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更新四团设置,家庭团升级为亲友团,邀请更多因诗结缘的诗友携手参与。参赛选手的职业覆盖百工百业,参赛选手的年龄下至6岁的儿童,上至90岁的老者,覆盖人生各个阶段。
节目设置“民间出题人”“诗词抢答”“情景共答题”“画中有诗”等环节。其中,18位民间出题人带来蜡染、打铁花、琉璃烧制、煎饼花、地面彩绘、羊毛毡等非遗技艺以及才艺展示;“画中有诗”强调生活中的诗意应用,T恤、帆布包、四面灯、餐垫等一件件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了展示诗词的灵巧画布。与此同时,点评嘉宾康震还会提前画出每期的关键元素,邀请中国电视观众跟着一起画。
节目秉持“思想+艺术+技术”的思路,运用XR、VR等科技手段突破时空界限,以诗词为媒,为观众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比如,围绕“唐代西域点心你好奇吗”,主持人带领嘉宾“穿越”到唐朝时的新疆阿斯塔那,看西域的四个厨娘如何制作点心。真人现场复原《
福贵岁朝图》,看清朝孩子们如何热闹过年。舞台实景搭建《
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京畿繁华,点评嘉宾带领观众品尝汴京道地小吃。还有全场“穿越”到汉代天文学家
张衡身边,与他一起“仰观宇宙之大”。节目的舞台上,基于古籍文献和数字技术打造的全息虚拟人物苏轼首次亮相。设计师按照模型文件,赋予数字人人物骨骼、表情系统,同时接入动作捕捉系统,让苏轼动起来。
节目增强舞台机械装置的使用,实现开合、升降、旋转等运动;环抱式律动屏,营造唯美意境;重点升级三维索道摄像机的虚拟技术,实现360度无死角的视觉体验;5G通信技术和多人连线系统,实现“云中”千人团同步答题、投票和交流功能,实现实时全民诗词互动。
《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内容的广度和文化节目的气度,带来了一场有温度、有能量、有视觉享受的诗词盛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
关玲评)
《2023中国诗词大会》创新性地以沉浸式演绎的方式呈现敦煌飞天,突破时空界限,用独特视角“打开”敦煌,呈现敦煌文化的辉煌灿烂。(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
赵声良评)
《2023中国诗词大会》在注重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性表达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心,让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都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参与感,彰显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丰富诗意。(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
李春利评)
《2023中国诗词大会》着力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全方位展现新征程上的精神气象。节目巧妙地把重大科技成果与民族文化自信相结合,进一步鼓舞士气,提振信心。节目的闪光之处,在于紧扣时代跳动脉搏,观照现实,唱响时代之声。如第一集从诗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掘,通过参加重庆特大山火灭火队员的讲述,还原众多让观众动容的瞬间。节目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