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太平洋台风季
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时间段
2005年太平洋台风季(2005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05年西北太平洋与南海水域中热带气旋的活跃时间段。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十二月期间形成。
热带气旋
除特别注明外,本段所有时间均以东八区时间为准。
自2005年太平洋台风季开始以来,本台风季总共产生了以下热带气旋
强热带风暴玫瑰 (Kulap)
热带低气压玫瑰于1月14日在关岛东南偏南约8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形成,并向北移动。次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于1月16日横越关岛以东海面后,转向东北移动。1月18日,玫瑰进一步增强为一强热带风暴。玫瑰在翌日清晨减弱为一热带风暴,随后在西北太平洋上变成一个低压区。
强热带风暴洛克 (Roke)
PAGASA:Auring
3月13日在关岛以南约5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发展成为一热带低气压,并向西北偏西移动。3月15日,洛克转向西推进,翌日它增强成为一个强热带风暴。洛克于3月17日穿越菲律宾中部,并逐渐减弱,次日在南海上消散。
在洛克的吹袭下,菲律宾最少有八人死亡,一人失踪。另外,一艘渡轮和一艘渔船翻沉。
强台风桑卡 (Sonca)
PAGASA:Bising
4月22日在雅蒲岛西北约34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发展成为一热带低气压,并向西移动。次日,它变成一个热带风暴,然后向西北推进。桑卡于4月24日迅速增强成为一个台风,翌日转向东北移动。4月27日,桑卡掠过硫黄岛以北海域,随后变成温带气旋。
强台风纳沙 (Nesat)
PAGASA:Dante
5月31日在关岛东南偏南约430公里处形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它向西北偏西移动,并于6月2日清晨增强为一台风。纳沙翌日开始采取西北路径,然后在6月5日转向东北推进。纳沙于6月9日在日本以南海域逐渐减弱。它于两日后在太平洋上变成温带气旋。
超强台风海棠 (Haitang)
PAGASA:Feria
7月11日于硫黄岛以东约1170公里处发展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它大致向西南偏西移动,并于7月14日在马里安纳群岛以北海域增强成为一个台风。次日,海棠转向西北偏西移动。7月18日它在台湾东岸登陆。7月19日,海棠横越台湾海峡,当晚在福建沿岸登陆,并减弱成强热带风暴。翌日,海棠进一步移入内陆并且消散。
海棠吹袭台湾期间,共导致六人死亡,30人受伤,一人失踪,超过一百万户的用电中断,经济损失超过四亿五千万新台币。在福建及浙江,海棠最少造成三人死亡,另外超过一百万人需要疏散。
热带风暴尼格 (Nalgae)
一个热带低气压在7月20日于威克岛西北偏北约610公里的太平洋上形成,并向西北移动。同日尼格增强为一热带风暴。7月22日尼格转向大致东北路径移动,7月24日在太平洋上消散。
强热带风暴榕树 (Banyan)
7月26日,在雅蒲岛以北约480公里的太平洋上发展成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向北移动。榕树于7月23日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7月26日,榕树转向东北推进,并掠过日本本州东南沿岸后,在7月28日变成温带气旋。
受到榕树的影响,日本有超过43班航机被取消。
热带风暴天鹰 (Washi)
7月28日于东沙之西南约320公里的南海上发展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向西北偏西推进。
7月29日天鹰增强成为一个热带风暴,次日穿越海南岛。它于7月31日在越南北部沿岸登陆,翌日清晨在老挝北部消散。
强台风麦莎 (Matsa)
PAGASA:Gorio
热带低气压麦莎在7月31日于雅蒲岛西北约260公里的太平洋上形成,并向西北移动。8月2日,麦莎增强成为一个台风。随后两天,它穿越台湾以东海域。麦莎于8月6日在浙江登陆,8月8日在山东省消散。
与麦莎相关的豪雨,在台湾引发多处山泥倾泻和水浸,导致七人受伤,另有两人失踪,农业损失约为四千万新台币。麦莎吹袭中国东部期间,最少造成八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60亿人民币。
强热带风暴珊瑚 (Sanvu)
PAGASA:Huaning
8月10日于马尼拉以东约990公里处发展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向西北偏西移动。珊瑚横越吕宋海峡后,于8月12日晚上在南海北部增强成为一强热带风暴,次日在广东汕头附近登陆,随后变成热带风暴。珊瑚于8月14日进一步减弱,并在内陆消散。
强台风玛娃 (Mawar)
热带低气压在8月20日于硫黄岛东南偏南约470公里的太平洋上形成。它向西北移动。并于8月21日增强成为一个台风。两日后,玛娃采取偏北路径移动,大致朝向日本。
8月25日,它转向东北推进。掠过日本本州东南沿岸后,玛娃于翌日减弱为热带风暴。
8月27日早上,它在太平洋上变成温带气旋。
受到玛娃的影响,日本有一人死亡,五人受伤,超过30班航机被取消。
强热带风暴古超 (Guchol)
8月21日,在硫黄岛东南偏东约880公里处发展成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向西北偏北移动。翌日它增强为一强热带风暴。古超于8月23日转向东北推进,于8月25日在太平洋上变成温带气旋。
超强台风泰利 (Talim)
PAGASA:Isang
8月27日0时(UTC)被JTWC升格为热带风暴(约相当于台湾的轻度台风),并被命名为泰利。
泰利在登陆前迅速减弱,中心强度不但由超过每小时180公里,急降至每小时140公里,中心更一分为二。
泰利的高层环流中心在8月31日17时(UTC)于台湾花莲县花莲市南方附近登陆,而且穿越了台湾,低层环流中心停留在台湾东方近海,低层中心约在9月1日0时(UTC)于台湾花莲县立雾溪口登陆,相较高层中心登陆时间晚了6个半小时,低层中心由于中央山脉地形阻挡消散不见,之后低层中心由台中外海,原本穿过台湾的高层环流中心重新整合的副低压中心取代。在台湾气象历史记录上有30多个像这样分裂过山的记录,这也是10年来台湾首次出现高低层中心分裂的现象。
泰利是2005年第二个吹袭台湾的强烈台风(首个是第5号台风海棠),这是自1994年之后第一次同一年中有两个以上强烈台风吹袭台湾(本年稍后又有另一强烈台风等级的台风龙王吹袭台湾,且三者皆登陆台湾)。
中国福建省气象台于当地时间9月1日6时20分挂出台风黑色信号,是最高级的台风信号。泰利于9月1日14时30分在福建莆田平海镇登陆。泰利是2005年登陆中国大陆的第五个热带气旋,之前四个分别是台风海棠、台风麦莎、强热带风暴天鹰、强热带风暴珊瑚。
超强台风彩蝶 (Nabi)
PAGASA:Jolina
一个热带低气压在8月29日于关岛以东约940公里处形成,并向西移动。它于8月31日清晨增强成为一个台风,同日穿越玛里安纳群岛。随后数天,它大致朝向九州。彩蝶于9月6日在鹿儿岛附近登陆后转向东北移动。次日它在日本海减弱为强热带风暴。9月8日早上,彩蝶横越北海道后变成温带气旋。
彩蝶肆虐日本期间,导致21人死亡及149人受伤,另六人失踪,损毁近2000间房屋,约270000用户的电力中断。
强台风卡努 (Khanun)
PAGASA:Kiko
9月6日于雅蒲岛以北约100公里处发展成一个热带低气压。它大致向西北移动并增强,于9月9日达到台风强度。卡努于9月11日在浙江省登陆,次日穿越江苏省,最终于9月13日清晨在黄海消散。
受到卡努影响,华东最少有14人死亡,另九人失踪。
热带风暴韦森特 (Vicente)
9月16日在南沙岛西北约80公里的南海上发展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大致向北移动。在该日傍晚韦森特增强成为热带风暴。它于9月17日转向西北偏西推进,次日在越南登陆。韦森特于9月19日在老挝北部变为一个低压区。
强台风苏拉 (Saola)
一个热带低气压在9月20日于硫黄岛东南偏东约1120公里处形成,并向西北偏西移动。它于9月22日增强为一台风,并横越硫黄岛及小笠原群岛之间海面。
9月24日,苏拉在日本以南的太平洋上转向东北移动。两日后它在日本以东海面减弱为一强热带风暴,接着变成温带气旋。
强台风达维 (Damrey)
PAGASA:Labuyo
9月21日清晨于碧瑶东北偏东约310公里的太平洋上发展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向西北移动。同日早上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然后掠过吕宋东北端。次日达维于南海转向偏西路径移动,大致朝向海南省。它在穿越南海北部期间,逐渐增强成为一个台风。
达维于9月26日横扫海南省,翌日在越南北部登陆。达维最终于9月28日在老挝消散。
超强台风龙王 (Longwang)
PAGASA:Maring
自2007年,由“海葵”取代“龙王”的名称。
一个热带低气压在9月26日于硫黄岛之东南偏南方约620公里处形成。它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动,并于9月27日达到2级台风强度,同日再增强为3级台风。翌日6时UTC,这风暴继续增强为4级超级台风。随后龙王于台湾时间(UTC+8)10月2日清晨5时10分于台湾花莲县丰滨乡登陆,10时在浊水溪口附近出海进入台湾海峡。同日晚上在由福建厦门市附近登陆,翌日在内陆消散。
龙王穿越台湾,造成一人死亡,50多人受伤,一人失踪。约76万户的电力中断,农业损失超过一亿新台币。约76万户的电力中断,农业损失超过一亿新台币。它在福建亦造成严重灾害,导致最少有60人死亡,20多人失踪,约54万人需要撤离。另外,约5400间房屋被损毁,经济损失逾12亿人民币。
强台风鸿雁 (Kirogi)
PAGASA:Nando
10月10日在硫黄岛之西南偏西约720公里处展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大致向西南移动。它于翌日增强成为台风,然后缓慢地向西北偏北前进。
10月15日,鸿雁再度转向,采取东北路径移动。它于10月19日清晨在本州和小笠原群岛之间的海面减弱为热带风暴,随后变成温带气旋。
台风启德 (Kai-tak)
热带低气压启德在10月28日于南沙岛以北约280公里的南海上形成。它大致向西北移动,并于10月30日达到台风强度。启德于11月2日在越南登陆,当晚在河内附近消散。
启德吹袭越南期间,造成20多人死亡,14人受伤,损毁近7500间房屋。
热带风暴天秤 (Tembin)
PAGASA:Ondoy
11月7日于雅蒲岛以北约250公里的太平洋上发展成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动。它于11月10日早上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傍晚在吕宋东岸登陆,翌日在南海消散。
强热带风暴布拉万 (Bolaven)
PAGASA:Pepeng
一个热带低气压在11月14日于马尼拉之东南约960公里处形成。随后数天,它迂回曲折地向北移动,并于11月17日增强为强热带风暴。布拉万在11月18日采取西北偏西路径移动,翌日转向西北推进。其后布拉万逐渐减弱,并于11月20日在吕宋以东海面消散。
其它热带气旋
除特别注明外,本段所有时间均以东八区时间为准。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低气压
PAGASA:Crising
热带低气压(2005年5月16日-5月17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6hPa(百帕)
热带低气压
PAGASA:Emong
热带低气压(2005年7月4日-7月6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0hPa(百帕)
热带低气压20W
热带低气压20w(2005年10月7日-10月8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0hPa(百帕)
一个热带低气压于10月7日下午在岘港之东北偏东约120公里的南海形成。它向西移动,翌日清晨穿越越南中部后消散。
热带风暴25W
PAGASA:Quedan
热带风暴25w(2005年12月19日-12月20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991hPa(百帕)
一个热带低气压在12月19日于南沙岛西南偏西约340公里处形成,并大致向西北推进。它于翌日早上转向西南移动,并于当天下午在越南以南海面消散。
命名表
国际命名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当该热带气旋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了为热带风暴后,就会使用下列名单中的名字。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2005年未用名称以灰体字(未添加内链)表示,蓝体字(已添加内链)表示2005年已经使用过,蓝色加粗体(已添加内链并加粗)名称表示该风暴活跃中,黑色斜体(未添加内链已加粗加斜)表示下一个即将使用的热带气旋名称。2005年的风暴名称可能会与2000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菲律宾命名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语: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与日本气象厅不同,只要该热带气旋会很间接地吹袭菲律宾或会影响周边国家的话(不论强度高低),就会使用以下之热带气旋名字。名单每四年循环再用,因此本年名单与200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名单相同。本年未用名称以斜体字表示,黑体字表示2005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黑色粗斜体表示下一个将会使用的名称。
台风季总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9 11:42
目录
概述
热带气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