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
201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时间段
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2018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18年西北太平洋南海水域中热带气旋的活跃时间段。受中太平洋厄尔尼诺发展与太平洋经向模正相位等多尺度气候变异共同作用影响,该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水平显著偏高,台风生成数量偏多,高强度台风数量偏多,台风活动区域偏东偏北且影响突出。
风季总述
范围总述
太平洋台风季的地域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属于太平洋飓风季范畴。在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级以上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18xx,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会给予该地区其认定的热带低压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以正式编号,通常以三位略缩编号xxW或八位完整编号WPxx2018表示(W与WP指代西北太平洋)。
活跃特征
2018年为拉尼娜衰退与厄尔尼诺发展年,利于南海北部至菲律宾一带发展气旋性大尺度环流、热带夏季风槽偏东偏南偏深,利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发展。该年台风季6~11月共有26个热带气旋生成,远超气候平均的22个,是近20年来第二活跃的台风季。2018年,热带气旋多形成于西北太平洋东部和南海北部,台风活动区域偏东北,移动路径多由西北行转为偏北行登陆,造成了中国大陆重大经济损失(约697.3亿元)。该年多尺度气候变异共同作用引起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增强和副热带高压减弱,从而导致了热带气旋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年际气候背景条件起了主导作用,而年代际气候变异仅起到了弱的抑制作用。在年际尺度上,一个发展的中太平洋厄尔尼诺事件和正相位的太平洋经向模态(PMM)共同作用形成了2018年有利于热带气旋活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温强迫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中起到了关键调节作用,而PMM通过中太平洋海温间接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在中太平洋厄尔尼诺年,中太平洋海温增暖引起的对流异常通过大气的Gill型-罗斯贝波响应导致了西北太平洋上异常气旋性环流,这使得西北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减弱、季风槽增强东北移,有利于热带气旋在此形成和发展。短期气候及天气变化,如季节内振荡(ISO)和天气尺度扰动(SSD)的活动,与增强的季风槽相互作用,加剧了2018年异常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
2018年全年最终一共有29个台风获得国际编号(西北太平洋本土生成命名28个+中东北太平洋进口1个),台风生成频数偏多,生成源地偏东,活跃及影响区域偏东偏北,南海台风活跃;生成时间集中,盛夏台风异常偏多,台风群发性强,双台风或多台风共存活动频次偏多;台风生命史长,累积气旋能量偏高,超强台风偏多,但整体强度偏弱,较弱台风异常偏多;台风登陆频数和频次偏多,登陆地段偏北,且登陆台风强度明显偏弱;但从生成数量、高强度数量以及累计气旋能量指数等方面而言,该年台风季仍然是一个异常活跃的台风季。
总述清单
活跃时间线
2017年12月31日,一热带低压在菲律宾以东形成,翌日晚上在菲律宾南部登陆。进入南海后该热带低压增强成为本年首个获命名热带气旋:布拉万。布拉万进入南海后因垂直风切变增多而减弱消散。2月,三巴形成并影响菲律宾同一位置,受到地形因素影响而消散。3月,杰拉华在关岛附近形成,初时受到垂直风切变影响。垂直风切变减弱令杰拉华在3月30日早上加强为本季首个台风,下午更出乎意料地急剧增强为全年首个超强台风。其后杰拉华不敌垂直风切变减弱,并罕有地转化为副热带气旋。从杰拉华消散后一直到艾云尼形成前,西北太平洋没有任何获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
5月末,数值预报模式开始预报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海域将在6月初同时出现低压区或热带气旋活动,这两个低压区在5月31日同时生成,到6月1日关岛附近亦有另一低压区。当中南海的低压区增强成热带低压,南海热带低压北上,6月6日西移登陆广东徐闻时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获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艾云尼。后向南横越琼州海峡,下午再登陆海南海口和改向东移,7日采取偏东北路径,当晚在广东阳江登陆并缓慢减弱消散。此时菲律宾以东的热带低压已吞并另一系统,加强为热带风暴,获日本气象厅命名为马力斯。6月10日,马力斯达到其强度巅峰。6月12日,马力斯转化为温带气旋。6月中旬,格美登陆台湾省(不过当时多数气象机构并未跟随升格,而是将其维持在热带低压上限的强度。包含受其影响的台湾省,中央气象局认定其仍为热带低压。后来各气象机构才陆陆续续将格美升为热带风暴),出海后,北上转化为温带气旋。
6月下旬,派比安形成。派比安形成后就逐渐北上影响日本和韩国。7月4日下午,派比安在日本海转化为温带气旋。同日晚上,玛莉亚形成。玛莉亚的增强速度很快,一日以内就增强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与日本气象厅的“台风”等级。7月6日,玛莉亚更达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超级台风”的等级。随后玛莉亚稳定向西偏北快速移动,肆虐北台湾省、石垣岛和福建、浙江一带。
7月中、下旬,季风槽和东风波变得活跃,形成了多个热带系统,而部分的热带系统也打破了一些纪录。山神曾大幅加速到以时速40公里掠过南海北部,7月19日在越南登陆。7月21日山神的残余出海并再度增强为热带低压,在北部湾徘徊许久才消散。安比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三个从东海登陆上海的风暴(中央气象台甚至认为其进入内蒙古时,还保持着“热带风暴”级的强度)。悟空在高纬度地区达到了强度巅峰(即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台风”级)。云雀的移动路径相当罕见,是日本气象厅自1951年有纪录以来第四个由东向西进入日本本州的热带气旋,也是首个由东向西横扫日本本州及九州内陆的热带气旋。同时,此系统也成为了第四个从东海登陆上海的风暴和本年第二个登陆上海的台风。云雀消散后,西北太平洋第一波季风槽和东风波的活跃期结束。8月上旬,珊珊近距离“擦过”日本后,北上转化为温带气旋。摩羯在8月12日登陆中国浙江,于隔天减弱为热带低压。8月中旬,季风槽和东风波再次活跃。丽琵前期快速增强,后期受热带扰动98W(后来的温比亚)影响而减弱。贝碧嘉一度在海面上打转,于8月17日登陆越南。8月13日,东太平洋飓风赫克托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范围。8月15日,赫克托减弱为热带低压。温比亚成为1949年以来海上西行直接登陆上海的第5个台风。也是继安比、云雀之后,1个月内第3个直接登陆上海的台风,是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苏力刷破中之岛9年以来实测阵风的纪录(苏力实测阵风为50.1m/s)。8月18日,西马仑形成。8月22日上午,西马仑达到其强度巅峰,风眼清晰可见。下午,西马仑移入温度较低的海域,强度开始减弱。8月23日,苏力与西马仑分别在韩国和日本登陆。西马仑与苏力分别在8月24日和8月25日转化为温带气旋,西北太平洋第二波季风槽和东风波的活跃期结束。从7月17日山神形成一直到8月25日苏力转化为温带气旋,将近40天内,西北太平洋都有命名台风活动,可谓缔造了西北太平洋长时间都有命名台风活动的新纪录。
8月28日,飞燕形成。飞燕的命名标志该年风季成为有纪录以来,1月到8月形成最多命名热带气旋的风季,共达21个,仅比1965年太平洋台风季及1971年太平洋台风季少两个。而2018年8月的多个热带气旋形成纬度和发展都较北,再加上副热带高压较强,使飞燕向偏西方向移动,令其能够吸该区域的热的海水,最后其吸收该区域储存的能量而急剧增强。8月31日凌晨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飞燕升为超级台风,给予的风速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第五级,是继台风玛莉亚后,年内第二个达到此级别的热带气旋。9月4日上午11时,飞燕在日本德岛县南部登陆,两小时后再于兵库县神户市登陆。9月5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飞燕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9月7日,山竹形成。山竹是本年第三个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第五级强度的台风。山竹的环流广阔,风势强劲,在多个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
9月11日,百里嘉形成。9月13日上午,百里嘉登陆广东湛江。下午3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9月21日,潭美形成。潭美所在位置海面温度达28度,垂直风切变微弱,高空辐散良好,令其开始快速增强,并发展出中心密集云团,外围云带也呈放射状。9月25日凌晨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中心风速上调至140节(每小时260公里)。代表潭美是继玛莉亚、飞燕、山竹后,年内第4个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中第五级强度的台风。太平洋高压脊在9月28日略为增强,促使潭美加速向西北移动。9月30日下午7时,潭美在日本和歌山县田边市登陆。10月1日,日本气象厅认为潭美已转化为温带气旋。9月29日,康妮形成。康妮的命名标志着该年风季成为1994年以来,1月到9月形成最多命名热带气旋的风季,共达25个。康妮所在位置海面温度达29到30度,再加上风切变微弱,使其开始快速增强。10月2日,联合警报中心将其中心风速上调至150节。代表康妮是继玛莉亚、飞燕、山竹、潭美后,年内第5个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中第五级强度的台风。当晚,康妮移入海温较低的海域,使得强度开始明显下降。10月6日上午8时,康妮在韩国庆尚南道统营市登陆。10月7日,日本气象厅认为康妮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10月22日,台风玉兔形成。10月24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超级台风,同时也将其中心风速上调至145节(每小时270公里),代表玉兔是年内第6个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中第五级强度的台风,后来更上调至155节(每小时285公里)。日本气象厅也在同日下午5时45分将其中心最高持续风速调高至每小时215公里,超越“山竹”创下2018最强风暴的纪录,亦是第7个达到日本气象厅所评定的“猛烈”级别的台风。10月25日晚上,玉兔在关岛以西海域出现双重眼壁,进入眼墙置换,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10月26日,玉兔完成置换眼墙,中央气象局重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10月30日凌晨,玉兔在菲律宾伊莎贝拉省迪纳皮格登陆。11月2日下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11月17日,桃芝形成。11月18日,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但其残余一直到11月21日才完全消散。11月20日,万宜形成。万宜结构良好,但环境不佳,达到巅峰不久后就因干空气和低海温等原因而开始减弱。11月18日,天兔形成,达到顶峰后减弱并登陆越南。此后1个月西北太平洋由于环境恶劣未有新的命名台风产生。12月下旬后期,菲律宾以东近海生成热带低压35W,随后穿越菲律宾中部并逐渐减弱消散,其残余环流于12月31日在南海南部激发形成新热带低压36W,该低压“跨年”进入2019年1月1日并于该日发展为新一年首个台风帕布,最终于2019年1月5日移出西北太平洋,进入北印度洋。至此,2018年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活动全部结束。
机构业务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六个等级,最弱的三个等级和日本气象厅所规定的是同样风速,“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日本称“猛烈台风”)和日本气象厅不同。中国采用二分钟平均风速来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本词条中描述每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的最高强度以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认定的二分钟平均风速为准。
日本气象厅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四个等级,最高“台风”等级再细化为三种不同的强度,最弱的三个等级与中国气象局规定风速相同。日本气象厅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热带风暴及以上等级气旋会被日本气象厅命名,采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认证使用的台风命名系统进行命名。日本采用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的十分钟平均风速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日本的“猛烈”“非常强”“强”之说法分别对应中国的“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之说法,且对于同一强度的热带气旋,由于计量标准不同,台风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定强数值方面日本十分钟平均风速<中国二分钟平均风速<美国一分钟平均风速。
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分级法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采用一分钟平均风速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三级台风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中属于“强飓风”(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续风速达到150英里/小时(130海里/小时)以上的热带气旋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非官方分级中属于“超级台风”(Super Typhoon)水平。
注:下表的风速数据为各机构在台风公报中所给的最常见的数据,定强依据来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对大致对应强度,实际定强并非完全与本表数据一一对应。
以下是对应表:
命名法则
国际名单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即国际命名)。当该热带气旋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后,就会使用下列名单中的名称。名称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称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2018年未用名称以灰体字(未添加内链)表示,蓝色字(已添加内链)表示2018年已经使用过,蓝色加粗体(已添加内链并加粗)名称表示该风暴活跃中,黑色斜体(未添加内链已加粗加斜)表示下一个即将使用的热带气旋名称。在2018年的风暴名称中,新名称“安比”“云雀”“百里嘉”分别取代之前退役的“宝霞”“清松”“尤特“。2018年的风暴名称与2000年至2001年、2005至2007年及2012至2013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菲律宾名单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文缩写: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与日本气象厅不同,只要该热带气旋会很间接地吹袭菲律宾或会影响周边国家的话(不论强度高低,热带扰动以上强度级别,不包括热带扰动),就会使用以下之热带气旋名字。名单每四年循环使用一次,故2018年名单与2014年名单相同。但热带气旋名称Glenda,则被Gardo取代;热带气旋名称Jose,则被Josie取代;热带气旋名称Mario,则被Maymay取代,热带气旋名称Ruby,则被Rosita取代;热带气旋名称Seniang,则被Samuel取代。2018年未用名称以斜体字表示,黑体字表示2018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黑色粗斜体表示下一个将会使用的名称,右侧编号及名称为对应日本气象厅命名台风名称。
Agaton 1801(台风布拉万)
Basyang 1802(台风三巴)
Caloy 1803(台风杰拉华)
Domeng 1805(台风马力斯)
Ester 1806(台风格美)
Florita 1807(台风派比安)
Gardo 1808(台风玛莉亚)
Henry 1809(台风山神)
Inday 1810(台风安比)
Josie(热带低压13W)
Karding 1814(台风摩羯)
Luis(热带低压24W)
Maymay 1821(台风飞燕)
Neneng 1823(台风百里嘉)
Ompong 1822(台风山竹)
Paeng 1824(台风潭美)
Queenie 1825(台风康妮)
Rosita 1826(台风玉兔)
Samuel 1829(台风天兔)
Tomas 1828(台风万宜)
Usman(热带低压35W)
除名台风
台风温比亚(1818):“温比亚”是2018年继“安比”“云雀”后连续第三个在一个月内登陆上海的热带气旋,其最强仅有强热带风暴级,但其深入内陆后持续北上,与冷空气结合,为江苏、山东、辽宁等多地带来了持续强降水,造成至少53人死亡与369.1亿元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经中国申请,2019年2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上,台风委员会决定将“温比亚”除名,2020年公布其替补名为“普拉桑”。
台风山竹(1822/Ompong):超强台风“山竹”是2018年在西北太平洋远洋深处生成并发展为超强台风级的热带气旋之一,其环流庞大,强度猛烈,以近巅峰强度登陆菲律宾吕宋岛,成为2018年吹袭菲律宾的最强风暴,在菲律宾造成严重破坏,造成至少120人死亡与431.9亿比索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后其以强台风级别登陆中国华南亦给珠三角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经菲律宾申请,2019年2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上,台风委员会决定将“山竹”除名,2020年公布其替补名为“山陀儿”。此外,“山竹”的菲律宾名“Ompong”同样也遭到了退役,并由“Obet”取代。
台风玉兔(1826/Rosita):以巅峰强度袭击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天宁岛全岛和最大岛屿塞班岛的大部分地区,据当地气象机构报告,“玉兔”在北马里亚纳群岛登陆时,中心最强平均风速达到280公里/小时,成为2018年最强台风,也是该群岛中主要岛屿塞班岛和天宁岛有历史记录以来经历的最强台风。后其以强台风级别登陆菲律宾吕宋岛,又为菲律宾留下满目疮痍。经美国申请,2020年台风委员会第52次会议决定将“玉兔”除名,2021年公布其替补名为“银杏”。此外,“玉兔”的菲律宾名“Rosita”同样也遭到了退役,并由“Rosal”取代。
活跃系统
命名系统
其他系统
风季影响
每年太平洋台风季热带系统的活跃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下表列出所有于2023年在西北太平洋活跃的热带气旋相关影响数据,包括该热带气旋影响地区、登陆地区、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总计等。括号内的名称为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所使用的当地命名;未获日本气象厅国际命名的热带低压,则采用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的热带气旋编号(如果有)或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热带低压编号(如果有)或菲律宾本地命名(如果有)。
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西北太平洋周边国家地区所受台风灾害较常年显著偏重,经济损失在有记录以来仅次于2019年与2023年(直接经济损失与系统残余损失累加后),中国、日本、菲律宾、美国马里亚纳群岛等多地都遭遇严重台风灾害。其中中国遭遇台风温比亚台风山竹等台风严重灾害,日本遭遇台风飞燕严重灾害,菲律宾遭遇台风山竹台风玉兔严重灾害,美国马里亚纳群岛遭遇台风玉兔严重灾害。此外,该年江浙沪地区遭遇台风正面袭击的频率也较常年显著偏高。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12:42
目录
概述
风季总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