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是1998年1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忻平,总章数为六章。
内容简介
对于1937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人们往往重视其过程而忽视了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937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关键时期。这一年日本在准备多年后终于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入侵,中国也由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的野蛮屠杀、奸淫、掠夺,可谓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而日本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国原已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进程发生了中断与逆转,长达几十年的中国现代化成果毁于一旦。中国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格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新闻、人口乃至语言、民俗、消费、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上,都显示了与时代同构共进、多元趋新的特征。抗战直接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使得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面貌,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中国历史变革与社会发展的生态画卷,也体现了灾难深重的中国的深刻转折。尽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致命弱点,使得社会转型呈现出多元势差的二元结构乃至多元发展趋向,其中也不乏例退、逆流,但社会历史发展的框架已经基本奠定。
图书目录
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代前言)
第一章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卢沟晓月
第一节 中南海怀仁堂的新“鸿门宴”
第二节 卢沟桥事变前的二十九军与冀察政务委员会
第三节 “七七”夜幕下卢沟桥畔的枪声
第二章 中日确立战争体制,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节 战争初期的日本政略与战略
第二节 “后关头”的到来,中国全面动员
第三节 日本放弃“不扩大”方针,全面进攻华北、山西
第四节 地方军积极参加抗战,韩复榘不战而退被杀
第三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节 “梦想中国”——30年代中国人的现实观与未来观
第二节 国民党政权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第四节 1935-1936年国共两党间的多次秘密谈判
第五节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全面内战的结束
第六节 战史罕例:百万大军战淞泸
第七节 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义薄云天,女童子军勇送国旗万人欢呼
第八节 国仇敌忾:上海各界齐救亡
第五章 南京大屠杀: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节 杀向南京的路上——长江三角洲的大屠杀
第二节 保卫南京与南京失守
第三节 中国的“奥斯威辛”:南京大屠杀
第四节 八万妇女被奸、被杀——南京的“慰安妇”们
第五节 对在华的“辛得勤”们致以崇高的智慧——来自“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报告
第六章 内迁:中国社会经济重心的大迁徒
节 崎岖发展的中国现代化进程被打断
第二节 资源委员会与大后方基地的确定
第三节 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克”
第四节 高校内迁,抗战兴学——“将欲抗顽虏,复失壤,兴旧邦,其必由学乎”
第五节 沈鸿——“陕某宁边区工业之父”
第六节 现代化重心与格局的调整——内迁与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
尾声 1937:中国现代史由此改写
后记
作者简介
忻平,1954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任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协会理事长、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等。1996、1997年先后赴美国、日本访问讲学。