀汉建兴十二年(
234年)
丞相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
刘禅加封
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228年任丞相府仓曹掾、奉义将军、当阳亭侯;230年迁征西将军;234年迁辅汉将军,进封平襄侯;239年以辅汉将军的身份进入大司马府任司马;243年迁
镇西大将军;244年兼任
凉州刺史;247年封
卫将军,和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256年被拜为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据《
三国志》记载,
239年—
262年之间,
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
北伐,大大的打击了曹魏。
1.
卢毓(183年-257年),字子家,涿郡涿县(河北省涿县)人。三国时代曹魏政治家。
东汉末著名经学家、政治家卢植的幼子。
3.
朱异(?--- 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苏州)人,是朱桓之子。因而被任命为郎官,后为骑都尉,代父领兵。在攻打樊城和文钦期间先后任偏将军、扬武将军。孙权评价朱异有胆略而镇定。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朱异升任镇西将军,击败诸葛诞。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朱异担任大都督救援寿春的诸葛诞,因未成功而遭到孙綝诬陷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