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是由
中国气象局于2024年1月19日公布的评选结果。
评选背景
中国气象局自2004年起启动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2010年增加了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截至2023年,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20年,逐渐成为气象部门每年岁末年初增强科学普及、服务社会大众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成为中国气象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一项品牌活动。
公布时间
2024年1月19日,中国气象局揭晓了202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杜苏芮’北上发威 引发京津冀罕见暴雨洪涝”等获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评选结果
1.“杜苏芮”北上发威 引发京津冀罕见暴雨洪涝
台风“杜苏芮”于7月28日登陆福建晋江沿海,掠过江西西部至安徽省宿松县境内停止编报,其残余环流一路北上,先后影响华北、东北等13省(区、市)。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出现历史罕见极端暴雨,河北临城县累计雨量最高达1003毫米,相当于当地两年降雨量。
2.云南遭遇1961年以来最强冬春连旱
1月1日至6月9日,云南平均累计雨量仅有13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发生严重冬春连旱。持续干旱对云南农业、水资源调度、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江河库塘水量减少,多地出现城市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3.12月强寒潮创多地低温与积雪新纪录
12月14日—17日,我国遭遇一次全国型寒潮过程,综合强度为历史同期最强。全国60%以上国土面积最大降温幅度超8℃,162.5万平方公里面积降幅超14℃。寒潮过后寒冷天气又持续一周。14日—25日全国平均气温仅有-7.0℃,为历史同期第3低。
4.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10.7℃,较常年(9.9℃)偏高0.8℃,打破了2021年10.5℃的纪录,创造历史新高。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1℃。
5.台风“海葵”创粤港澳多地降水新纪录
“海葵”于8月28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9月5日先后在福建省东山县和广东饶平县(热带风暴级)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福建、广东、广西及港澳地区等先后出现强降雨天气。深圳7项累计雨量纪录被打破。香港天文台测得158.1毫米最大小时雨量,为1884年有记录以来香港最高纪录。
6.河南遭遇罕见“烂场雨”天气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河南、陕西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降水天气,其中,5月25日—30日,河南遭遇1961年以来同期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连阴雨天气过程。全省105个县(市、区)连续6天出现降水,持续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阴雨过程与河南多地小麦成熟期高度重合,造成大范围长时间土壤偏湿,小麦成熟收获进程延迟,部分麦田出现发芽、霉变、倒伏等灾情。
7.春季沙尘过程陡增 多地PM10浓度飙升
2023年我国共出现了17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5次达沙尘暴及以上强度,沙尘过程次数为2011年以来最多。大范围的大风沙尘天气造成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对交通运输及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农业受灾。
8.初夏华北黄淮遭遇多轮高温过程
初夏,华北、黄淮地区遭遇5轮高温热浪过程,累计有22个国家级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49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6月极值。高温天气造成多起高温中暑、热射病等事件发生,同时造成大面积臭氧污染,给电力部门造成了能源保供压力。
9.广西北海极端降水刷新多个历史纪录
2023年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多次出现极端降水事件。6月7日—10日6小时最大雨量达440.5毫米,9月8日—14日台风“海葵”残余涡旋影响期间北海市铁山港累计最大雨量600.8毫米,10月19日—22日台风“三巴”影响下北海市银海侨港镇亚平气象站24小时最大雨量780.3毫米,均刷新广西历史极值。北海国家气象站2023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八成,刷新195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
10.强对流多点散发 辽苏皖遭遇强龙卷
2023年全国共发生3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据不完全统计,经气象部门灾调确认的龙卷共计26个,其中达国标中等强度以上龙卷19个、强龙卷9个,中等强度以上龙卷较过去三年(平均13.3个)显著偏多。
社会影响
2023年,我国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极端天气频发强发,创造了诸多破纪录事件。对中国和全球来说,2023年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赤道中东太平洋经历了“三重”拉尼娜向中等强度厄尔尼诺的快速转变。气候异常引发全球各地高温热浪、干旱、暴雨洪涝、台风/飓风和森林野火等诸多气象灾害。发布的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充分反映了中国和全球天气气候的主要特征。
通过每年举办“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广大公众对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关注度不断增加,气象灾害防御主动性和自救互救意识进一步加强,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