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
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时间段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2007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07年西北太平洋与南海水域中热带气旋的活跃时间段。受厄尔尼诺衰退与拉尼娜发展等因素影响,该年台风活动集中于夏末至秋季,台风整体寿命偏短、生成源地偏北,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偏低;但生成数量与整体强度均接近常年平均水平,部分台风路径复杂、强度异常,个别极端强度突出。
风季总述
范围总述
太平洋台风季的地域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属于太平洋飓风季范畴。2007年在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级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07xx;对于部分获得中国中央气象台认定为热带风暴而未获得日本气象厅认定的热带气旋,中央气象台会给予其国内编号07xx,编号次序可能与国际编号有所不同;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会给予该地区其认定的热带低压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以正式编号,通常以三位略缩编号xxW或八位完整编号WPxx2007表示(W与WP指代西北太平洋)。
活跃特征
2007年为厄尔尼诺衰退与拉尼娜发展年,菲律宾东侧海盆大尺度大气响应因ENSO冷水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偏暖联合强迫呈现为反气旋,不利于热带气旋活跃发展。该年春季4~5月西北太平洋低纬地区对流活跃增强,促成了两个较强台风的生成与活跃。6~7月菲律宾至南海一代对流活动减弱,导致该时期台风活跃低迷,仅有3个台风生成,较该时期近30年平均水平(5.8个)显著偏少;同时该时期日本以南副热带高压偏弱,使得生成于东经140度的两个的台风发展强盛并北上袭击日本。8月以后,菲律宾以东洋面对流活动再次加强,同时日本以南副热带高压亦随之增强,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逐渐增强,并在秋季形成高度集中活跃,大量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或南海生成并向西行进袭击中国与越南,同时也有较多台风在东经140度以东、北纬20度以北的较高纬偏东水域生成活跃。11月以后,由于副热带高压南落挤占台风生成源地伴随拉尼娜响应抑制台风活跃,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趋于平静,全年热带气旋活动于11月末即偏早结束。
最终,2007年西北太平洋全年的热带气旋活动呈现出生成数量与整体强度与常年平均相当,但寿命整体偏短、累积气旋能量指数(ACE)偏低、活跃集中于夏季后期至秋季等特征。全年最终一共有24个热带气旋获得国际命名,共有25个热带气旋获得中央气象台国内编号,生成数量与常年统计平均基本持平。该年台风整体寿命偏短、生成源地偏北,但整体强度与登陆中国数量仍接近常年平均水平,部分台风路径复杂、强度异常,个别极端强度突出,影响中国的台风还具有影响时间集中、结束期晚,局部降水强、总体降水少等特征。
总述清单
活跃时间线
机构业务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六个等级,最弱的三个等级和日本气象厅所规定的是同样风速,“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日本称“猛烈台风”)和日本气象厅不同。中国采用二分钟平均风速来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本词条中描述每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的最高强度以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认定的二分钟平均风速为准。
日本气象厅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四个等级,最高“台风”等级再细化为三种不同的强度,最弱的三个等级与中国气象局规定风速相同。日本气象厅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热带风暴及以上等级气旋会被日本气象厅命名,采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认证使用的台风命名系统进行命名。日本采用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的十分钟平均风速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日本的“猛烈”“非常强”“强”之说法分别对应中国的“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之说法,且对于同一强度的热带气旋,由于计量标准不同,台风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定强数值方面日本十分钟平均风速<中国二分钟平均风速<美国一分钟平均风速。
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分级法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采用一分钟平均风速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三级台风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中属于“强飓风”(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续风速达到150英里/小时(130海里/小时)以上的热带气旋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非官方分级中属于“超级台风”(Super Typhoon)水平。
注:下表的风速数据为各机构在台风公报中所给的最常见的数据,定强依据来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对大致对应强度,实际定强并非完全与本表数据一一对应。
以下是对应表:
命名名单
综述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成员国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名称方面,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责任范围(PAR)以内的热带低压及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都会给予其菲律宾当地命名,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有时一个西北太平洋台风会有两个不同的英文名(国际名及菲律宾名)。另外由于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采用同一翻译名,而中国台湾省气象部门的译名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个热带气旋也可能会有两个不同的中文名。
国际名单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即国际命名)。当该热带气旋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后,就会使用下列名单中的名称。名称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称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在2007年的风暴名称中,新名称“琵琶”取代已被除名的“画眉”,2007年的风暴名称与2001至2002年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2007年为2000年新台风命名表投用以来首次单年无台风被受灾成员国/地区提出除名。
以下是名单:
菲律宾名单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使用一套当地的热带气旋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与日本气象厅不同,只要该热带气旋会很间接地吹袭菲律宾或会影响周边国家或地区(不论强度高低,热带扰动以上强度级别,不包括热带扰动),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即会使用以下之热带气旋名单对其进行当地命名。名单每四年循环使用一次,故2007年名单与2003年名单相同。其中2003年旧名称Batibot,Gilas,Harurot,Lakay,Manang,Nina,Pogi,Roskos,Sikat被新名称Bebeng,Goring,Hanna,Lando,Mina,Nonoy,Pedring,Ramon和Sendong所取代。
活跃系统
国际命名系统
其他系统
风季影响
总述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西北太平洋周边国家地区的台风灾害总体略低于常年平均水平,但部分国家地区所受影响仍较为严重。该年中国浙江、福建沿海遭遇较高强度台风高频次影响,台风圣帕台风韦帕台风罗莎对多地造成较重灾害;台风百合对韩国造成较重灾害;台风利奇马对越南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中国
2007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25个台风,其中7个在中国登陆(最佳路径取消认定台风利奇马登陆海南)。台风影响时间集中、结束期晚,登陆时段集中在8、9和10月,分别有3、2和2个台风登陆,在多年平均台风高发期的6-9月生成的台风均较历史同期偏少,10月和11月生成的台风显著偏多,其中10月的登陆台风数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多,“罗莎”是1949年以来第5个在10月份登陆浙闽沿海的台风。该年台风局部降水强、总体降水少。“帕布”在广东湛江龙门镇造成了24小时累计达606毫米的强降水;“圣帕”给江南和华南造成大范围持续性降水,湖南和江西的累积降雨量超过上一年的台风碧利斯,湖南郴州资兴达到516毫米;“罗莎”影响期间,浙江全省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10月8日杭州市降雨量达191.3毫米,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24小时降水极值。
据气象部门统计,受台风影响,2007年全国共有2447.93万人受灾,669.99万人转移,76人死亡,1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97.57亿元。“圣帕”“韦帕”“罗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63.4亿元,约占2007年台风损失的91%。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2007年台风共造成全国12个省份4216.85万人受灾,死亡62人,失踪23人,农作物受灾3119.12万亩,倒塌房屋7.92万间,紧急转移群众724.1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97.57亿元。台风影响范围涉及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广东、广西、海南等15个省区市。 受台风影响,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江河水位陡涨,风、雨、洪、涝多灾并发,有些省份重复受灾。
2007年台风灾害经济损失相对较小,人员伤亡相对较轻,其中“罗莎”“圣帕”“韦帕”是2007年影响中国较重的台风。2007年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991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但比2005年(815亿元)、2006年(765亿元)已显著减轻;2007年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不足1991年以来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是截至当年近10年来死亡人数最少的年份。
越南
2007年10月初,台风“利奇马”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每小时116公里。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引发越南中部和北部发生水灾和泥石流,造成86人死亡,9人失踪。台风还造成部分地区电力和通信系统中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6 11:25
目录
概述
风季总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